2月25日晚,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礼在美国洛杉矶举行,年仅30岁的华裔女导演石之予执导的8分钟动画短片《包宝宝》,以丰富独特的中华元素、生动细腻的动画形象、令人深思的家教内涵,一举夺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石之予(右)夺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图片来自美联社
这是皮克斯历史上第一部女性执导的动画短片,还是一名华裔。在中国四川出生、加拿大长大的女孩Domee Shi(石之予)凭借此片一举“捅破”了华人天花板。
短片不到8分钟,没有一句台词,讲述了一对母子之间的“相爱相杀”的故事。短片引起观众情感共鸣的同时,也引发了对“中国式亲情”的讨论。
短片一开始,我们就看到了令人熟悉的传统中式室内摆设,还有更为令人熟悉的传统中式夫妻关系:妻子做早饭,丈夫匆匆吃完出门上班,两人的唯一沟通桥梁就是食物——桌上的一笼包子。
妻子一个人在家,感到十分孤独。突然间,她亲手做的一只包子变成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小宝宝。
包子慢慢长出手脚和身体,妈妈惊喜地把包宝宝认作自己的孩子。
正如所有初为人母的妈妈一样,这位华裔妈妈把包宝宝当成了自己生活的全部重心。细心喂养,百般呵护,生怕他受到一点点的伤害。
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妈妈发现包宝宝的世界离自己越来越远了……
母亲在打太极,包宝宝却偷偷溜走,去和两个男孩踢足球;
他有了自己的秘密,不想让妈妈听见;
他和朋友去玩,无视妈妈精心准备的大餐;
长大后的包宝宝不喜欢母亲全面掌控自己的生活,不理解为什么交朋友妈妈都要管。
而老母亲则担心包宝宝在外面会受伤、受欺负,要把孩子更严格保护起来。
于是,母子之间的矛盾产生了。
为了摆脱妈妈的过度控制,包宝宝离开了家。母亲的生活又回到了一个人的时候。
而等到包宝宝再次回到家时,他并不是要重新做回妈妈的“宝宝”,而是带着金发碧眼的未婚妻,来正式跟妈妈告别。
失去对儿子控制权的妈妈彻底崩溃了......
她拽着包宝宝的手不让他离开,最后一把揪起小包子,将他吞进了肚子......这样宝宝就永远不会离开妈妈了。
然而,吃掉了包宝宝的妈妈,也瘫倒在地,放声大哭。
这个情节极富震撼力,迅速将短片的思想升华至一种大格局——母亲用爱养育了子女,却也有可能用爱将子女吞噬。
或许有人觉得“吃人”的片段很恐怖,而这个看似荒诞的故事,还不是瞎编的,而是华裔导演的亲身经历。
石之予两岁时随父母移民加拿大,因为父亲工作忙,没时间陪伴孩子,带孩子教育孩子的重任全部落在了妈妈身上,在这种丧偶式育儿环境下长大的石之予,也像无数中国孩子一样接受着妈妈的过度保护和高压控制。
石之予和妈妈
甚至短片中最骇人的那一幕,也是她妈妈真实说过的话:真希望把你装回肚子里,这样我就随时清楚你的人在哪里。
《包宝宝》描写的是中国家庭关系的一种普遍现象。在这种现象里:父亲常年缺席,仿佛并不存在;母亲以孩子为生活全部重心,以至于迷失自我;孩子则因时代和文化语境的隔阂,从精神上与父母渐行渐远,迫切想要离开原生家庭。
去年,《奋斗》中的男演员朱雨辰带着妈妈上综艺,结果他妈妈也把大家吓到了。
已经38岁的他,如今的生活依然被妈妈全面监管。
朱妈妈不许儿子做饭,每天的一日三餐都要自己亲自承包,每天早上4点起来给儿子煮梨汤。而且无论儿子当时在哪里在做什么,都得先回来把妈妈准备的各种汤汤水水喝完。
孩子的每一段感情,妈妈一定会“干扰”。
朱妈妈连儿子接戏也要管:不想看到儿子被别人打,所以不允许他接古装戏和武打戏。
朱雨辰每天发的微博,妈妈都会过问,全面监控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
朱雨辰稍有异议,妈妈就拿出苦口婆心的架势:“我一切都是为了你好。”“我没有自我,我是用整个生命去对待我儿子。”
然而这种过分的爱,其实早已成为了儿子的的“毒药”,让他承受不起了。
如今的朱雨辰年近四十,演艺事业上没有什么起色,感情生活也一无所获,既没有谈恋爱也没有结婚。
这些父母们不知道,给孩子的爱一旦太超过,后果可是不敢想象的......
台湾演艺圈有一位大姐头狄莺,之前经常在台湾综艺节目上大谈自己的严格育儿观,对儿子实行高压管控。
比如吃饭,她每天花七个小时的时间来盯着儿子,只为敦促儿子把自己安排的食物全部吃完。除了紧盯儿子的衣食住行,狄莺还对孩子进行强制行为管控:18岁前不允许单独行动、甚至连手机都不可以拥有……
她的生活重心完全放在了儿子身上,完全围着儿子转。
再加上父亲孙鹏经常外出拍戏,很少陪伴儿子。从小在母亲这种高压封闭的环境中长大,儿子性格极端,开始迷恋枪支......
去年3月底,狄莺的儿子孙安佐在美国高中因扬言要制造校园枪击案而被警方逮捕。入狱238天后,被遣返回台湾,并终生不得再入境美国。
而有时候,父母对孩子“爱”得太深,甚至会招来杀身之祸。
加拿大华裔夫妻潘汉辉和何碧霞和许多典型的中国家长一样,把自己全部的希望都放在了女儿詹妮弗身上,给孩子设立的目标总是勇往直前,战无不胜。功课要好,才艺要突出,各种竞赛都不能落下。
詹尼佛·潘的父母
詹尼佛4岁开始学钢琴、花样滑冰,从小获奖无数,但训练、学习压力很大,晚上10点多才能睡觉,假日无休。
初中毕业时,由于未获得优秀奖章、没有被选中作为学生代表发言,詹尼佛开始厌倦学习——父母和她都不习惯“失败”。
为了不被父母责骂,她高中开始假造成绩单。被父母发现后,父母对她实施了更严厉的制裁:没收电脑、手机,计算她汽车的里程数以控制她的活动路径。
女同学都化妆,她不会,也不被父母允许。她也不许随意外出和同学玩儿,不许去同学家里,更不许谈恋爱。
父母把她禁锢在他们理想的轨道中,用过度的爱和保护筑起牢笼。
她不会抗拒,而难以消散的怨气令她挣扎、发狂,内心越来越分裂。
詹尼佛·潘
2010年11月8日晚上10点多,加拿大多伦多地区一个中产阶级居住的小区内发生了凶杀案。三名歹徒从前门进入住家,将户主夫妇带入地下室枪决。母亲当场毙命,父亲因子弹射偏侥幸未死。
当她的父母被歹徒用枪指着时,父亲用广东话问母亲,歹徒是怎么进来的?母亲说不知道。他们根本想不到,是他们多年对女儿“爱”得太深,让女儿承受不住,雇人行凶。
震惊加拿大这起凶杀案的凶手们
短片《包宝宝》的最后,导演转回了大团圆结局:
母亲吞掉小包子后,突然从噩梦中惊醒,原来这一切不过是一场梦。
而她真正的儿子回到了她的身边,母子和解了,矛盾消除了......
但,现实中,又有多少中国家庭,还深陷在这种中国式家庭恐怖片中?
中国文化崇尚孝道和长幼尊卑。因此,中国家长很容易在亲子关系中把自己摆在高高在上的位置。在父母眼里,孩子是自己创造出来的产物。他们无法学会把子女当成平等的个体来看待。在父母眼中,“包子”永远都是包子,无法变成“人”。
殊不知,人与人之间如果没有对等的尊重就不可能进行顺畅地沟通,也不可能通过换位思考来互相理解。而这些恰恰是孩子们最需要从父母身上得到的东西。这可能也是如此多孩子在看短片时被深深触动的原因。
要改变这个现象的关键,除了子女应做到自重自强之外,最重要的是父母应该学会和孩子一起成长,逐渐放开手,给他们学习自主自立的机会,最终把他们当作和自己平等的成人来对待。
正如泰戈尔说的:“让我的爱像阳光一样包围着你,而又给你光辉灿烂的自由。”
来源:蓝橡树、这里是美国
·END·
就快快关注移民超市吧~
美领馆面签重大变化:成都和沈阳将取消2类申请!
2019年H-1B新政定锤!调整抽签顺序、暂不执行电子注册
2019年美国报税有哪些重大变化 | 一文看懂
你知道吗?美国杰出人才移民,其实挺简单
美国公务员都挣多少钱?工资表在这里!
美国公民VS美国绿卡,差别很大,你知道吗?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