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人海中,为防大家走失,请大家
点击上方 “创业财经汇 ” → 点击右上角“...” → 点选“设为星标 ★ ”
为创业财经汇加上星标,就再也不会迷路啦!
作者:君临团队
来源:君临(ID:junlin_1980)
1
一个国家的经济,大多由两个周期双轮驱动影响着。
一个是消费周期,包括衣食住行等,由于人的一生中,最大宗的消费就是房子,因此由房地产驱动的产业链,包括煤炭、建材、钢铁、有色、化工、机械、家电、家居等工业,以及金融贷款等服务业,就成了许多国家的支柱产业。
房地产的兴衰,成为了消费周期的主轴,也成了许多地区股市波动的源动力。
绝大多数的国家,包括我国的A股主板市场,85%以上的公司,都从属于房地产-消费板块,因此只要研究人口、劳动力价格、房贷政策与利率等因子,就能够洞悉周期的脉络。
站在周期的波涛浪潮上,低买高卖,为我所用。
举例来说,A股上证指数在过去的30年中,经历过5轮大的周期波动,每一轮的底部都在逐步的抬升。
这是因为,人口的增长、低劳动力价格带来的制造业起飞、快速的城市化、住房商品化改革等因素,带来了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不断扩容。
而每一轮周期的波动,都跟房地产的兴衰密切相关。
第一轮周期:1990-1995年
1992年,邓公南巡,亲手推动了中国的二次改革开放。
宽松的信贷政策,也拉开了我国第一次房地产开发热潮的序幕,无数年轻人奔赴拥有特殊政策的沿海经济特区、海南等地方,献身炒楼花的投机事业中。
万科、保利、金地、万通等知名地产公司,便是在这轮热潮中崛起。
但热潮仅仅持续了一年多,宏观调控就来了,紧缩银根、去杠杆,海南岛从此成为烂尾楼的代名词。
第二轮周期:1996-2004年
1996年,国家提出,住宅建设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消费点,住房分期贷款利率大幅下调,房子终于第一次成了普通老百姓能够消费得起的商品。
你知道刚开始的时候,我国的房贷利率有多高吗?
1996年5月,15.12%!然后逐年下调,1996年8月,12.42%;1997年10月,10.53%;1998年12月,8.01%;1999年6月,6.21%……
1998年,全面终止福利分房,房地产热潮席卷全国,伴随着这股浪潮的,是金融地产成为A股的支柱,是家电板块长虹、海尔、格力的崛起。
2002年开春,房地产调控再次袭来,全国房价应声下跌,A股也就进入了另一个漫长的寒冬。
第三轮周期:2005-2008年
这一轮的繁荣,是A股历史上迄今为止最大的牛市,导火索是2005年的人民币汇率改革。
但背后更大的根源,是2001年加入世贸之后,我国的出口产业日益强大,导致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买得起房子了,汇率改革之后,更多的外来资本流入中国,押注中国资产的升值趋势。
资本泛滥下,金融地产、钢铁煤炭,各行各业的公司估值都出现了泡沫化,缔造了一轮炫目的牛市狂欢。
刺破泡沫的,则是2007年之后不断升级的房贷利率,一年之内连升六级,平均每一两个月升一次,从年初的6.84%加码到年底的7.83%。
还有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内外夹击,终于让狂热的地产潮渐渐熄火。
第四轮周期:2009-2013年
四万亿的信贷扩张政策,让A股再次过了一把牛市的瘾。
但投资者心里都清楚,人口红利其实已经开始消褪,消费周期的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于是补贴一结束,A股再次回到了下行周期中。
第五轮周期:2014-2018年
内陆三四线城市由于人口的流失,在上次的繁荣中留下了大量卖不出去的空房子,成为了债务的隐忧。
2014年,政府启动棚改货币化政策,助推房价又涨了一波,A股也跟着脸泛红光、醉意撩人。
但政府很快就意识到了问题,收缩货币去杠杆,让房价终于冷静下来,A股也回到了它的价值底部。
回顾历史,可以发现,A股大盘历史上的每一轮周期波动,都跟房地产的兴衰紧密关联。
这不仅是A股,而且是任何一个发展中地区股市的基本规律。
2
而在发达国家,在消费周期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强劲的科技周期。
由于科技产业发达,高科技公司在全球具有强大的吸金能力,发达国家的股市支柱往往是科技公司,并由科技产业的生产力进化来驱动。
科技产业同样是存在周期的,并且呈现着长周期、中周期、短周期等波浪式的特征。
长周期以百年计。
1764年,珍妮纺纱机问世,176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拉开了一百年工业革命的帷幕,英法两大欧洲强权崛起。
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发成功发电机,1876年,美国人贝尔发明了电话,由此成为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关键标志,也推动了德国、美国的飞跃式发展,以及相关科技产业的繁荣。
1946年,IBM研发出世界第一台数字计算机,1956年,摩托罗拉推出第一部寻呼机,世界由此进入了计算机和移动通信主导的第三次科技革命。
直至今天,我们仍然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进化迭代中,但百年的波涛浪潮,其实又由若干个分支,每个分支5-10年左右的中周期组成。
科技进化的需求源动力是什么?
延伸人的能力。
我们希望大脑的能力获得延伸,于是诞生了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技术不断升级,从大型机、小型机、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到云计算。
伴随着技术升级的,是一系列伟大公司的崛起,IBM、DEC、苹果、惠普、戴尔、英特尔、微软、谷歌、亚马逊、salesforce、Adobe……
我们希望眼睛和耳朵的能力获得延伸,于是诞生了通信技术。
从电话、收音机、电视、寻呼机、电缆光纤、移动通信,到1G、2G、3G、4G、5G。
对应的公司,包括AT&T、RCA、摩托罗拉、爱立信、诺基亚、索尼、三星、苹果、华为……
我们希望双脚的能力获得延伸,于是诞生了交通技术。
从轮船、火车、汽车、飞机、宇宙飞船,到混合动力汽车、电动力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
对应的公司,包括阿尔斯通、波音、雷神、庞巴迪、奔驰、宝马、大众、丰田、本田、通用、福特、现代、特斯拉……
我们希望生存的能力获得延伸,于是诞生了医疗技术。
从阿司匹林、胰岛素、抗生素、激素、青霉素,到CT机、核磁共振、手术机器人、单克隆抗体药。
对应的公司,包括拜耳、辉瑞、诺华、罗氏、默克、礼来、美敦力、波士顿科学、达芬奇、安进、吉利德科学、生化基因……
每一次周期性的技术突破,都带来一个崭新的蓝海市场,以及批量的优秀公司诞生和崛起。
这正是为什么在过去的百年间,美国股市能够长盛不衰、迭创新高,每次短暂的危机过后,很快就能走出来,并展开一轮长达十年的大牛市的原因所在。
以过去10年的美股牛市为例。
从2009年的低点到2018年的高点——
代表传统大型企业的标普500指数,从666点涨到2940点,涨幅4.41倍;
代表科技行业龙头的纳斯达克100指数,从1018点涨到7700点,涨幅7.56倍。
领涨的科技龙头,则是以下20家公司:
苹果,10元到232元,涨幅23倍;智能手机,通信科技龙头。
亚马逊,34元到2050元,涨幅60倍;电商、云计算龙头。
微软,11元到115元,涨幅10倍;软件、云计算龙头。
谷歌,123元到1291元,涨幅10倍;搜索引擎、云计算龙头。
facebook,18元到218元,涨幅12倍;社交网络、通信科技龙头。
netflix,2.56元到423元,涨幅165倍;网络视频、通信科技龙头。
Adobe,15.7元到277元,涨幅17倍;设计软件、云计算龙头。
博通,13元到274元,涨幅21倍;射频芯片、通信科技龙头。
salesforce,5.2元到161元,涨幅31倍;客户关系软件、云计算龙头。
德州仪器,10元到117元,涨幅11倍;射频芯片、通信科技龙头。
赛默飞世尔,25元到253元,涨幅10倍;基因检测、医疗科技龙头。
英伟达,5.3元到292元,涨幅55倍;人工智能芯片、云计算龙头。
booking,45元到2228元,涨幅49倍;在线旅游、通信科技龙头。
Biogen百健,37元到480元,涨幅12倍;生物药、医疗科技龙头。
达芬奇,28元到581元,涨幅20倍;手术机器人、医疗科技龙头。
财捷,18.6元到230元,涨幅12倍;财税软件、云计算龙头。
特斯拉,15元到389元,涨幅26倍;新能源车、交通科技龙头。
Vertex福泰,13.8元到195元,涨幅14倍;生物药、医疗科技龙头。
Illumina,18.8元到372元,涨幅20倍;基因检测、医疗科技龙头。
美光科技,1.59元到64.6元,涨幅40倍。存储芯片、通信科技龙头。
以上20家科技龙头,目前市值均在400亿美金以上,在过去的10年中获得了超过10倍的涨幅。
10年10倍,并且恰恰覆盖了通信、计算、医疗、交通四大行业,完整呈现了美国经济在过去10年间的革命性变迁。
3
通信科技革命由两条线组成。
2007年,苹果推出第一代iPhone智能手机,正式拉开了移动通信革命的大幕,这是一场全球性的产业升级风暴。
日本、欧洲的手机品牌被摧毁,韩国、中国的手机产业链趁势崛起,苹果则依靠在高端市场的掌控力,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都攫取了全行业90%的利润。
除了苹果,一批掌握着射频芯片、存储芯片技术的美国硬科技公司,比如博通、德州仪器、美光科技等,也得以复兴。
另一条线,则在互联网通信领域,facebook、netflix、booking等公司在社交、视频、旅游等垂直领域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不断提升着交流的效率。
在通信革命展开的同时,云计算革命浪潮来的更加汹涌澎拜,影响深远。
众所周知,美国作为全球科技霸主,支柱乃是计算机产业,并在过去的1980-1990年间诞生了一大批的软件公司。
本来以为软件的时代已经过去,这已是互联网的天下。
但谁都没有想到,2006年亚马逊推出的AWS云计算业务,打开了软件行业2.0生态的大门。
所有的软件公司都被卷入其中,纷纷向云计算转型,从单机的计算升级为云后台的计算,从卖一次性的软件升级为卖多元化的增值服务,利润指数级增长。
这个行业里,不仅有亚马逊、微软、谷歌等三大平台巨头;
还有Adobe(云设计)、salesforce(客户关系云服务)、财捷(云财税)、ServiceNow(IT运维云服务)、Workday(人力资源云服务)、NetApp(云存储)、VMware(虚拟机)、Equinix(IDC运营)、Digital Realty TrustInc(IDC运营)、Arista Networks(数据中心软件)等一大批百亿美元级别的牛股龙头。
英伟达虽然号称人工智能龙头,但实际上,增长最快的业务来源,仍然是来自云计算驱动的数据中心建设。
和通信与计算科技革命的引人瞩目不同,医疗行业的革命往往被业外投资者所忽略。
医疗科技的迭代进化同样由两条线组成,一条是制药,一条是器械。
制药领域自1980年代后从化学药进入生物药时代,单是肿瘤药就经历了化疗、靶向、免疫三个阶段的升级。
不过,由于创新药研发投入巨大,导致小公司往往后继乏力,在后期被大公司收购,而传统大公司又往往面临专利药到期后的悬崖风险。
因此,能创造持续超预期收益的,往往是一些竞争格局良好的垂直细分类市场。
比如Biogen百健,专注在多发性硬化症领域,在该市场拥有全球38%的份额,Vertex福泰则是专注在囊性纤维化疾病,特效药Kalydeco是全球第一款该领域的有效基因药物。
另一方面,围绕着近年来突飞猛进的创新药研发浪潮,为其提供上游卖铲人服务的基因检测和试剂等领域,也持续跑出大黑马。
赛默飞世尔、Illumina等公司,均是其中的佼佼者。
还有达芬奇手术机器人,通过引入计算技术,一方面实现了医生双手的精确化能力延伸,一方面也帮助人类实现了生命的延伸,可谓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奇迹之一。
和前面几个领域相比,虽然交通科技革命的影响未来将同样深远,但创造的商业价值目前要逊色得多。
获得一定成就的,也只有特斯拉一家公司。
原因在哪里?
这个领域的科技革命主战场,已经转移到了大洋彼岸的中国。
4
2009年之前,我国是没有科技周期的。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的代工组装、出口,赚取外汇后,进一步支撑起国内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需求。
也有肉眼可见的科技进步,但大多来自国外的传入。
要说科技产业,只能用“孱弱”二字来形容,尤其是A股里,优秀的科技公司几乎找不到一家。
转变发生在2009-2010年。
两件事的出现具有重大意义:一是创业板,二是科技政策补贴陆续出台。
创业板的价值在于,它大幅降低了科技公司上市的门槛,让大量处于儿童期的公司能够得到融资机会,加快了成长的速度。
虽然早期的创业板,种种问题导致估值泡沫,很多投资者损失惨重。
但事物总是两刃剑,有弊也有利,对于部分优质公司来说,超越预期的估值让他获得了更好的发展机会,行业整合的速度也大大的加快了。
即使是在创业板开闸的第一年,估值泡沫阶段,你买入这批优质公司,今天的回报也绝对可观。
另一方面,政府开始加强对科技产业的扶持力度,LED、新能源车、光伏、安防等行业在此后数年间一日千里。
以LED产业为例子。
2009年以前,这个行业由欧洲、日本、台湾和韩国掌控着话语权,中国大陆的LED芯片生产能力不足5%,属于行业里的小角色。
2009年,中国政府出台了对购买LED芯片生产设备MOCVD的巨额补贴政策:给予每台800万元到1000万元不等的采购补贴!
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各家芯片龙头企业开始了对MOCVD设备的采购热情。
2009年的时候,中国拥有的MOCVD仅为130台,而到了2013年底,这一数量已经增长到了1017台,增长近8倍。
简单计算一下,这些采购补贴加起来就高达80亿元左右,再加上其他的项目减税优惠、科技三项补贴、技改资金,林林总总加起来可达上百亿元之巨。
在中国企业巨大的产能优势和资金优势挤压之下,欧日韩台的对手们纷纷败退。
到2018年,中国LED芯片行业的产值预计将占到全球的45%,行业龙头三安光电、华灿光电、澳洋顺昌的月产能都超过了100万片/月,在全球的竞争力已属一流。
另一方面,在技术门槛最高、最为关键的MOCVD设备领域,中国企业也从零起步,逐步壮大起来。
前面六、七年,这个领域基本被美国的Veeco、德国AIXTRON两大外资企业垄断,大量的补贴资金都进了他们的口袋,让业内人士痛心疾首。
不过,以中国人的聪明程度,下游需求摆在这里,政府补贴是现成的,技术的进步就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2015年开始,中微半导体、中晟光电等企业陆续宣布实现MOCVD技术的突破与量产下线,并在接下来的几年,实现了大面积的国产替代。
业内数据显示,2018年光是中微半导体的MOCVD设备订单数就超过了200台,已经成为了行业的主流供货商之一。
就这样,中国拥有了第一个能够在全世界拿得出手的,具有全产业链优势的科技产业。
这个产业里的龙头公司,比如三安、华灿、利亚德等,都成了资本市场的明星,为他的投资者创造了超过数十倍的回报率。
同样的故事,发生在新能源车、光伏、安防、光纤通讯、手机产业链、创新药等各个领域。
也同样缔造了海康威视、大华股份、恒瑞医药、复星医药、比亚迪、宇通客车、隆基股份、通威股份、亨通光电、汇川技术、大族激光、信维通信等一大批的牛股。
观察这些企业的成长史,你会发现一个普遍的规律:
从长周期来看,他们都遵循着科技周期的定律,起源于相关领域的大规模技术创新和突破;
但从中短周期来看,起决定性作用的,往往是大规模的政府产业补贴政策出台。
过去的十年中,这样的关键时间节点有两个,一个是2009年,另一个是2013年。
老股民都会记得,2013-2014年,A股大盘是滞涨不动的,始终围绕着2000点上下波动。
而创业板指数却截然不同,从600点涨到了1600点,涨了两三倍,提前演绎了一轮气势磅礴的小牛市。
背后的驱动力,一方面来自通信行业3G向4G的升级,智能手机的普及浪潮,我国手机产业链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崛起。
另一方面,则是消费周期下行的环境下,我国新政府上台,陆续推出新一轮的科技产业补贴政策。
新能源车、宽带中国、智慧城市,从概念走向现实,从此让中国成为全球科技产业界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这一轮科技周期,前后经历了5-6年的时间。
2012年,科技行业仍处于低谷,但是在这黎明前的黑暗,手机产业链的个别优秀公司已经领先起跑,比如欧菲科技、歌尔股份。
2013-2014年,产业补贴出台、落地,大批量的公司业绩开始释放,群星璀璨。
2015年,市场情绪加热,更多的资金带来一轮加杠杆的牛市,鸡犬升天。
2016-2018年,政策收紧,补贴陆续退出,科技产业也迎来了一轮寒冬,行业龙头完成集中度的提升。
5
回顾历史,2018年无疑是黑暗的一年,各行各业都经历着煎熬。
但这黑暗之中,各种积极的因素正在酝酿,科技的更新迭代与补贴政策的出台,已进入临界点。
一切其实没有那么的糟糕。
比如在通信行业。
表面看,手机销量在下滑,二三线手机厂商像金立、乐视、锤子、美图,陆续出局。
即使没有出局的一线厂商,生存压力也很大,毛利率下滑、利润缩水、股价腰斩。
哀嚎遍地。
但往深层看,你能看到这个行业完全不同的一面。 随着5G的渐行渐近,各大厂商都像打了激素般加码研发,甚至牺牲短期的利润率也在所不惜。
尤其是华为的崛起,令人瞩目。
在欧盟委员会最新发布的《2018年行业研发投入排名》中,华为击败美国的苹果、高通、Facebook等公司,以113.34亿欧元排名全球第五。
在5G专利的积累方面,根据ETSI 网站上统计的11681件5G标准必要专利数据,华为凭借1970件5G必要专利数位居全球第一,领先欧洲的诺基亚、爱立信。
强大的研发投入和创新积累,带来的结果就是,即使面临西方阵营的封锁,2018年华为5G基站的出货量仍然超预期的实现了2万5000个,比欧洲的对手们多了一大截。
在芯片方面,华为近期陆续发布了5G基站芯片天罡,5G手机基带芯片巴龙5000,服务器芯片鲲鹏920,让人目不暇接。
手机销量方面,2018年华为在单个季度的销量第一次超过了苹果,并将2019年的目标瞄准了三星。
随着华为的崛起,一条围绕着华为提供上下游零部件供货的产业链正在悄然成型。
而那些搭上了华为班车的公司,从天线、射频、光模块,到光纤、芯片、终端代工,每一个环节都存在颠覆性的变革机会。
在新能源车行业。
表面上,我们看到政策补贴退坡带来的电池三四线厂家的广泛衰落,沃特玛、银隆等企业深陷困境,格力的董小姐为此焦头烂额。
也能看到传统车企由于消费低迷所带来的业绩困境,股价一落千丈,市场对汽车消费是否已到达天花板的怀疑。
但往深一层看,则是电池行业的集中度快速提升,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两家龙头的市场份额之和已经高达60%,留给其他对手的蛋糕变得越来越少。
2018年,宁德时代分别在日本、德国设立子公司和工厂,目标就是要吃下这两个汽车大国的新能源电池订单。
新能源产业经过七八年的发展,到今天这个格局,欧洲日本的汽车品牌已是骑虎难下。
一方面,他们知道这是大势所趋,不得不做,再不做就要成旧时代的恐龙了;
另一方面,电池产业的规模、性价比、成本各方面,他们都已毫无优势,只能将订单眼巴巴的交给中国企业。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过去的产业发展模式中,往往形成了这么一种关系:
中国企业负责组装生产,赚取的是血汗钱,外国企业负责卖设备,赚取利润的大头。
而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或许是第一个反过来的行业,国外的三星、LG、松下等电池厂,也在大量采购来自中国的高性价比设备。
先导智能、赢合科技等设备公司,由此成了这波全球新能源车普及浪潮的最大赢家之一。
在医疗行业。
去年同样很惨,由带量采购、疫苗案、医保严查等一系列黑天鹅事件带来的冲击下,股价暴跌,行业格局激烈变动。
但另一方面,2018年又是中国创新药企业集体崛起的一年。
以最受市场关注的肿瘤药赛道:PD-1单抗药物为例,目前获得批准上市的国际大厂药物只有3种。
即百时美施贵宝的Opdivo,默沙东的Keytruda,赛诺菲和再生元联合研发的Libtayo。
而国产创新药企的产品正排队上市:
2018年12月20日,君实生物的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通过CFDA优先审评批准上市,获批适应症为黑色素瘤。
2018年12月28日,信达生物的信迪利单抗注射液,获得批准上市,主要用于治疗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
另外,恒瑞医药的卡瑞利珠单抗已在2018年4月23日提交上市评审,百济神州的替雷利珠单抗已在2018年9月6日提交上市评审,预计也将很快获得批准上市。
此后,还有基石药业、嘉和生物、正大天晴、科伦药业、丽珠集团、复星医药(复宏汉霖)等一大批的单抗药物正处于临床的不同阶段。
如此壮观的生物创新药研发热潮,在中国医药史上是空前的,在全球医药产业界也不多见。
在计算领域,同样如此。
和美国产业界将热情投入到云计算不同,中国的产业界更专注于代表下一个时代的人工智能赛道。
我们从论文、专利、融资额、企业估值,四个方面来看看中国的进步。
美国白宫曾发布过一篇报告:《国家人工智能研究与发展策略规划》。报告中提到,从 2013 年到 2015 年 SCI 收录的论文里,“深度学习”的文章增长了约六倍。
同时强调,“按论文数计算,美国已不再是世界第一了。”相应的,报告显示中国在 2014 年和 2015 年超过了美国,居于领跑者的位置。
在专利方面,根据中国专利保护协会发布的《人工智能技术专利深度分析报告》,2018年中国的AI专利数量高达76876件,超过美国的67276件居世界第一,日本和韩国则位列第三、第四。
在融资方面,根据清科资本的数据,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融资额超过450亿元,相比2017年的260亿元增幅高达70%,全球占比超过一半。
企业估值方面,中国也涌现出了一大批类似商汤科技、旷视科技、云从科技、依图科技、优必选、云知声、寒武纪、地平线等独角兽公司。
以上,无论是通信、计算、交通,还是医药,四条赛道都有着一批优秀的公司在快速的崛起,基于技术的代际变革,他们雄心勃勃,目标瞄准了下一个科技时代的主流位置。
6
更重要的导火索,政策补贴也来了。
其一是科创板的推出,眼下选秀工作正如火如荼的展开,上面提到的独角兽公司将会有相当一批获得候选资格。
一旦开闸,将会把资本市场的热情重新聚焦在科技股上,演绎一番新的科创行情。
其二是经济下行,人心思变。
2018年年末的经济工作会议已明确指出:基建的重心不再是房地产,而是“城际交通、物流、市政基础设施,以及5G 、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
这才有了开年之后,市场对5G、特高压、新能源车充电桩、人工智能、物联网、氢燃料汽车等相关概念的轮番炒作。
即使炒过一波,目前也还是处于预期反转阶段。
接下来将是政策的正式出炉,到业绩的逐级释放,未来三年,可以预期将迎来又一个科技周期的开启。
根据君临的研究,目前美股中,金融能源、消费、科技三大板块的市值,大约各占三分之一。
而在A股,目前金融地产+能源重工业的占比,超过60%;
其他消费行业的占比在25%左右;
科技行业呢?
市值占比仅为12%,这已是过去10年A股的巨大进步。
那么下一个10年,我们又将经历多少波澜壮阔,风云变幻?其中又将蕴藏着多少的黄金机会?
坐好吧,别轻易下车了。
本文由君临(junlin_1980)授权转载
喜欢本文的亲们,请在页尾留言,点👍转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