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世界华人周刊
■ ID: wcweekly
■ 作者:顾景言
29年前,1990年3月3日,人类第一次完成了徒步穿越南极的壮举!
这场历时220天,长达5984公里的危险旅途,6名来自不同国家的科考队员,凭着双脚一步步艰难走过,终于把各自祖国的国旗插在了南极大陆。
迎风飘扬的国旗中最为鲜艳的,就是五星红旗。
是一个中国男人将它亲手插上。
他的名字,是秦大河。
为了能够完成这次科考行动,他拔掉了10颗牙齿,脸部被严重冻伤,体重足足下降了32斤!
一万多里的徒步穿越,处处都是生死考验,稍有不慎便会性命不保。
秦大河却从未有丝毫胆怯。
他舍弃了温暖安全的办公室,告别了车祸重伤的妻子,毅然踏上了徒步穿越南极的路途,只为了一个心愿:把五星红旗插在南极大陆!
01
1989年,当秦大河毛遂自荐要去南极的时候,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
如果这次徒步穿越成功,秦大河将会成为中国第一个徒步穿越南极的人。
荣誉的分量自然令人向往。
但是,正常人都会望而却步,因为,这实在是太危险了!
如今,人们在电视上看到的南极风光十分迷人,看上去像一个童话中的冰雪王国。
实际上,南极处处都“暗藏杀机”。
且不说动辄零下五六十度的严寒,仅仅是南极常见的冰裂隙就可以瞬间吞没好几条性命。
在此之前,已经有不少探险家送命于此。
徒步穿越,简直是拿性命在做赌注。
况且,秦大河当时已经不算年轻。
■ 1981年,秦大河在川西高原考察时测量地貌坡度
42岁的他有妻有子、家庭美满,在冰川所的工作稳定而体面,何必为了个人荣誉去冒此奇险?
要知道,命没了,可就什么都没了!
然而,秦大河却不顾生死,铁了心要参加这次行动。
这次行动虽然风险极大,但是探究自然的诱惑也是科研工作者无法抵挡的。
02
南极是一块蕴藏着无数宝藏的神奇大陆。
由于极端恶劣的环境,南极并没有遭到人类活动的破坏,称得上是未开发的古大陆,很多珍贵的生物资源和地质资源都得到了良好的保存。
如果能够实地探访南极,带回来很多样本,将会给科学研究提供巨大的助力。
而1989年的中国,在科研方面依然落后于西方。
如果不大步赶上,必然会被甩得越来越远。
这是任何一个有民族自尊的科研工作者都无法接受的。
更何况,1989年的这次徒步穿越南极活动,是由美国和法国发起,联合国几个常任理事国都参与其中。
■ 1990年国际横穿南极考察路线图
就连日本也派出了一位科学家,中国又怎能缺席?
这不是个人荣誉的争夺,而是关乎国家科技进步和民族尊严的大事。
秦大河决心已定。但是在出发前,他就面临了严峻的挑战。
■ 伊利集训营地六国队员合影
在体检中,医生告诉他,必须拔掉10颗牙齿才能去南极。因为他这10颗牙齿都有一些小毛病,有可能会发炎。
这听起来有点无厘头,其实却是个不容回避的严肃问题。
03
在漫长的徒步南极旅程中,科考队每天都要耗费大量的体力赶路,身体绝对不能出任何问题。
一旦牙齿在中途发炎,牙疼起来必然影响进食,怎么能补充体力应付艰难的路程?
■ 秦大河在医院检查牙齿
一路上缺医少药,必须提前处理好所有问题的苗头。
秦大河还是有点心疼自己这10颗牙齿的。
他这个岁数的人,拔了牙,就再也长不出来了,只能用假牙。
但是,看着医生严肃的眼神,再想想这次科考的重要性。他狠下了心,拔!
好不容易安好了假牙,收拾好了行李,就在秦大河快要出发的时候,一个坏消息传来了:他的妻子出了严重的车祸。
秦大河匆忙赶到医院,看到身受重伤的妻子无助地躺在床上。
很显然,妻子需要陪伴和照顾。
秦大河并不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他是个有血有肉的正常人。
看到爱妻受伤,秦大河不可能心无波澜,他开始犹豫要不要放弃这次科考行动。
正当秦大河心神不定,在国与家之间反复徘徊的时候,他的妻子给他打了一剂强心针。
“大河,你去吧!不要担心我。你不去,六面国旗中就没有中国的旗。国事家事,以国事为重。”
国事为重。在得到妻子的理解和支持后,1989年7月,秦大河的南极之行终于正式启程。
■ 出发前夕的秦大河
04
虽然秦大河早就对旅途中的艰难有了心理准备,但是遇到的麻烦还是比预料中要多得多。
他们每天都要徒步行进将近百里的路程,漫天的风雪打得人几乎睁不开眼睛。在这种天气行进,即使是青壮年也吃不消。
他们的饮食条件也十分恶劣。
茫茫雪原中,想吃口热乎的饭菜简直是痴心妄想,唯一的食物是高热量的压缩饼干。
这种饼干的口感非常差劲,唯一的优点就是能迅速补充体力。
偶尔改善伙食,就是吃上几口巧克力。
秦大河能吃苦,对饮食要求不高。他苦恼的是,他是个近视眼,眼镜上结了厚厚的冰,几乎无法辨认前方的路,每天步履维艰。
雪上加霜的是,尽管在出发前他们都穿上了厚厚的防寒服,但是秦大河由于近视,不能戴防风面罩。
他的脸暴露在零下60℃的暴风雪中,被冻得麻木,失去了知觉。
等到休整的时候,他才发现,自己的脸已经冻伤非常严重,可能数年都无法消除冻伤的痕迹。
暴风雪的夜晚,呼啸的狂风几乎要把帐篷掀翻。
■ 暴风雪中安置帐篷
当其他科考队员好不容易在睡袋中入睡的时候,秦大河被冻伤折磨得辗转难眠。
最可怕的,是遇到冰裂隙。
冰裂隙是冰盖上的一种裂缝,很多都不容易被发觉,一旦脚下踩空掉了下去,运气不好的话命就丢了。
为了确保整个队伍的安全,秦大河毅然担当起了开路的任务。
经过冰裂隙多发区时,他像一个排雷员那样小心翼翼走在最前面,用手中的冰镐不断探路,确定安全后再示意其他队员跟上。
最危险的一次,他和另外一名队友由于一直走在前面,在暴风雪中和其他队员走散了。
茫茫冰原,根本就很难辨别方向,暴风雪更是严重阻碍了他俩的视线。
哪怕队伍就在几百米以外,他们也很难看清。
而狂风湮没了一切声音,使他们的呼救显得极为微弱。
■ 抢救掉入冰裂隙中的狗
如果不能及时归队,在缺乏给养的情况下,根本支撑不了多久。
秦大河当机立断,把雪橇上的绳子都系在一起,连成一根非常长的绳索。
然后,秦大河把自己绑在绳子上,以雪橇为中心绕着向四周寻找队友。
在大雪中苦苦摸索了两个多钟头,秦大河才重新找到了队伍。
虽然秦大河具有中国人特有的谨慎和温和,但是在科考队的其他人看来,秦大河却是个“疯狂的科学家”。
原因在于他对雪样的保护。
■ 秦大河挖雪坑采样
在徒步穿越南极的过程中,无论环境如何险恶,秦大河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科研使命,他一共采集了800多种雪样。
这些雪样,在后来都成为中国科研的宝贵资源。
当科考队都非常疲惫的时候,其他几名队员都扔掉了所有能扔的东西,减轻负担迅速前进。
毕竟,在他们眼里,和冰雪样本相比,生命更重要。
只要完成了这次徒步穿越,该有的荣誉都会有,不必为了这些样本冒生命危险。
但是秦大河执意要携带自己所采集的所有样本。
■ 秦大河在“不可接近地区”雪坑中采集样品
即使这些样本的重量,让他在赶路过程中苦不堪言。
为了不影响行程,他宁可扔掉自己御寒的衣物。
同行的科学家都觉得他太过于疯狂。
那些从小信奉个人主义的欧美科学家不会明白,在这个中国人眼里,国家科研的未来远比个人生死荣辱要重要得多。
■ 秦大河整理雪样
幸运的是,上天眷顾了秦大河。
1990年3月3日,他与同行的科学家一共六人,抵达了目的地——苏联和平站。
■ 1989年12月12日考察队抵达南极点后全体队员合影留念
鲜艳的五星红旗,傲然地飘扬在胜利的终点。
■ 站在南极点的秦大河
而秦大河的体重,也已经由原来的150斤锐减到118斤,整个人都消瘦了不止一圈。
29年后的今天,中国对于南极冰川的研究,依然受惠于当年秦大河带回的那些雪样。
当年他采集到了南极“不可接近地区”的完整冰雪标本,在全世界唯此一例。
他被同行赞颂为“填补了冰川学研究的空白”。
回国之后他埋首于实验室,用整整2年的时间把带回的雪样进行了分析研究。
很多珍贵的一手信息都由此得出。南极冰川、气候上的很多谜题,也因秦大河的研究结果而得以揭晓。
曾经在冰川学研究上远远落后于西方的中国,在这个领域实现了质的飞跃。
如今他已经年过古稀,渐渐地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里。
但是,我们不应该忘记他。
也不该忘记所有和他一样的先贤。
邓稼先、钱学森、于敏、南仁东……
这些名字的背后,隐藏着中国崛起的真正秘密。
本文经世界华人周刊(微信号:wcweekly)授权转载。《世界华人周刊》致力于从世界发现中国,提供有广度的知识,有温度的立场和有深度的思想。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仅限原作者观点 | 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看完点个好看
祝大家2019一切顺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