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 为治7岁女儿拖延症,妈妈用看电视时间当奖惩!结果太意外!

2019年03月07日 侨居澳洲资讯


来源:钱江晚报/浙江24小时


“快点把饭吃完就奖励玩5分钟手机”、“胡乱发脾气扣10分钟看电视时间”……不少家长把玩手机、看电视等作为带孩子的奖惩手段。


见过类似场景的人都知道,效果可谓是立竿见影,但从长远来看,后患不容小觑。



近日,加拿大研究人员发现,这种奖惩效果可能适得其反,更容易让孩子们对这些电子产品着迷。


钱江晚报记者采访了相关心理专家,认为此研究有一定道理,且从临床接诊情况来看,这样的做法甚至可能带来孩子情绪失控、认知偏差、社交能力不行、亲子关系失调等更严重的后果。


为治孩子“拖延症”

杭州妈妈以看电视时间为奖惩


胡莹(化名)今年35岁,有一个7岁的女儿,在工作上雷厉风行的她,回家面对孩子却一点办法也没有。

“其实跟同龄的孩子相比,我家宝贝已经算是省心的,小班刚送进幼儿园的时候没有哭闹,中班开始在外面上兴趣班她也始终兴致很高,可一个‘拖延症’便能抵消她所有的优点。


明明两口就能吃完的小饼干,她要像老鼠一样慢慢啃;早上6点半就起床了,最后摸摸这个玩玩那个还是只能踩着8点半关门的点进幼儿园。


类似的细节真是举不胜举,我在家跟她说的最多的就是‘快点’、‘抓紧时间’、‘专心一点’,有时实在控制不了心里那团火只好冲她爆发。”胡莹说。


她曾经试过好好跟孩子谈,也曾为此多次罚她面壁思过,但似乎都没什么帮助。直到后来她发现,女儿最在乎的就是每天晚上看电视的那点时间,于是她开始尝试把这个作为奖惩。先是解决吃饭慢,一顿饭给15分钟,每超过1分钟就扣1分钟看电视时间,反之,每节约1分钟也能加1分钟。接着是用来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做100题算数练习,全对奖励10分钟,每错一题扣1分钟,结果一个月训练下来,孩子的做题速度提高不少,准确率也已基本上能达到全对。


记者调查发现

九成幼儿家长带娃以玩手机为奖惩


放眼我们的周遭,跟胡莹一样以玩手机、看电视等作为奖惩来带孩子的家长还不在少数。


记者在身边做了个小调查,在受访的20位幼儿园家长中,有18位表示曾以玩手机、看动画片等为奖励来让孩子做好一些事情,比如专心吃饭、在公共场所不要吵闹等,且有一半的人坦言经常会用这个办法,理由是真的非常管用。


“我们家这位混世魔王就跟上了发条一样从早上蹦跶到晚上,只有拿出手机放他面前的时候才能安静下来。”豆妈在受访时也觉得万分无奈。


“我家的更糟,本来人就长得小,还不肯好好吃饭,开始我们是说好好吃饭奖励玩手机,后来变成了边看动画片边吃饭,习惯越来越糟,着实令人发愁。”果妈的话也真实道出了一部分家长的心声。


至于这么干会给孩子带来什么负面的影响,多数人能想到的是,接触电子产品时间过长可能影响视力,之外似乎也没什么可过分担心的。


国外研究发现
这种奖惩可能适得其反


然而,忧心的科学家们已经对此开展了研究,结论是可能适得其反。


加拿大古尔弗大学的研究人员,调查了62名18个月至5岁幼儿看电视、玩电脑和手机等的情况。结果显示,孩子们周一至周五在屏幕前平均耗费将近1个半小时,周末每天超过2小时。多数父母时常把玩手机、电脑或看电视作为对孩子的奖惩手段,尤其喜欢周末作出奖惩,而这些孩子与没有经历这种奖惩措施的孩子相比,周末平均每天多花20分钟在屏幕前。


事实上,胡莹坦言,在她觉得这个方法用得越来越顺手之时,冷静下来发现有两个新问题随之出现:

一是孩子表现越来越好,奖励的时间越累越多,原先规定9点上床睡觉,常常因奖励得推迟十几二十分钟。二是孩子对这个奖励具有浓厚兴趣,做任何事情前都会先问问有没有时间奖励,要是有她就积极表现,没有则应付了事。


推广

版权声明


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侨居澳洲资讯平台
澳洲热门新闻 | 政府政策更新 | 社区消息 | 分享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广告、商业合作请微信

zhenyan1999、Angela

意见反馈请微信:DynamicQI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微信号:o0NewsTalk0o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