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者
小叶子周 北京土著,一儿一女。曾从业电视财经记者、媒体关系。三十之前是规规矩矩的摩羯,而立之后突发奇想辞职到美国读书并定居。热爱单板、滑水、跳伞、风板等一切挑战性运动。人生中不可或缺三件事:钢琴、读书、瑜伽。
本文转载自西洋参考(iwestworld)
美国学校的暑假特别可怕,两个半月还要长。双职工家长怎么过的不晓得,反正我一介家庭妇女,是不能容忍孩子连续三个月折磨我。于是,夏令营这一生意就不可或缺了。
夏令营是孩子们结交朋友、放松身心、开阔眼界的一种方式
小孩子的夏令营基本就是个托管中心;小学生的夏令营就开始有了些噱头,乐高、发明创造、绘画之类的;五六年级以上的孩子不仅有更多针对性的噱头,还可以寄宿了;高中生的夏令营我没有研究过,但看过朋友的孩子申请到一些全国性选拔性的夏令营,两三千刀不在话下,还要自付交通费飞到外州。
今年夏天没有回国,于是就安排Kacee参加了两个夏令营。第一个是“小发明夏令营” 。每早八点半送到,下午两点半接走。丫头这一组4-6年级的孩子,前两天用废旧纸盒子搭房子、做家具;后三天做了一个可以探测到颜色而自动选择道路的小汽车。
图片由作者提供
星期三。去接的时候丫头正在跟一群女生嘀嘀咕咕,每个人都眉飞色舞一脸的八卦相。见到我,丫头兴高采烈扑了上来, “妈妈,有个男生喜欢我。” “真的?谁啊谁啊?块给我指指。” 不装,我是真的兴奋。上学时候的乐趣之一就是发现了谁偷偷喜欢谁,然后跑去逗人家,这么多年过去了,八卦的心未曾变老。 “Jason,他已经走了。” “你怎么知道他喜欢你?”我穷追不舍。“他告诉他妹妹Sophia,然后Sophia告诉我的。”
星期四。下午两点半,怀揣着司马昭之心,我特意早到了几分钟。丫头正坐在体育馆的长凳上,看到我就跑过来,指着正在玩儿篮球的一个男生对我说: “妈妈,Jason想要你的电话。” 我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过去,一个留着鸡冠头金发碧眼的一个小男孩正在往这边偷望,相当的帅气。 “可以啊,你知道妈妈电话号码的。” “恩,但Jason说要先问你一下,你同意了再告诉他,不然不够responsible(负责任)。”
作者女儿
额滴神,那一刻我肃然起敬。不是因为他11岁就敢要女生电话号码,而是他居然懂得要经过对方妈妈同意才能索要电话号码,原因居然还是要彰显责任感。 “可以啊,告诉他吧。” 于是丫头跑过去,写了张小纸条塞给Jason。
出了营地门口,Kacee就转身在书包里掏了起来。
--找什么?
--Today, Jason asked me, will you be my girlfriend ?
--Oh my Godness! What did you say?
--I said yes!
丫头神秘兮兮地掏出一个礼品盒,打开盒子,拎出一串亮闪闪的手链:“然后Jason就把这个送给我了。他还说,I might be with some one else before middle school, but we can still be friends. ”
翻译一下,我们镇的学校系统,小学分了三个,但是中学(7-8年级)和高中(9-12年级)都只有一个。现在俩孩子住在同一个镇,在不同的小学上学,但是两年后就会进入同一所中学就读。男生问,你愿意做我的女朋友吗?我闺女说好啊。男生补充,两年的时间世事难料,我也可能会移情别恋喜欢上别人,如果那样的话咱们还可以做好朋友的。然后我闺女说成,就这么定了。
自从丫头开始上学,我就不断经历各种Culture Shock,包括教育体制、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课堂纪律、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同学间的关系、以及校外同学间的互动等等等等。我发过不少牢骚,也有良多欣慰。但这一次,我确实有点儿消化不了。
男生跟女生表白的时候,台词难道不是 “我会爱你一生一世” 、“除了你我的眼里没有别人”吗?怎么可能会是“我也许会移情别恋喜欢别人”!俩人由于第三者分手的时候,难道不该是说“某某,我恨你一辈子”吗?怎么成了“我们还可以继续做朋友”?
美国的父母有一半以上认为孩子在16岁之后就是可以出门约会的
笔者是个八零后,上学的时候受尽了老师和家长的白色恐怖。初中的时候我是班里的学习委员,但仍因为上课聊天儿,当众被班主任连人带桌子一并揪出了教室。高中的时候我喜欢打篮球,成天跟男生混在一起玩儿,苦练各种花式运球和各角度投篮,有一次期中考考砸了,家长会后老师轻描淡挑着眉毛跟我妈说了句 “你家女儿不是智商问题,她有别的问题。” 回家之后我妈就疯了,责令我不许再跟某个某个男生来往,若被发现立刻滚出家门。那时候对世界充满美好幻想的花季少女,叉着腰大义凛然地对她的老母亲叫唤: “你这是专政!没有民主!没有平等!没有自由!” 我妈从鼻子里哼出一口冷气,甩出一个高昂的下巴:“你给我歇菜,什么时候经济独立了再来跟我说民主。”
因此,不论是以当今的价值观,还是我对童年阴影矫枉过正的执念,都觉得丫头谈个恋爱根本不是个事儿。但是男朋友Jason的这些话信息量是在太大了,对我的震撼比之前遇到任何的culture shock都要大。当然,时代变迁一定是改变了价值观,我相信国内的孩子跟30年前也一定是不一样的,但今天我们只谈谈文化差异。
男生向我女儿索要电话的时候,说要经过妈妈允许再给他,因为这是 “负责任” 的表现。但是事先说好,做了男女朋友之后,仍然有骑驴找马的权利,还可以移情别恋喜欢别人。大概在英美文化里,男女朋友除了在生理上有更深入的交流之外,其关系的本质并没有受到道德绑架:吃饭肯定是AA,各自有各自的生活圈子, “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 也绝不是耍流氓。我在美国的一位亚洲女性朋友一度被公司调到境外工作,因为两地分居她十分焦虑,而她相处了三年的美国男朋友居然说:我觉得你需要去看心理医生。
是的,这些理论我都懂。在我踉踉跄跄应付着各种丫头学校生活中的culture shock之时,现在半路又杀出个全新的课题:如何引导孩子去看待、回应这个我未曾亲脚走过的恋爱观与世界观。
星期五。夏令营最后一天。接到丫头时,她略有失望地说,Jason改口喜欢Tylor了,也就是一直在中间帮他们传话的女生。我忙安慰丫头说,现在谁喜欢谁都是暂时的感觉,因为你们每天都在长大、都在变。你们以后都还会遇到很多人,很多更好、更负责任、更值得爱的人。丫头点点头说对,Jason这么快就喜欢别人了,不值得我喜欢。
美国一小男孩遭遇狗血三角恋,虽然竭力强颜欢笑,但心里的忧伤还是藏不住的。
星期六。我的手机突然收到一个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 “我是Jason,我们一家打算去蹦床中心玩儿,想邀请Kacee同行。” 按我们北京老理儿,请客这事儿是有讲究的:三天为请,两天为叫,当天那是提溜。搁在西半球当然用不上这套说辞,我问闺女做何想法。听说是玩儿,她自然想去。便让丫头自己回复了。于是Jason妈妈发来了她家的地址,我按时间把妞儿送了过去。
Jason和妹妹Sophia早早就在门口张望了。我停了车,他们的爸爸妈妈以纯正伦敦腔跟我问了好(忘了介绍,Jason一家来自英国,爸爸妈妈后来移民到美国工作生活)。Jason妈妈然后转向Kacee:“你好啊小姑娘,你就是Jason和Sophia在夏令营新认识的好朋友对吗?”我闺女点点头,然后三个孩子就跑上楼了。接着Jason的妈妈跟我寒暄了几句,又介绍了他们的大概安排。我说好的,麻烦你们了。
记得大学时候英美文化课上学过一个词叫puppy love,老师说就是指孩童之间的幼稚浪漫感情。20年后的今天我才切身体会到了什么是puppy love,以及英美家长是如何对待puppy love的。我理解这其实就是小男孩小女孩之间的相互好感,他们并不懂什么叫爱情,于是就也像大人一样,把这种好感称为爱,把这种关系叫做男女朋友。家长也不会把这种单纯的好感当作洪水猛兽,都觉得很自然。
四个小时之后,Jason妈妈把闺女送回来,陪她一起走到门口,敲门,把丫头交给我。以前丫头跟美国本土的孩子出去玩儿,家长送回来就是把车开进院子,看着小孩子自己进家门,最多是招招手。我不得不说,英国人还是比美国人更有礼貌些。于是我忙不迭表示感谢,并表示以后有机会再一起玩儿。我给Kacee带的20刀,她自己买了门票,后来我执意要把晚餐的钱给Jason妈妈,她说什么也不要。那推来推去的架势,好像穿越回了祖国。英国人真的比美国人更客气。
一个多月过去了,当妈的终于消化好了这一番对话,并能整理成文,而那串手链却已不知了去向。不知道两年后他们入读同一所中学之后会发生什么。而我,也已经准备好迎接一个又一个更大的culture shock扑面砸来。
移不移民跟钱没关系,主要看决心。“移民教主”贾葭老师带你看海外,美国加拿大澳洲大学高中留学必看。欢迎关注我们公众号:西洋参考(iwestworld)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