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王妃”戴安娜离世22年,至今还为世界各地的人们所怀念。
这不,大洋彼岸的美国,最近鼓捣出一出音乐剧《Diana》,还准备带着它冲进百老汇甚至“回”英国上演!
这部音乐剧日前在洛杉矶著名剧院La Jolla Playhouse高调举行“世界首演”,并将在3月3日正式开演。
然而,令人咂舌的是,在看完首演之后,英国媒体纷纷奉上负评,怒斥美国人低俗、消费王室三角恋!
《每日邮报》毫不留情:“‘我不觉得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会很高兴。’
观众和剧评大肆批评,这出有争议的新戴安娜音乐剧是不是史上最低俗的舞台演出?”
《每日星报》:“在一出令人震惊的音乐剧,‘詹姆斯·休伊特爱抚戴妃,就在查尔斯和卡米拉身旁’!”
注:休伊特被传是戴安娜的情人、外遇对象。
《每日快报》:“王室怒火:戴安娜音乐剧被王室专家形容为‘无品味、‘儿戏’!”
只有《每日电讯报》还算措辞缓和:“《戴安娜:新音乐剧》——爆满的首秀,‘戏谑’的舞台演出,重现查尔斯和戴安娜的婚姻。”
美国人也是很有“戴妃情结”的,据《每日邮报》报道,有很多民众开车从别的州赶过来看首演。还没公开演出,出品方已经一再加场。
根据《每日邮报》的介绍,这是一个关于“一个年轻漂亮的幼儿园老师的助手嫁给了王子,并在一夕之间变成了世界上最出名的女人”,
只不过在故事里,“女王会突然唱起歌来;戴安娜和卡米拉还在一场幻想中的场景里带上拳套,来一场拳击”……
30岁的英国音乐剧演员Jeanna de Waal扮演戴安娜,长得像不像见仁见智,她之前在百老汇的履历也还不错。
媒体介绍,在演出结束后谢幕时,她“理所当然的得到最多掌声”。
当然,除了她的演技和歌唱实力,对于戴妃的偏爱延伸到舞台上也是情有可原。
毕竟,扮演查尔斯王子的Roe Hartrampf,可是被“嘘”了……美国观众看来“入戏”也很深哦!
说实话,无论是电影、电视还是舞台作品,名人传记都很吃香,自带宣传效果。
然而,在没有王室参与甚至祝福的前提下,“戏说”戴妃一生,博得眼球的同时,真的能留下好作品吗?
《每日电讯报》记者飞到洛杉矶看了首演,认为这部剧上半场乏善可陈,而且有些改编力度太大,让人出戏,笑点也颇生硬。
一开头,编剧就“脑补”了戴安娜的童年,她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在寻找自己的“童话王子”……
剧中“生活化”的台词也没有让人觉得“平易近人”,反而让人觉得刻意,
比如这句剧中的“戴妃”唱到,“嫁给天蝎座的男人,人生就这样了”,令人完全摸不着头脑……
当然,还有一些“大尺度”而且“大胆改编”的场景:除了上文提到的“戴安娜打卡米拉”的“虚构场景”,还有一幕——
“查尔斯“穿着三角裤在“戴安娜”和“卡米拉”之间游移,先“爱抚”“戴安娜”,然后到旁边一张床拥吻“卡米拉”,
然后戴安娜也在休伊特和查尔斯两人之间“摇摆不定”……
当然,《每日电讯报》记者认为,该剧的下半场比上半场来得要强一点,有一幕戏让人“印象深刻”,也是全剧的高潮——当然,这本来就是现实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
查尔斯在全国电视观众面前承认自己和卡米拉的私情,而戴安娜穿了一条很美的裙子,被认为是“示威”。
那件著名的“复仇裙子”(revenge dress),“可以看出了该剧的服装设计花了很大功夫”。
最后一幕结束后,《每日电讯报》记者留意到:剧院“掌声如雷”。
这位记者最后表示:“可以看出来,这部剧努力刻画了这段令人窒息的三角恋,尽力没有把某个人描述成坏人(尽管,‘查尔斯王子‘还是得到了‘哑剧嘘’的待遇)。”
所谓“哑剧嘘”就是不发出声音,仅仅作出嘘的手势,既表达了观众的“不满”,也维持了良好的观剧习惯。
当然,《每日电讯报》是对《戴安娜》一剧比较宽容的一家媒体。
其他媒体则是批评起来毫不留情。
《每日邮报》引用权威王室新闻杂志《Majesty》的主编Ingrid Seward的评语:
“太低俗了,低俗到让人情愿无视的地步。”在被问到王室会不会看,Seward表示:“天啊,不,没有人会有兴趣的!”
当然,这位主编毕竟是王室专家,态度当然是不愿意“人民王妃”的私生活被消费,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那么,美国观众怎么看呢?
大部分民众都向《每日电讯报》的记者表示:她们来看这部剧,都是因为太爱戴安娜了。
一位女观众“央求”自己的儿子在去年圣诞节的时候就买了首演的票,然后“撇下”儿子自己来了,“因为她太为‘戴安娜的好心肠和勇敢所感动’”。
和美国观众不同,对于戴妃的故事变成一部音乐剧的主意,英国人的态度则是一面倒的反对。
心爱的戴妃被美国人拿去改编,似乎无论如何很难让人接受……
网友Rally Mad表示:
“极度让人恶心!”
网友mouse47表示:
“无话可说!粗鲁、低俗、没教养,基本上没必要这么干!这些人到底啥心理?”
当然,有人倒是替这部剧“转移了矛盾”,比如网友Augmented Reality表示:
“但是,这还没有如今正在上演的‘梅根传奇’低俗……”这网友看来是“梅根黑”,偷偷把Meghan拼成“MeAgain”,意思就是梅根每天都有闹剧的意思。
其实,从这部剧的制作上来看,创作者并不是走“恶搞”路线,他们也不是什么二流创作者。
与之相反,本剧的共同创作者Joe DiPietro和David Ryan曾经凭借音乐剧《Memphis》获得过托尼奖殊荣。
David Ryan还是是传奇乐队Bon Jovi的键盘手。导演Christopher Ashley、编舞Kelly Devine、音乐总监Ian Eisendrath,统统都是拿过护着提名过托尼奖的业界人才。
英国人对他们的改编如此气愤,是因为他们对于戴妃的感情,这是“人民的王妃”。
正是戴妃,重新激发了她们在上个世纪后期对于王室的热情,因此他们不愿意看到任何“戏说”,无论你的态度是如何,他们都觉得你是在消费她。
美国人显然也很喜欢戴妃,就如同很多美国人也很关心英国王室的新闻。
但总的来说,戴妃更像是一个明星、名人,令人惋惜但不是不可亵渎。
一些听上去比较“大尺度”、“想象”的部分,创作者也可以辩解:这不过是艺术手法罢了。
其实,这也不是戴安娜的故事第一次被改编。
1982年,英国女星Caroline Bliss 在ABC的电视电影《查尔斯和戴安娜:王室爱情故事》扮演戴安娜。
1996年,戴妃逝世一年,CBS就“迫不及待”地将戴安娜和休伊特的“私情”搬上银幕,拍摄《恋爱中的王妃》,由英国女星Julie Cox扮演戴妃。
2013年,澳洲女星Naomi Watts在英国电影《戴安娜》中扮演戴安娜,她的诠释是极少数令人信服的。
1998年,戴安娜的故事就已经被搬上过音乐剧舞台,名为《戴安娜王妃》
类似有关戴妃的作品还有十多部,因此新音乐剧的创作者可以“喊冤”道:“别人可以,为什么我们不行?”
他们甚至表示:要带着这部剧杀入世界音乐剧的殿堂——百老汇。
事实上,凡是在洛杉矶La Jolla上演过的音乐剧,大多最后都会冲进百老汇,如果获得成果,则可能进行海外巡演,还可能来到伦敦西区。
难道多年后,英国观众真的会在伦敦西区看到这部剧?英国人会为此买单吗?
欢迎关注更懂英国的微信号
“英国大家谈”(ukdajiatan)
— The End —
文/科斯莫, 编辑/J,
文章参考Daily Telegraph, Daily Mail,
Daily Express, Daily Star,
Playbill, Yahoo!, Vanity Fair
图片来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添加星标,不错过任何好文
推荐一个放心的海淘商城:
英伦大叔好物
👇点击“阅读原文”,任意输入关键词
搜索你想要看的各种英国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