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ing】“伪精致”,正在掏空中国年轻人

2019年01月17日 悉尼ing




不知何时,“精致“和”仪式感”成了一些人的生活标准。


越来越多的女孩,都在期待成为别人口中“精致”的人。


前阵子,几名研究生就因此走红网络。


为了追求仪式感,她们花了近万元改造寝室。


羽毛,串灯,纱帘,这都是改造后“仙女寝室”里的物件。



然而“打脸”来得很快。


没过多久,@中国消防微博账号 指出该寝室改造有消防隐患,勒令其核查处理。随后,寝室装修被悉数拆除。


但在安全问题被指出前,网上铺天盖地宣传的,是几个女生花了昂贵的价钱,制造仪式感,打造出了“仙女寝室”。



这种对“精致”感的追求,一时间成为被吹捧的焦点。


光鲜表象下,是把物质和外表变成了生活好坏的标尺。


“伪精致”,正变成摆在年轻人眼前的陷阱。 


1

逃离金钱羞耻的掌心

过“100块”的生活


人民日报曾对现代人的生活状态做出总结:


“能买吸尘器就不用扫帚;吃完牛油果又要吃藜麦;100块钱一张的面膜用起来也不心疼;口红两三只不够,要集齐全套;租房得独立厨卫,还要带落地窗。”


追求美好的生活本没有错,但所谓的“美好”,却可能只是表象。


Instagram有一位网红,社交网站里的她,总是吃着摆盘考究的食物,住在一尘不染的家里,不时和朋友一起聚会。



这样的生活,让她在网络上备受追捧。


直到一档综艺跟拍了她的一天,人们才发现,她现实中的生活,和社交网络上呈现的完全不符。


为了把食物拍出美感,她只选择适合拍照的食物。


讨厌吃蔬菜,但为了拍出色泽好看的照片,硬着头皮也要点一大碗。



房间很少收拾,凌乱得连找到站立的空间都困难。


但拍照时,只要把东西全推到一边,露出干净的一角,看不出来就行。



和朋友的聚会,是伪造的。


点食物都点两份,让照片里的自己看起来有伴。



精心打造出来的美好,或许能让不明真相的人羡慕不已。


可戳破虚假后,只有自己知道,真实的生活有多糟糕。


理财师Tammy Lally提出了“金钱羞耻”的概念:


“人们总是相信我们的银行余额,等于自我价值。”



为了凸显自己的价值,“打肿脸充胖子”,也要伪装过得很好。


哪怕只承担得起B,却非要负担A。



然而Tammy Lally认为,人们应该放下物质对自我的束缚,抛弃“金钱羞耻”。


只能负担100块的生活,就不要硬扛1000块的日子。


能无畏地说出“我可能承担不起”,或许才是真正的勇敢和解脱。



2

“伪精致”背后

是消费主义陷阱


以物质为衡量标准的“伪精致”大行其道,背后不止是人们对于“物”的追求。


在朋友圈晒出刚买的大牌口红,想传达的不是“我买了一个商品”,而是“我有消费名牌口红的经济实力”。


即使买这支口红攒了很久的钱,抑或分期购入,都不重要。


如果说通过物质得到满足感,是“伪精致”盛行的内在原因。


那商家、媒体传达的“物质至上”概念,就是那个推波助澜的“帮凶”。


一个精致的女人,该用什么护肤品,背什么包,佩戴什么首饰……早就被广告做成了模板。


奢侈品因此不断被吹捧和追逐,且逐渐低龄化。



千禧一代购买奢侈品的平均次数,达到了8次。


93%的人,都有购买更多奢侈品的打算。


商家为了迎合消费者对“仪式感”的追求,更是煞费苦心。


各种节日礼盒,被赋予重要意义的纪念版套装,包装精美的限量版商品……


这一切,都被打上“仪式感”的标签。



人们沉浸其中,以为这一切都是自愿购买,实际却受到外界的深刻影响。


有学者指出,商品和商品之间,其实存在一条“暗示意义链”。


当你买了一部新款手机时,就会被暗示需要一副高级的耳机搭配,紧接着又会被暗示一个配套的音响……


消费就这样,永无止境。



李银河说,“在我看来,精致的生活首先是清醒的,不是懵懂的,即意识到自身存在的;其次是平和的,不是不安的;再次是喜乐的,不是痛苦的。”


许多人习惯把物质抬到过高的位置,过于看重细枝末节的讲究,来标榜自己生活得很好。


可有时,看不见的东西,远远比看得见的更重要。


人人都不想落后,但以物质和外在作为标准,不会有尽头。




一个人最美的时候,不是穿上全副武装的奢侈品,而是他真正成为自己。



素材采写:熊熊

责任编辑:熊熊

>>>>

推荐阅读



ing推广

悉尼大小事,每日推送
每天定时推送,悉尼生活娱乐资讯
卖萌搞基无下限,吃喝玩乐送福利
悉尼ing
www.sydneying.com
微信号:sydney_ing

长按二维码扫描,立即关注悉尼ing!
悉尼ing广告咨询:[email protected]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