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要去美国上高中的孩子来说,什么是比择校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准备程度。
与其纠结择校,不如多花点时间帮助孩子提升自己的能力,多和孩子一起设计完全之策以应对到了美国高中后发生的各种情况。
举个唐妈妈的例子。她的女儿Sophia通过留学中介顺利拿到了四所美国寄宿高中的录取通知书。面对这些陌生的名字,唐妈妈满心惶恐。她生怕给女儿选错了学校而耽误了女儿的大事。于是通过各种渠道打听关于这些学校的消息。学会了使用百度,去贴吧搜索关于这些学校的评价,还委托在美国的朋友打听,最后她还是不放心。
Sophia的几个offer都是一些录取要求并不高的学校,分布于康州、加州,佛州和德州。虽然录取门槛比较宽松,但基本的教学质量还是有保证的。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他们开始批量招收中国学生。
这些学校的问题在于,他们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大量招收不具备留学能力的国际学生,导致学生的层次悬殊很大。好的学生很优秀,能录取常春藤大学,而差的学生在读了三四年高中后托福依然难以逾越80分的及格线,最后只能录取百八十名的大学。
所以,她真正需要担心的是,她女儿的英语能力是否足以应付这些高中的学业。她要做的是,赶快把孩子送到一个英语培训中心去参加脱产英语阅读和写作课程。这个道理,就像一个驾驶技术生疏的新手没必要去纠结于是宝马的前置后驱技术好还是奥迪的四轮驱动技术更胜一筹。对他而言,这些车足够好了,他要做的是,去赶紧找辆普桑练好技术再说。
唐妈妈的困惑在中国家长群体中颇具代表性,她们把择校看得过于简单,以为是给自己选择挎包一般,只关注了学校教育的商品属性-哪个学校更好,而忽视了学校教育对学生的要求。同时她们又把择校看得过重,仿佛一着不慎满盘兼输,而忽视了教育的实用性。
曾经有一个学生,最初来美国时被留学中介忽悠到了一个在麻州中国学生占了40%的“国际学校”。在一年后他顺利转学到Western Reserve Academy,最后更是进了Pomona College(全美文理学院排名前十)。这其中的道理是,只要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即使你刚开始把它扔到草丛里。而且,初始的曲折反而给了学生更多的经历和更励志的故事,谁说这些不是财富呢。
所以,我的观点是:在转学如此常见和方便的美国,孩子选择的初始学校并不是那么重要。
重要的是,你的孩子真的准备好了吗?
他/她能应对美国高中课程的语言要求吗?
他/她能独立面对并解决和老师与同学的摩擦吗?
他/她的心理能承受最初的孤立和被边缘感吗?
他/她有良好的自我控制和时间管理能力吗?
偏于自我中心的国人,常常不这么想。他们愿意花十分的力气和仔细审查一个学校的方方面面(包括中餐口感的好坏),而不愿花一分的精力去审视自己孩子的准备程度,不愿意去做一些设计和规划以应对万一孩子进入美国高中后不适应的局面。在他们看来,只要进入了名校,自己的孩子必然沾染了优秀,甚至离卓越也不远了。但实际上,你的孩子还是那个孩子。只要他的基本能力没有根本的变化,即使100人里有99个进入了常春藤大学,你的孩子依然有可能是那个百分之一。
乔布斯辍学于里德学院,杰克韦尔奇毕业于麻省大学阿姆斯特分校,马云则业于杭州师范大学,而马化腾毕业于深圳大学。他们的学校都不出色。但是,奋进的生命就像一株株奋力攀爬的爬山虎,每一砖每一瓦只是他前进的一块阶石而已。他们能攀爬的高度不在于脚下的阶石,而在于养料和阳光。
所以,更重要的问题是:你是否给了你孩子足够的养料和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