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了高考填报志愿的中国学生来咨询美国本科时,一张口几乎所有人都会问:我选什么专业? 等我反问他:你想学什么专业? 答案除了世俗社会化的商科,工科外,几乎就没有下文了。我根本不信所有人都狂热的爱着商科工科,这很可笑。
你再问他,你究竟喜欢什么?你为什么喜欢?为什么做这个选择?你做了什么准备?那答案就更没有说服力了。在推荐学校的时候,除了排名,几乎就是什么专业未来更赚钱。当我问你是否知道一个专业是你将奋斗终生的事情,你到底想好了吗?答案就又沉默了。
这个情况不怪学生。中国本来的志愿填报时间,和对学生的就业引导,价值观引导,就是不合理的。18岁以前,除非天赋异禀,或是家族强大影响,很少有小孩会真正确定自己未来的专业方向。因为中国的高中基础课本就狭窄偏颇,孩子们几乎没有机会发觉自己的真正兴趣和特长,再加上资源有限,在没有接触各种知识的时候,怎么谈到发表意见,做出选择?
再有,你读大学的目的呢?高等教育的义务呢?是培养拿证书拿学历的功利主义者?还是培养有扎实通识知识基础的高人文素质人才?这些方面,中国学生的平台的确不好。所以,留美读本科,是一条合理也和情的路。所以,在赴美前,我们要了解,美国的本科课程设置是怎样解决这些谬误的。
美国的本科大一大二有一个公共核心课程的概念 (public core curriculum),或者叫基础课程(fundamental)。这是由各州高等教育协调委员会 higher education coordinating board规定的。不同学校会有一些微小的弹性。一般分为几个部分,或侧重。比如:
基础课公共课里面有英语写作English Composition,基础数学 Mathematics,宪法学,美国历史等。
人文学部分有英语、外语、历史 (History)、哲学 (Philosophy)、口才交流基础 (Communication) 等。
行为和社会科学包括人文地理(Cultural Geography)、经济学 (Economics)、教育学 (Education)、政治学 (Political Science)、心理学 (Psychology)、社会学 (Sociology)、城市学 (Urban Studies)。
自然科学和数学包括生物学(Biology)、化学(Chemistry)、地理/自然地理(Geology/Physical Geography)、高等数学(Mathematics)、自然科学 (Natural Science)、体育 (Physics)。
另外还有艺术类和健康学的基础课,共计 61个学分。除去基础公共核心必修课,每个大类都提供选修,但最终的学分数必须修够,才能继续升级。
有了这样广泛,严格的基础知识的学习,可以达到几个目的:
一、具备一个大学生应该有的基础知识结构,基本素质修养,和合理分析研究能力。也就是具备一个合格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基础。
二、通过广泛涉猎,自由选修,在自己模糊的兴趣大类里面找到自己的具体方向,并且能在知识层面和精神层面说服自己忠于自己的选择,因为你有调查,有研究,不再盲目。我觉得这对于学生自己,对于本专业,对于知识本身,都是负责任和尊重的,也是合理的。我们不愿意在大学的校园里培养混沌无知的功利主义者,混世主义者,这辜负自己和教育者的时间,也辜负家长的金钱。
所以,所谓专业的确定,应该是在大三的时候。就好像你攀爬一棵大树,循序向上,渐渐触摸到自己最爱的那一片叶子。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一位或多为导师来指导你完成这个自我发现的过程。所以,大一大二期间,每前进一步,每遇到任何问题,每选一次课,都要和老师保持通畅的沟通。
同时自己注意多做reflection, 反射式思考,多问自己为什么。我个人觉得老师的意见非常重要,因为他能发现你身上被自己忽视的优点和特长,也能给你提供最新的学术观点和方向,甚至一位渊博的老师直接就能引爆你对某一个学科领域的兴趣。而这些来自于你内心的声音和感受,能为你的人生做最负责任的指引,也指向最大的价值感。
当你在国内感觉报志愿听家长,遵循功利主义,大学里混日子,让你看不到方向,摸不到希望的时候,你的确离真实的自己越来越远。但把眼光投向大洋彼岸,进入美国大学,也不见得你就能抓住你自己。因为自由的意志,广泛地资源,启发式的教学,是以严格教学系统,学分规则,强大的自学要求,完全掺不得水的学历流程为支撑的。你必须为了求知而学,必须真正的有学习的行动,必须对自己每一次的作业,选课负责,必须要求自己摒弃狭隘,追求未知,训练自己,不光是大脑,还要有精神。因为,你不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没有人会!
生活在美国(meiguo2017)长按二维码快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