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来到美国的时候,小伙伴们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上课发言,往往会在举手与不举手之间犹豫不决,到最后还是默默选择做了个“安静的中国人”,能不发言就不发言。不过,你知道么,上课发言除了能够完成课堂讨论的任务,对于各种能力的提升也是大有好处的呢!今天主页君就来给大家好好讲讲这主动举手的好处以及如何去做。
文|左微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枪打出头鸟”,也许你会问我为什么我建议大家背道而驰做“第一个举手的人”。
先说说朋友A留学期间的小故事
小A在读教育系研究生的时候,闲着无聊选择了商学院的金融课程,想要看看水到底有多深,自己究竟能把自己逼多远。 隔行如隔山,掺和在一帮微软、亚马逊、波音在职员工的MBA同学里,A竟然什么也听不懂。而可悲的是课堂参与表现占到了课程分数的40%——如果你没有参与互动、没有提问答问,哪怕你每堂课都准时到了抄笔记了,这个分数也会低得可怜(恩,在美国的课堂里,沉默的乖乖男女们很可能被看做没有思想、只能附和的弱势群体,大家一定要发出自己的声音啊)。 A一声不吭地在课堂上呆了四个星期(我们的学期制度是十一周)以后,决定要改变这种情况。
他决定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至少要吱个声。一般他们的课堂讨论互动,是从最简单的问题问起的,比如说“这个案例讲的公司是做什么产业的?”——你如果回答“制鞋业、运动鞋、男鞋、转型为高端鞋类……”都是合格的,而如果你认真翻了案例,应该能够答出来。小A于是专门捡这种入门初级、一定不会错到哪里去的问题回答,做第一个举手的人——而且举得很高,一定能被教授看到。
他一节课从一次开口,到两三次;从最鸡肋的问题开始回答,到有了一些水准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A说话以后脸皮慢慢厚了,自信心也大了,能够在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举起手来发问了。他最后那门课仅仅拿了B的成绩(3.0)可是很大的收获是,面对行家里手、看似很牛的人时,他还能举起手来问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者发表己见。因为第一个举手而慢慢发言,他觉得自己不那么胆怯了。
学习之外,谈谈娱乐,说说我和刘德华的故事。
没错,天王巨星Andy Lau。 读本科的时候,有一天华仔要来我们学校演讲。我读的是新闻专业,所以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在演讲后问答环节问一个问题,和他说一句话。 我于是搜了很多他的资料,列了20个备选问题;我把衣柜里所有的衣服都清理了一遍,看有没有比较显眼引人注意的;我提前一小时和朋友到占据了两个很靠前的位置。 华仔出现了!看到电视上电影中的他出现在面前,我们全都沸腾了!如今我已经记不得当时他和大学生朋友们说了什么了。
终于,不知过了多久,华仔亲切和蔼笑容可掬地说“大家有没有想问我的问题,欢迎你们提出。”我如同条件反射一般高高举起了手——0.01秒的反应速度,加上之前无缝式安排完败其他竞争对手,顺利获得了全场一千多人中第一个发问的机会。
我开始感觉到心跳更快,手微微发抖。 我深呼了一口气,慢慢开始说我提前准备好、在心里演练了十来遍的稿子。我一气呵成,问了一个关于给大学生职业建议的问题——到底是心随所欲尝试喜欢但可能低报酬/高风险的工作(新闻记者/主持人)还是安全稳妥做稳扎稳打的工作(外企/高校)? 他认真地听着我的问题,偶尔点头或者微笑。 他认真地回答我的问题,讲了成名之前自己的想法和经历,还有真诚鼓励的话,不是打哈哈。 那一刻我们的眼睛是可以平视的,我们的距离是近在咫尺、触手可及的,他的温暖而坦诚的微笑是直入人心的,而且他很认真的看着我的眼睛,等着我说话。于我来说,时间仿佛静止…… 而如果当年的我没有做好准备、不第一个举手,那么的好机会怎么能够抓住呢?
具体怎么做呢?
第一个举手,需要的是自信,展现的是自我,带来的是机会,获得的是答案。 课堂学习如此、娱乐互动如此、对话明星如此,其实生活上的很多事情又不是呢?如果说你奇怪机会怎么总是降临不到你的身上——那么试试,从第一个举手开始吧!
以下是一些技巧性的内容:
我的学妹Tina大一的时候曾经使用过一个好方法:倒数三二一。
当时周围都是美国同学她于是孤立得有点儿惨,也不怎么说话。她后来规定自己每节课一定要发一次言,然后如果课堂问到的问题是她稍微了解一点的(比如关于中国的话题,阅读材料上恰好读过也记得的内容)她就倒数“321”,到1的时候逼自己举手回答,算是自己给自己的一个承诺。时间久了,她说不用心里数数也能够自如地举手了。 第一个举手需要自信,也需要准备和储存。
我始终认为,一分钟发言时候的自信是平时堆积起来、准备过后的结果。比如知道有名人要来讲座大家想要问问题,可以实现搜集一下材料、列一个问题提纲,然后遇到和演讲主题合适的选出来用就好。如果课堂讨论需要分析案例/文章,大家可以认真读文章以后自己问自己一些问题:案例描述对象是谁?针对哪个行业?文章中心思想在于哪里?作者举了哪些例子?您有特别赞同或者特别不同意的地方吗?有疑惑不解的地方么?通过自问自答,可以提高对文章的把握和表达。 每个人口头表达的能力不一样,我可以打着腹稿,想想然后把话说出来。
也许有些读者比较容易紧张,不打底稿直接开口说话比较困难,那么亲大可以把想问问的问题事先写下来,可以多读几遍背下来,或者拿着笔记本到时候读,都没有关系。关键是把话说清楚,说响亮,不结巴,也不啰嗦。一个问题如果写在纸上,读了十遍,我相信第十一次说的时候会有比较清楚的记忆的。 还有一种方法是对着镜子练习,看着镜子里的自己说话。习惯自己的声音、表情、动作。可以对着镜子随意说话,或者练习你想问的问题,在没有别的听众之前,自己学会当自己的观众,倾听,给出自我评价和意见。 这些都是我真心秘诀分享。如果给自己多一些机会练习,多一些勇气尝试,长此以往,发出自己的声音、脱颖而出就是那会变得那么简单!
文| 左微
个人公众号: 微博士美国留学分享
听微讲述留学故事,交交朋友侃侃大山
近距离了解中美教育差异、高效学习方法
(长按并识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
本文系独家授权发布,欢迎更多有想法的出国党小伙伴们向主页君的邮箱:[email protected] 投稿,主页君每天都会查看的哦!欢迎分享,INSIGHT CHINA 诚意推荐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看起来这句话到了国外也是一样的,回复[嗑药]主页君给你讲讲美国顶级名校的“嗑药”文化
到了美帝上学,也会面对各种各样诱惑,而大麻就是其中之一,回复[大麻]主页君给你讲讲美帝大麻那些事
欢迎免费订阅
INSIGHT CHINA
出国党们最给力的伙伴
请按如下的一种方法关注我们:
1)搜索并关注微信号:weinsight
2)点击并关注标题下方的蓝色小字
“INSIGHT CHINA",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