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荫余堂”是一栋有超过200年历史的徽派古建筑,原本位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黄村,1996年被美国史学家白铃安(Nancy Berliner)发现后,分装拆运至美国麻州波士顿近郊塞冷镇(Salem)碧波地博物馆(Peabody Essex Museum, PEM)重建,保存展示至今。
当时白铃安受“美国富达投资集团”旗下的基金会委托,来中国寻找一座老建筑,希望能把选中的建筑原封不动地搬到美国去,能让美国人感受到真正中国老建筑之美。他们在休宁县内查看了1000多座建筑,和白铃安一起重点考察了60多所院落,列出了6座候选建筑,这些老建筑无人居住,构思精巧,不是国家级保护单位也不是省级保护单位,甚至不是县级保护单位,没有被列入任何名册,等待它们的只有在村镇改造中被拆毁这一条路。其中,就有荫余堂。这座宅子里曾经居住过黄姓八代人,1978年之后,就再没有人住了,等到1985年,曾居住于此的家族全部离开黄村。
经过了相当长从上至下又从下至上的商谈,这个项目才慢慢得到了中国的文化、文物、行政部门首肯,与此同时,荫余堂有关的七个产权户终于有了一致意见,表示愿意将他们的老宅搬去美国。在美国,基金会选择了位于波士顿塞勒姆镇的碧波地埃塞克斯博物馆合作,那里藏有丰富的中国贸易文物、珍本图书、绘画和摄影作品,无论是从历史还是研究能力,都是合适的选择。
在房子开始拆为构件之前,荫余堂的几位后代从各地回来,最后祭拜了祖先。1997年底,荫余堂被细致地拆成许多标有号码的构件,第一批装了19个集装箱。随后有经过了三批,一共40个集装箱运到美国。
PEM先是收购和拆迁了一些周围的民居,平移了馆内的两栋建筑,为荫余堂腾出最合适的地方;把构件清理好,一些已经毁损严重的去掉,请来自中国的工匠添配补齐;再按照规范的传统徽州建筑做法,将荫余堂重建起来;最后,按照之前详细的记录,将家庭物品布置归位。这些物品中,有的来自于建筑内部,王树楷甚至把地板下面的存土仔细梳理了五六遍,从中找出发卡、纸片、旧照;有的来自于黄家人提供的信息,找到了日记、账本、诗集,而在更远的地方,从他们亲戚的家里,还用以物换物的形式收集了黄家原来的器物和家具;也有的是从黄村的农家购买,比如,厨房就是完整的黄村里一户人的厨房。建筑尽可能地保留了它在中国时最后遗留的所有信息,每一张墙上的贴纸,每一个竹篮,壁画、窗格、相框、照片、标语、毛主席像和报纸,等等,最细小的角落也不会留白,被角都微微掀起。
如果荫余堂没有搬到美国,它的命运可能完全不同。白铃安在黄村选定的6栋建筑中,荫余堂之外,排名第二的建筑由美国富达投资集团旗下的基金会基金会出资买下,迁到异地原样重建;其余4栋都被拆掉,原有地皮上建了新式的表面上贴有瓷砖、房间更宽敞、没有天井和内院的敞亮农家小楼。这在上世纪90年代末富裕起来南方农村非常流行。
倘若任古建筑七零八落、流离失所,可能真的有一天,中国人需要到国外的荫余堂们去看看,才能完整了解自家的祖宅、族村和家族历史。
视频里有这样一句话:休宁县县长来美国看过PEM重建好的荫余堂之后很有感触,说要回去重建荫余堂!!!
分享美国生活的点点滴滴......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