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留学:享受自律生活的每一分钟

2014年12月04日 美国留学课堂


1966年,美国人类学家卡勒弗·奥伯格(KalervoOberg)在研究中第一次提到了“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的概念。它指的是当人们从自己安逸的生活环境中走出,到达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开始一种崭新的生活时,这一过程往往会经历一种U型的心理演变:最初如同蜜月度假一般兴奋,但种文化冲突会很快让你变得沮丧、感到无助,最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和调整,你又能重新找到生活的平衡。


  这一过程对于很多出国留学的学生而言都是必须经历的,于我而言也不例外。20128月,我坐上飞往华盛顿的飞机,开始了一年的交换学习生活。如今回想起来,从登上飞机的兴奋感、落地的新鲜感,再到开始学习和生活之后的一点点蜕变,这一过程带给我的成长远不仅仅是学习上的收获,而是对于“自洽生活”的找寻以及“成熟心智”的历练。


  体会自洽生活


  所谓生活的自洽,是指融入你所在的文化,与周围的人们步调一致。我的一位朋友去奥地利学习,她在微博上写道:“当西方人和你挥手告别的时候,总是要祝你‘have a good day’,有时候祝福更为琐碎,比如祝你‘have a beautiful morning’或者‘have a good lunch’。”这与我在费尔费克斯(编者注:即Fairfax,乔治·梅森大学所在地)居住时所感受到的生活并无两样。


  在费尔费克斯,公共汽车的司机师傅在每一位乘客下车时都会说上这么一句美好祝福。若是你走在中国的大街上,与一位熟识的朋友偶遇,离别时冒出一句“祝你一天愉快”,你一定会觉得有些别扭。语言的背后往往可以透露出一些生活态度或者文化的本质。西方人分别时爱说祝福的话是他们文化的一个象征。这里的人们希望把早上、中午、下午、傍晚、晚上都过好,那么美好的一天、一个月、一年不也就有了么?所以,在费尔费克斯,我慢慢地习惯了对每一个朋友自如地说上一句“have a good day”,祝福别人的同时自己也收获了祝福的温暖。


  同时,从这个简单的祝福语中,我获得了一些正面的启发。或许这正是一种难得的却也被我所忽视的生活哲学。我觉得,正因为此,美国人十分会享受生活的每一分钟。他们享受生活的方式有时候是幼稚的,甚至令人难以理解。比如,入学后不久,我在研究生院的楼道里看到一个女孩子坐在老板椅上,另一个男孩子推着她,绕着楼道疯跑,两人还发出一阵阵大笑。又如,有一位教授在开学会议上给博士生的建议是,看完书后别忙着睡觉,先喝两杯,你会觉得一天都非常开心,他还得意地说:“我是这个学院的No.1 Drinker,欢迎挑战。”相比之下,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中国学生在初来乍到时心里总是万分紧张。看到他们,我也学着放松,学会给自己找些乐子,享受每个时刻的美好。


  历练成熟心智


  当然,学会积极融入另一种文化的心态并不是留学生活的唯一目标。毕竟我们是来这里读书,而不是和朋友度假。坦白地说,若是选择在美国做学术研究,找乐子大概只能说是一种假装的自由与闲适,不能遮盖住生活的艰辛。在美国读书的一年中,除去对于生活的态度有所转变之外,我所得到的最珍贵的收获便是心智的成熟,其中的道理或许可以总结为这样一句话:唯一的自由就是过自律的生活。


  生活是一场自我成长。在很多关于“自我成长”的作品中,我最喜欢的一个概念是“心智”。心智的成熟对于一个人来说也许是成长中最为重要的事情,它比发表多少论文、看过多少著作更为重要。什么才是心智的成熟呢?这似乎很难解释,如果非要下一个定义,我可以试着把它理解为“在孤独的逆境中,逼迫自己使出最后的招式,从逃避的怪圈中脱身而出,勇于面对生活的本来面目”。简单地说,就是去做自己以前觉得不愿面对却非常重要的事情。


  即使是锅碗瓢盆这样的简单事情也让我收获了心智的成长。在国外的生活中,几乎所有学生都需要自己做饭,需要独立安排自己的生活作息。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自己初到美国时的狼狈:第一次煮米饭,不知道放多少水;第一次炒菜,在“硝烟”中拿着铲子一下子慌了神,不知道该做什么;我也是第一次在"自己做的怎么都好吃"的心理安慰下咽下了难吃的菜……虽说这些是生活中的小事,但是要在忙碌的学习和研究生活中做好它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们让我变得更加独立,也让我的人生更加完整。


  谈到心智成熟,除去生活琐事,还无法回避自己在学习与研究中的体会。在学习和研究中,有两个方面让我觉得自己比以前更加成熟了。


  首先,我开始设计自己的生活进度。在上高中以前,中国学生的学习是大家相互作为“坐标”、并肩前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扮演着训导和监督的角色,几乎帮我们安排好了所有应该完成的事情,紧张、充实的课程也使我们无需亲自设计自己的日程表。但这种学习和教育方式到了大学阶段马上会经历质的改变,而出国留学会让这种变化来得更为迅猛。没有了老师的监督,没有了安排紧凑的课程表,我们得学着自己安排好自己要做的事情。我曾经在买二手车的时候和一位乌兹别克斯坦的朋友聊天,他也在读博士,我们聊起了对于时间的规划。他的经验在我看来十分有趣。他告诉我说,在他看来,每个人每天都有24个小时,这对每个人都很公平。他认为一种积极的生活是这样的:我们能够明白自己每个小时都在做什么--或者在读论文,或者在做饭,或者在和朋友郊游。具体做什么倒是第二位的,最重要的是,我们在做的事情是否就是我们为自己所设计人生的一部分。我总觉得,当一个人能将自己每一方面的生活都安排妥当、计划精确,那么,所谓的成功也便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其次,我学会了协调彼此的生活进度,这一点对大家来说相对陌生一些。美国大学和中国大学很不一样的一点是,几乎所有教授都有自己的office time,有些时候是可以直接在那个时候去找他们的,有些时候则需要预约。学生如果有问题要与教授沟通,需尽量在教授的office time找其交流,其他时间冒昧前往则会被认为不礼貌。这种规则有时候严格到让人觉得呆板和不近人情。当我和美国的导师聊起这件事情时,他的看法是,一个成熟的人需要对自己的时间有严格的规划,更要尊重别人的时间规划,彼此的信任便是在彼此的尊重中建立起来的。


  当然,历练成熟的心智是一个并不怎么舒服的过程。在人的心里,大致是有一种“即刻满足感”的需求,而这种通过努力和自律取得的"被推迟的满足感",在最开始总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但是,当我第一次拿着菜谱研究如何炒出“复杂”的菜来,第一次被别人夸赞厨艺不错,第一次在课堂上做出满意的presentation之时,心智就在这样点滴的成就感中慢慢成熟起来。毕竟,任何珍贵的东西都需要付出艰辛才能得到(pain is the payment for each precious thing)


  完成普通的生活


  我仍旧记得在费尔费克斯醒来的第一个清晨。我推开窗,小楼外是湛蓝的天空,清净的街道一尘不染,院子里还有蹿来蹿去的松鼠。而在一天之前,在北京的雾霾中,我蜷着身子,关上窗,可还是躲不开室外的阴霾。费尔费克斯小楼后院的松鼠、树丛中或隐或现的鹿群、马路上结伴过马路的鸭子--在我生活的国内城市是难以见到这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的。我不是要夸大这两种生活的迥异,实际上,任何一种生活的变化或许都会带给人某些错觉。从拥挤的城市来到闲适的小镇,犹如从现实中即刻跃入了电影的虚幻世界里。


  也许每个人第一次在异国他乡的清晨醒来时,都会感到如此的新鲜。所以,那天我从弗吉尼亚的这个小镇的清晨中醒来时,虽然还没倒完时差,但挨惯了雾霾侵袭的我却不想错过这绝好的清肺机会,立马起床到树林中跑步。然而,这里也并非是一种乌托邦式的世界。实际上,在一个新的国度中住上一个月之后,人们会发现自己过的无非还是一种普通的生活,甚至由于某些文化上的差异,这种生活需要人们做出痛苦的调整,这期间也许要付出很多努力和艰辛。不过从我自己的经历来看,我在费尔费克斯的生活倒是出奇平静。


  然而,这种平静的生活也许正是许多人所追求的。诗人穆旦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全部的努力,不过是为了完成普通的生活。”

——————————

美国留学课堂:第一时间美国留学资讯,尽在掌握。

回复【2015】获取美国最新USNews2015最新排名

回复【报告】获取2015年美国留学趋势最新统计报告

回复【宝典】获取美国最新留学宝典

回复【正能量】获取青春正能量

回复【课堂】了解关于我们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