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说了一下平台主的现状,今天想从我身边同学来分析为什么要选择出国留学。
A是我高中的学霸同学,年级前一百,上课认真听讲下课仔细完成作业。是典型的乖乖女、好学生,说白了就是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她曾经三个小时的晚自习只做一道数学题就是为了彻底学会一个概念,也曾经在大家应急灯都没电的时候拿宿舍座机的小绿荧光屏幕凌晨四点照着写作业。她认真勤恳、踏实好学,虽然我们不经常聊天不过关系还是不错的。在学期中期由于压力越来越大,我们都经常讨论以后选文理科的问题。她理科成绩不错但是其实挺明显没有天赋(这种东西很神奇,我不会的数学题班里有男生就是能一看就知道该怎么转换,问他们原因他们自己都不知道,只说是直觉)但是她还是毅然决然告诉我她一定要选理科。我很诧异,因为当时她的表情、语气都非常坚决,但是问原因却是因为她父亲想让她学理。不禁哑然。于是问她那你学理以后想读什么专业?将来想做什么工作?她摇头,一概不知。
B是我以前出去参观时候认识的清华学生,了解不深,只知道他高考成绩优秀、专业十分有前途、家境不错、人也一表人才。在我们对于他的大学表示倾慕时候,他说了一句话我记到现在,清的本科至博士都太水了,有条件还是出去读吧。包括去年联系的时候他也表示出了对于他们学校的不满,告诉我他计划出国读研了。而现在,现在他在国外一流名校读书。
C是我的学姐,住的离我家很近。她的话说的清楚明白,高中压力太大她没时间去学德语,只能先【应付】高考,等到大一后立马去德国读书。
D是我们群里的学生,用开玩笑的口气截图给我们看他全部都是补考、重考、缺考的大学成绩单,告诉我们他今年为了毕业花了多少钱买学分、给老师送了多少东西来混一个通过。
信息时代的可怕就在于此,我们可以坐在椅子上获取我们想要的一切信息。就比如我们每个人都通过知道了大学改革了、高考改革了,可是片面的来想,改革完又有什么差别呢?在最有创造力的时候六十个人一个教室去学习决定你将来是卖菜还是买菜的数学但是却无论在卖菜或者买菜时都不会用到的公式,然后在思维成熟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事情的时候的二十岁左右在大学寝室里打游戏?不是每个人都是学霸、天才,能够在被压抑多年后自己约束自己。
个人特别喜欢资中筠一句话:“一个国家繁荣富强不能只靠物质力量,精神的力量也非常重要。”精神资源来源的一方面就是教育。为什么总说美国学校好、平台主最后选择去美国读书?举个例子:美国大学没有国立,只有州立的,其他名牌大学都是私立,各有各的特色。博采众长去进行多元化的教育,收学生也不只是看你SAT、TOFEL成绩(我有一个学长SAT、tofel成绩都很一般,但是高中课外活动很积极,竟然就因为丰富的经历被他想读的专业全美排名第一的学校录取了)。夸赞人家的学校这不是叫我崇洋名外,而是每次这样就更加让我鉴定奋斗的想法——要去到更好的学校接受更专业的教育。而很遗憾我们的体制就是这样的,一时间是没有方法进行改革的。
而关于留学,虽然有一次我听一个“专家”作报告时候说家长只要有孩子出国读书第一年的钱就要勇于把孩子送出去这样的想法时,觉得太过绝对。不过值得肯定的是,在我决定出国以后的这几个月的了解下,学生只要自制力强、能够克服生活、学习上的问题,一定会有喜人的收获。
=未完待续= 2014.6.18
【图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