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机会,千万别让你朋友读常青藤

2014年08月16日 美国留学教育



美国作家威廉·德雷谢维奇最近收到一个女生的来信:


“我男朋友在耶鲁读书。在上大学之前,他很喜欢读书,还会自己写一些小故事。三年之后,他变得非常焦虑。比如说,如果别人看到他一个人去吃饭会怎么想,或者他的‘人脉网络’够不够深厚。他一听说某本书,就会去翻它的开头和结尾,或者阅读别人写的书评,然后装作自己读透了这本书。这不是因为他对书本的兴趣降低了,而是因为在他的社交环境里,能谈论某本书比真正读过这本书更重要。”


在常青藤院校里,这位女生的男朋友绝不是孤例。这些年轻的精英普遍被恐惧、焦虑和抑郁所笼罩着,随之而来的是空虚、没有目标和自我孤立。今年的一份调查报告便指出,常青藤院校的新生的幸福感已经降到了25年来的新低。


精英院校筛选生源的标准或许该为此负责。在耶鲁大学,申请者会被贴上不同的标签。校方还会研究申请者们的简历和推荐信,从中判断他们的个性。有一个女生的简历和申请信都写得特别认真,结果还是被拒了,因为她附上了9封推荐信,“神经太紧绷了”。


如今常青藤院校理想中的学生都是“超人”:他们可以同时主攻两个专业,会一门运动、一种乐器,可以说两三门外语,还曾经在地球上的某个犄角旮旯里做过义工。他们擅长所有事情,让别人家的小孩都自惭形秽。


简单来说,这些进入常青藤的孩子从来不知道什么是失败的滋味。他们害怕失败,所以他们会竭尽所能地规避风险。一个波莫纳学院的学生说,她其实一直希望能够对自己学习的东西进行一番独立的思考和探索,但她真的没有时间。德雷谢维奇建议她说,不妨在别的功课上少拿一个A,这样节省下来的时间就可以去研究自己喜欢的事情了——这个建议遭到了拒绝,因为不能全A对她来说实在太可怕了。


精英大学总是吹嘘他们能教会学生们“如何思考”,但事实上,他们只是给孩子们灌输了一些能够在生意场和专业上成功的方法和技巧。在这些学校里,孩子们都被成功学洗脑:所有事情都是技术性的,而所有东西的评判标准,最终也都能够被技术化。


那么,至少常青藤院校在学术上会很严格吧?也不尽然。理工科还好一些,但其他学科就不行了。因为老师的评价等级主要取决于研究而非教学,所以他们都想尽办法在教学上少花时间。老师选择迎合学生,倾向于给学生打高分,让他们能够轻松过关。也就是说,一个拿A的学生,其实并不见得掌握了这门课的知识。


当然,总有部分学生会跳出这种怪圈,坚持钻研从而获得真正的教育,但他们往往都会被孤立。德雷谢维奇认识的一个学生就因此选择了从耶鲁退学,“耶鲁的学生们,”他说,“都是一群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



不上常青藤上哪里


好的公立大学


比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洛杉矶分校、弗吉尼亚大学还有北卡罗莱纳大学等等。比起私立大学来说,公立大学的教育手段有时候显得并没有那么因材施教,但那里的学习范围更好,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社会阶层也更为多元化,对于学生的成长更有好处。


艺术类院校


在美国如今的所有大学里,只有艺术类院校还有大学的样子。不过,它们的招生规模较小,而且艺术生往往都特立独行,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上这种学校。


第二档次的私立大学


如里德学院、肯尼恩学院、卫斯理公会大学还有西沃恩南方大学等等。这些学校并未盲目陷入与哈佛、耶鲁等常青藤院校的竞争,而是真正专注于教书育人。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