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钢炮 李开复:规矩越少,才能教出积极的小孩(上)

2015年04月27日 美国留学早知道


只用3%时间想处罚教出积极的孩子

Google中国区前总裁的教养观

李开复认为,规矩要越少越好,才能教出积极的小孩。把处罚当手段,只会教出乖巧性格,却无法适应现今社会。


李开复对“规矩”的4个定义

1.定好规矩,但要把规矩的道理讲清楚,不是盲目服从

2.在规矩内,孩子有完全的自由

3.违背了规矩,孩子将接受讲好的惩罚

4.规矩越少越好,才能做到启发的作用

Google中国区前总裁、创新工场创办人李开复,有一对开明又严格的父母,5岁时,表现优异的他,就有权利选择自己要继续念幼儿园还是升小学;虽然顽皮,但母亲从未因此而处罚他,只有一次,他向长辈夸口自己总是考满分,“连99分都没有看过”时,母亲以家法狠打他一顿,要他戒骄


30岁那年,李开复升格为父亲,对两个女儿的教养,他说,不是要教出“乖巧”的孩子,而要教出“积极”的孩子,所以“规矩要越少越好”,不要因处罚让孩子失去自律性,而变成他律性的小孩。


以下是他接受记者访问的内容:


教养子女有许多该重视的原则,如果我只能挑选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我会说是培养孩子的积极性。有了积极,其他的特质,理智、快乐、自信等等,就可以自然而然随之掌握。

今天的世界已经不一样了,那些消极被动,只是听话,或害怕处罚的孩子,进入社会往往会非常迷茫,习惯性的需要别人告诉他们怎么做。但当一个孩子有积极性,其他的事都可以自己安排,无论是要读书、找工作、找兴趣。


  • 定规矩要说明为什么,防止孩子变消极




许多父母希望孩子乖,如果乖就是听话,听话就是要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从这个观点来看,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太乖;相反的,我希望他们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但如果乖是善体人意、懂礼貌,我觉得是不错的。


虽然我相信启发式教育,但当孩子还分不清楚对错时,父母还是要辅导,因此,我也相信孩子需要管教,需要规矩。


如果你不告诉孩子规矩背后的原因,孩子不会因你说的一件事是对或错,就在心里深深记住。设立规矩却又不讲为什么,一方面,小孩子无法学习自律;另一方面,孩子会把父母亲定位为独裁者,没有通融的余地。如果你订了一个他无法接受的规矩,他不是认为你不好,就是会叛逆性的想去做什么。


如果你把规矩订得像监狱般死硬,孩子违背了,就要被处罚,那么孩子听话就会变成他律性的,消极被动,而非自律性的。


我觉得孩子越小,可能越需要规矩,但随着孩子长大,父母要学着信任孩子。违规要惩罚,但规矩要越少越好,且孩子越大,更需要“越少越好”。


  • 把“否定”变“机会”,还孩子自主权




不要用太多规矩限制孩子的自由,让孩子去做他自己喜欢做的事。如果你有顾虑,用共同决定的方法诱导他。例如,孩子喜欢玩计算机,不要说“不准!”,告诉他,如果功课做完了就可以玩,但是一周只能玩两个小时。


把每一个“否定”变成“机会”,把自主权从你身上转移到孩子身上。

我们家的规矩可能不超过3、4件事。比如说,他们出门,我们会订一个时间,希望他们能够在之前回来;上网不能与陌生人聊天;还有重视礼貌,见到长辈尤其要站起来。还有,就是负责任,自己的房间要收干净、吃完饭要把碗拿到厨房。


我大女儿约6、7岁时,在计算机上与陌生人讲话。我们那时与她约定,如果你在网络上与陌生人讲话,或上了一些比较不好的网站,被我们发现,就可能……比如说,两天不可以用计算机。


任何的惩罚都尽量不要做。我宁愿让他没有犯错的机会,而不是让他犯错、被发现,然后受到惩罚。


每一次孩子违背规矩受到惩罚,其实对他的心灵都是一种打击。孩子违背规矩,也许是抱着侥幸心态;也许认为这件事只要不被捉到就可以做;也许他说,你订的规矩,我不同意,我就要叛逆。不管是什么理由,最后对他都是负面打击。所以我们宁愿营造一个环境,让他没有机会犯错。


子的成长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动态过程,作为父亲的李开复还有怎样的见解?

欲知后文,请持续关注“美国留学早知道”~


本文转载自特书会,美国留学早知道诚意推荐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