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发布《美国蓝皮书:美国研究报告(2014)》。《蓝皮书》指出,中美外交的风格在逐渐发生变化,双方都从“暗中较劲”向“直言不讳”的方向发展,在进行合作的同时不再避讳矛盾和分歧。其中,网络安全问题值得关注,成为影响中美互信的最为重要的非传统安全因素,“中美在这一领域的分歧和相互指责远大于合作。”
《蓝皮书》还分析了美国重返亚洲后中美之间可能面临的摩擦,两国间的不信任或者说“战略互疑”还是比较深刻的,随着中国军事现代化的加速推进,美国以及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不信任似乎变得更加深刻。
以下为财新记者对中美关系部分的内容摘编。
外交风格:中美从“暗中较劲”到“直言不讳”
随着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不断推进,亚太地区的安全形势日趋紧张,中美互相指责的次数明显增加,声调明显升高。中美外交的风格发生变化,双方都从“暗中较劲”向“直言不讳”的方向发展,在进行合作的同时不再避讳矛盾和分歧。
中美交往更加“直率”。过去一年中,中美关系一个最引人注目的特点是双方交往风格发生变化,一个普遍性的说法是中美关系从过去的“有话好好说”转变为“有话直说”,中美双方官员直接批评对方政策的次数明显增加,语气明显强硬。在中国设立东海防空识别区和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南海争端问题上,美国官员对中国的指责更加清晰明确,要求中国澄清“九段线”含义,谴责中国以武力改变现状,显得“咄咄逼人”。中国对美国的指责也丝毫不客气,直接要求美方改变错误言论,在领土争端问题上不“选边站队”的表态频频出现。
在2013年5月底举行的香格里拉对话会上,中美再次针锋相对。根据西方媒体的普遍描述,在此次对话会上,中美正面交锋的激烈程度前所未有,完全没有避讳。美国防长哈格尔在演讲中直白表示:“中国在南中国海的领土争议危害了地区和平,中国没有处理好与这些国家的争议,对东亚的繁荣构成威胁。与中国不同,美国及其盟国都会与邻国就争议进行磋商,不会单方面划定防空区域。作为未来一个主要大国,中国需要明白和遵守由美国及其盟国设立的国际规则。”面对美国防长的“直白和坦率”,率团参加对话的解放军副总参谋长认为其“非常过分”,而且“过分程度超出想象”。他在说明中国对海洋争端的立场后,脱稿表达对美日领导人演讲的看法,认为“安倍和哈格尔的演讲一唱一和,利用首先发言的优势向中国发起挑衅和挑战,哈格尔的讲话充满霸权主义味道,充满威胁恐吓语言,是一个非建设性的讲话”。
另一方面,中美合作方式更加灵活,双方最高层的接触和交往不再拘泥于时间、地点和方式, 2013年6月,习近平和奥巴马在加州庄园举行会晤,而按照原定计划,中美元首正式会晤被安排在2013年9月在俄罗斯召开的20国集团首脑峰会上。2014年3月,奥巴马总统夫人米歇尔访华,她的访问不涉及任何政治内容,重点是中美教育合作和青年交往,但其意义在于“第一夫人”访华本身。以上两个事件说明在未来中美关系的发展过程中,领导人之间的私人关系,甚至两个“第一家庭”之间的关系都可以成为沟通中美关系的重要渠道。
海洋权争夺:“航行自由”与中国海洋权益的冲突
过去一年中,中美在地区海洋权益争端、海上自由航行的矛盾成为影响中美关系的重要因素。
在地区海洋权益争端中,美国的态度逐渐从保持中立向积极干预转变,中美矛盾不断加深。2012年日本宣布钓鱼岛“国有化”之后,中日关系严重恶化。美国为防止中日争端升级,不断强调《美日安保条约》的可靠性,一面安抚管控日本的行为,一面向中国施压,要求中国采取克制态度。2013年11月,中国宣布设立东海防空识别区,美军随即派出2架B52轰炸机飞越中国东海识别区,没有向中国通报身份,以此行动表示不承认中国设立的东海防空识别区。
尽管美国表示不满和反对,美国政府仍建议美国的航空公司遵守中国防空识别区的规定,这说明美国力求在中日之间保持平衡,在不伤害同盟关系的前提下防止因中日争端升级卷入冲突甚至战争。
针对南海争端,美国政府的一系列做法都表明,美国在积极介入南海争端并支持菲律宾和越南等东盟国家的领土诉求,而且自2014年以来其南海政策更加趋于强硬。
中美关于“海上自由航行”分歧严重,双方直接发生军事摩擦或冲突的危险隐约显现。 2013年12月,中美军舰在南海近距离“对峙”,对此事的原因中美说法截然不同。
事实上,美国在中国附近海域的军事活动长期存在,随着中国不断发展海洋军事力量和中国与周边国家海洋争端的升级,中美在中国附近海域“相遇”的概率将大大提高,美国坚持的“航行自由”必然与中国维护海洋权益的行为相冲突,建立有效的管控机制将是避免中美在这一地区矛盾升级的唯一手段。
网络安全:技术不再单纯 政治成主导因素
网络安全问题成为影响中美互信的最为重要的非传统安全因素。在过去几年中,网络安全问题对中美关系的影响成为中美高层最为关注的议题之一,中美在这一领域的分歧和相互指责远大于合作。按照美国学者的说法,在中美关系中,没有什么问题像网络安全问题一样,在极短时间内出现,具有如此重大的意义,又引发如此大的摩擦。从企业、私人机构到政府层面,美国频繁指责中国政府支持或参与针对美国政府与企业的网络攻击和窃密活动。
在网络安全问题上,中美分歧巨大,美国将商业间谍活动和用于政治及军事目的的窃听与网络攻击活动相区分,承认自身对他国信息和政府机构进行的监控和窃听行为,但严厉批评中国黑客窃取美国公司的商业机密,而中国认为美国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监控和窃听活动,却“贼喊捉贼”,中国一直是其网络攻击的受害国,美国没有权力指责中国。从中美在网络安全问题上的激烈交锋来看,技术问题不再单纯,政治考虑成为主导因素,中美战略互信的缺乏使得中美网络交锋愈加激烈,反过来导致中美在这一问题上更加不信任对方。在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得到全球关注的背景下,中美在这一问题上的分歧将在很长时期内对中美关系造成更大程度的负面影响。
重返亚洲:两国间的不信任比较深刻
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也是唯一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大国。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历届政府都视美国为“世界领袖”,也都试图采取各种方式捍卫这一地位,并在世界事务中扮演“领袖”角色。在此框架下才能真正理解美国“重返亚洲”或亚太“再平衡”的战略。
美国提出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就是改变把美国力量过度投送或部署在其他地区,如中东和中亚的状态,把战略重点转向亚太地区。从地区层次上看,美国的亚太“再平衡”还意味着改变过去过于重视其亚太地区传统盟国(如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的状态,给予东南亚更多的重视,推动东南亚的经济一体化和地区制度建设。
同时,美国发展与东南亚诸国的军事关系,向东南亚有关国家提供了大量军事援助、军事培训,有针对性地开展了联合军事演习。
美国发展与东南亚国家的全面关系是针对中国的吗?是在与中国进行竞争吗?毫无疑问,美国的上述做法有针对中国的意图。对于中国,美国和一些东南亚国家有许多共同看法:一方面都能正面看待中国的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重视其中蕴含的机会,积极在经济、贸易和投资等领域加强与中国的合作;但另一方面又对中国的未来发展,特别是中国的长期意图抱有疑虑。
两国间的不信任或者说“战略互疑”还是比较深刻的。美国人从根本上是不信任中国的。这一点无论从官方的文件中,还是从智库的研究报告或美国学者的论著中都可以看出来。特别是在安全领域,随着中国军事现代化的加速推进,美国以及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不信任似乎变得更加深刻。
从中国、美国和东南亚三方关系来看,对中国利益和影响最直接的挑战与威胁,主要体现在三个问题上。
一是美国对南海岛屿主权归属争端的高调介入。中国与东南亚有关国家之间的领土主权争议一直存在。随着过去几年有关国家表现得不够克制,中国在主权问题上的立场也趋于强硬,与有关声索国围绕南海岛屿主权归属产生的争端呈现升级趋势。东南亚有关国家也因此积极谋求美国的支持。
二是美国大力在东南亚地区扩展民主。对外扩展民主被美国视为其至关重要的利益。美国在缅甸“扩展民主”的行动,已对中缅关系及中国在缅甸的利益产生了消极影响。
三是积极塑造美国主导的地区秩序。美国和东南亚在利用国际规则和多边制度约束中国这一点上有共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