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为美本申请一路奋斗了三年,甚至是更长时间的家庭来说,拿到名校的录取无疑是值得庆贺的事。然而,在未来的数年中,孩子所要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这些挑战并不仅针对国际学生,而是糅合了年龄特征、文化碰撞、长期高压等诸多因素。心理咨询师Lisa Damour博士近期在她的纽约时报博客上撰文,分享了她的一些经验。
“去年十月,我和一个匆忙预约了心理治疗的青少年进行了一次会谈。这个孩子正面对着一个极度糟糕的大学生涯开端。当我们见面时,她告诉我,自己因为酗酒已经上了学校的监控名单,她还因为扰乱社会治安即将去法庭受审。她的父母希望她立刻退学。但是她刚刚才在大学里结交了一些新朋友,不愿意就这么回家。我能理解她的想法,也明白她父母这么坚持的理由:毕竟她已经这么纠结了,很难想象再给她加上从这堆烂摊子里回归正轨的压力之后,她会怎么样。” (Damour, 2015)
或许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刚进大学迷迷糊糊地过了大半学期、尝遍了城里的推荐餐厅却还不知道怎么学校的图书馆怎么用可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小编曾在宾大的Van Pelt图书馆借还书处工作,期末前几周每天都会有几十个年轻的面孔来咨询楼层分布是怎么回事,怎么去寻找自己想要的一本书。如何利用学校的资源、提升自己、过好大学生活,是不小的挑战。
另一个不得不提的问题是高压带来的心理负担。抑郁甚至是自杀倾向并不是耸人听闻的事,而是切切实实地发生在校园,尤其是著名的学府里。陌生的环境、缺少家人朋友的支持、突然失去“最优异学生”的光环说带来的落差等等,无疑都会让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孩子们压力倍增。如何在家人、同学、学校老师的辅助下缓解压力,如何寻求帮助,也需要摸索和学习。
对于那些实在偏离太多的学生,Damour博士通常会给出这样的建议:
“人生中有很多事情都比读大学来的重要。你能不能停下来,花一点时间想象是什么让你目前的大学生活如此艰难?你一生只读一次本科,即便暂时离开,学校依旧在那里。而给自己放个假,到准备好的时候再回来,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大学所能给你带来的价值。”
不少家长和学生也在博客里留言支持通过间隔年(Gap Year)来提高成熟度和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有的学生还分享了自己大学开头两年所经历的迷茫和混乱。
或许间隔年这个想法对于大部分习惯了“读书要连贯地读到底”的中国家庭来说太疯狂了。但至少,我们可以想一想这个暑假除了学车和补习英语以外,还有没有什么更有价值的事情可以去探索和尝试。
本文转载自美国常春藤教育,美国留学早知道诚意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