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在读博士
我现在生活在英国的曼彻斯特,在这个拥有50万人口讲着153种语言的城市生活每天都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发生。每天你和不同背景,不同肤色,不同国家的人在这个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交汇,真的是一份非常奇妙的经历;就单单我巴掌大的办公室里,同事就来自于7个不同国家。
三年前,我有幸在加拿大的多伦多学习过一段时间,人们常说“走一趟多伦多,仿佛走了一遍世界”,这句话一点也不夸张。作为世界上种族最多样化的城市之一,那份每天都被“震惊”着的快感现在我还记忆犹新。
我一直很感恩自己能够在这样两个绚烂多彩的城市生活。在和他们的交往过程中,让我学会了接纳和包容;在与不同国家的人交流的时候,我发现影响交流效果的不仅仅是英语语言单纯的使用能力,包括语法,词汇等;其他与对方的交流方式(Communication Pattern)很多时候更加重要,更能促进交流的效果(achieve the maximum impact)。
英国语言学家Dr. Richard D. Lewis 写了一本书叫When Cultures Collide, 书中对全国不同国家与地区的人群交流模式做了深入的探讨。我本人非常喜欢这本书,结合个人交流经历和反思如下,和大家分享。
意大利人
意大利人在交流过程中总是竭尽所能地去详细解释所要表达的内容,而且总是呈现“越来越详细”的趋势,直到他们认为自己解释地足够清楚。意大利人在交流过程中往往趋于“情绪化”,所以你越增加你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他们觉得越亲切,越舒服。
中国人爱谦虚,但是意大利人却视谦虚为虚伪;如果你有一件事情做得很完善,但是你总是谦虚说自己做得还不够好,意大利人便认为你是一个口是心非的人。所以有一是一,不必客气。
芬兰人
芬兰人与意大利人恰恰相反,他们的交流能力明显相形见绌。他们总是让他们的表达内容越少越好,在芬兰人眼里,简洁就是最佳;他们总是不愿意更多的去交流和表达。
一个明证就是在上个70年代和80年代,芬兰工业和媒体业的巨大冲突让许多商业圈不敢去和媒体和电视接触,这也为海外媒体的涌入提供了绝佳的机遇。
美国人
我有一个经商的朋友之前常常跟我抱怨说美国人是世界上最难搞定的人群。但事实上,在商业圈子当中美国人并不是非常难搞定;因为他们的经商哲学并不复杂:越快赚到越多的钱越好。他们这种单一的思维模式往往导致他们的许多决策看起来“非常残酷”。Time is money. 这句话绝对不是仅仅怪在口头上而已。
美国人常常把谈判过程看过是一个“给和拿”的游戏(a give-and-take scenario),在谈判一开始,他们就把要打的牌撇在桌子上,不喜欢绕圈子。所以他们的模式在很多中国人看起来觉得有些对抗性和攻击性。
如果你想要在美国长期生存或者和美国人有长期的商业贸易计划,亲,一定要注意提升的语言能力偶。无论是日常对话还是商业谈判中,俚语常常被使用。即使号称自己语言能力超级棒的德国人在美国工作和生活而要下足了功夫来提升自己的口语。
和美国人交往过程当中要培养一个重要的心态就是要接受并且习惯被别人打断;在有的文化当中,打断别人的演讲或者谈话被视为是一种不尊重;但是在大部分美国人的眼中,这恰恰表明你对别人的话题很感兴趣。
加拿大人
许多加拿大朋友和我的交流经历就是他们的谈话非常的民主,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观点亮出来。他们往往不急着要做出什么决定,处事总是谨慎小心。但是我发现我的非常加拿大朋友都很讨厌浪费时间,虽然他们处事谨慎,不轻易决策;但是在开会的时候,他们往往对会议主题的走向非常敏感。“绕圈子”的宣讲方式和强硬的谈话姿态都不是很受欢迎。
与自信奔放的美国人相比,加拿大人交流方式最鲜明的特点就是低调;拘谨,保守,得体都是他们的代名词。值得一提的是加拿大是一个官方的双语国家(英语+法语),所以许多重要文件同时提供两个翻译版本会比较好。
德国人
德国人的交流方式以“坦率和直接”著称于世。真理在他们眼里总是至宝。我一些在德国企业里面工作的朋友常常被德国人的直接和诚实所震惊。他们的论证逻辑性强,很有力度而且往往深思熟虑。德国人的谈话腔调往往很严肃,不苟言笑和反复重复是他们的风格。
德国人的这种直接被一些日本人和韩国人解读为“粗鲁”,然而在德国人眼里,这恰恰是一种尊重的表现。
英国人
英国人和德国人很相似,就是他们的直接。但是在谈话过程中,英国人习惯性地引入幽默和有保留的陈述来让他们的交流姿态很柔和。但是不是所有的英式幽默我们都能听懂偶,这个也需要时间的积累。
关于英国人的交流方式,我会专门写一篇博文来谈,先给大家卖个关子哈。
法国人
如何你想和法国人交流好,那么你一定要好好学习他们的心理学和通用的策略。和谈判过程中,他们会用很多的策略;但是你也不用太紧张,因为这些策略都遵循严格的逻辑原则。
法国人与生俱来的民族自豪感,哈哈,说白了就是自我感觉良好使得他们很难接受poor spokenFrench. 去法国留学前,法语可得好好学啊。亲。
瑞士人
瑞士人真的是非常非常有礼貌,无论是在商业圈还是在日常社交中。瑞士人很注重隐私和礼节,所以他们的谈话方式非常得体和独立。他们讲话时也十分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
荷兰人
荷兰人的谈话过程中很注重列举事实和数据,“感情牌”对他们一般没有什么杀伤力。没有一个长篇大论的荷兰式经典辩论,荷兰人很难做出一个决策;有的时候,这会导致荷兰人陷入一个“过度分析”的怪圈。和荷兰人首次见面,气氛往往都很严肃;聊个三四次之后,他们才会渐渐学会和你放松。
西班牙人
西班牙人通常非常的友好和善,特别是当他们是东道主的时候。在和西班牙人谈话的时候,他们通常会使用非常长的谈话来进一步了解对方从而更好的做出决策。在许多西班牙人的眼里,客户本身比客户的产品更加重要;友谊和信任是一切合作的前提。
澳大利亚人
澳大利亚地大物博,很难像其他国家有一些典型的通用型交流模式,但是平等主义深深地融入了每个澳大利亚人的血液里。所以各个小伙伴记得和澳大利亚的人交往的时候千万不要触及他们的这个底线,这个国家不像英国那样等级制度鲜明。和澳洲人交流的时候,体育啊,娱乐活动啊都是非常好的话题。有趣的是如果你刚刚到达澳大利亚,你常常会听到澳大利亚人习惯性地自我吐槽,你当个乐子自己听听就是了,千万不要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出一起吐槽,否则他们就会群起而“吐”你。
印度人
首先要说的是听印度人讲英语真的很提高你的听力,哈哈。印度英语以精于“模棱两可”著称;真理和显而易见的东西常常都是他们争论的主题。
在和印度人谈判过程中,即使你对合作方案提出许多修改意见,他们也大都会保持谦和;反复修改和包装之后来达成共识,因为他们不会轻易拒绝任何一单生意,他们是如此的善于买卖。印度经理的言语里总是在强调集体的智慧,但是当他们和别的民族做生意的时候,个人主义却常常凸显出来。哈哈,下面几句话是印度人做生意时常常用的,快看你有没有听到过呢?
我其实一点也不想卖。
我们不缺钱。
我其实真的不想买,如果非要卖,我只愿意卖给你。
韩国人
韩国人很热衷于和别人交谈,这个民族认为他们比亚洲的其他民族更擅长于和西方人打交道。他们总是寻求快捷的赚钱方式,好胜心很强,所以很难和他们达成一个长期的合作项目。在和韩国人打交道的时候,不要听他们吹的天花乱坠,把未来描绘的多次多彩;多去看看他们以往的承诺和事实是否相合,很多决定你自然就知道怎么做了。
新加坡人
由于历史原因,新加坡人的英语都非常流利。特别是他们的动词都用的非常精准。新加坡人讲话通常简短有力,又有礼貌。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人有趣的"Singlish",这可比"Chinglish"要牛逼多了。 它把马来话,英式英语,印度语,和中文等多种语言的词汇进行精妙的组合,太强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