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往圣|席地而坐

2015年11月15日 加拿大生活馆



古人习惯于“席地而坐”。狭义的“席”一般用蒲草编制,呈长方形,置于筵(竹席)上,是为了防潮而垫在身下的,故可铺几重。


《礼记·礼器》说,“天子之席五重",而诸侯用三重,大夫两重。”贫苦人家可以无席铺垫,但对于贵族来说,居必有席,否则就是违礼。


古人的坐姿可分为席地而坐和垂足两大时期。远在商周时期,古人“坐”的姿势是两膝着地,两脚脚背朝下,臀部落在脚踵上.如臀部抬起上身挺直,就叫跽,又称长跪,是将要站起来的准备姿势,也是对别人尊敬的表示。古代一席坐四人,共坐时,席端为尊者之位。独坐时,则以中为尊,故卑贱者不能居中,既为人子(即尚未自立门户者),即使独坐也只能靠边.如果有五人以上相聚,则应把长者安置于另外的席上,称为“异席”。


《琅琊榜》讲述的就是南北朝时期,剧中的席地而坐


凭几是有三个蹄形足的特殊家具,几面较窄,几面后部上脑凸起一定的高度,上脑与扶手整体呈圈椅上部的半圈状,与汉榻配合使用,是供人们休息凭扶的一种家具。


画中徐显卿头戴唐巾身穿红色道袍,倚着凭几


西汉黑漆木凭几



南朝陶凭几



《琅琊榜》中出现的 凭几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席子,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就是榻,一种木制的低矮的长方形坐具。


传北齐 杨子华 勘书图卷 绢本设色 29.3×122.7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局部)


元或明早期 黄花梨 四面平榻


汉至唐之后,随着凳子及高脚床盛行,席地而坐的习性在日常生活中慢慢被取代,而由于席居(日本音译榻榻米)的方式不仅从经济制作还是使用上来说,都符合日本人的生活习惯,盛唐之后慢慢成为他们的一种主流文化和生活方式,保留至今。

由于榻榻米,回归自然就是最大的特色。无论是在色彩、功能、造型的设计上都推崇贴近自然,强调自然主义,让使用者有置身自然的感觉。近年来榻榻米又开始在中国国内出现。

席居既是最初的原始住民的必然选择,也贯穿于人类文明发展的各个阶段,同时也正由乡村走向都市。由帐幕、干栏式的吊角楼、火炕、敞开式的庭园住宅走了集合型住宅、由粗糙走向精致,由生活空间走向具有精神影响的情感空间。

你的工作就是去度假,再去度假,重复去世界各地度假,

  然后通过微信,微博,QQ等社交网络发布你和家人朋友的度假照片,

  上传沿途美景视频,分享你的开心梦幻之旅给任何也想要同样生活品质的朋友,

  吸引并邀请他们也成为你的旅伴,和你一起环球旅行,共享快乐生活与成功事业。是不是感觉很美好?

相关问题,请咨询发此文章的朋友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