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教育】大数据告诉家长,为什么我们的孩子离不开网络?

2015年11月10日 北美报告





大数据告诉家长,为什么我们的孩子离不开网络

现在的孩子,为什么会对网络情有独钟呢?


来加拿大读中学的主力军已延伸到“千禧儿”,用我的好朋友海波的研究,这是“滑一代、微一代、搜一代、游一代、秀一代”的新一代。没网络,毋宁死。他们来到我家,开口问:Wifi密码是多少?


为全面了解儿童媒介使用行为,从2014年9月至今,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心组成课题组,联合广州、北京、上海、西安、南京等全国18个中心城市的少年宫,向儿童(3—14岁)及其家长发放问卷2万份,同时采用了个人访谈、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日前,在调研基础上,课题组发布了《互联网+时代儿童的在线风险和机遇——中国青少年宫儿童网络安全和媒介素养状况报告(2014—2015)》,努力揭示出“00后”儿童的数字化成长轨迹。

| “00后”的“小玩家”和“小创客”

在幼儿园时期,“00后”儿童的三大媒介(手机、平板电脑、电脑)的接触率就已超过80%

“幼儿园时玩QQ、三年级时可以自己下载游戏、五年级时拥有了自己的手机和微信账号。”谈起自己的数字媒介使用情况,北京男孩刘鑫(化名)认为自己使用这些媒介并不算早,而且爸爸妈妈也支持自己上网。

“随着数字媒介在家庭中的普及,‘00后’一代是这个数字时代的‘原住民’。”课题组负责人、广州市少年宫副主任张海波用“滑一代、微一代、搜一代、游一代、秀一代”5个词总结了“00后”儿童的特点。他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看电视、课外书的时间逐渐减少,而使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数字媒介的时间却不断变长,到初中时手机已成为最受欢迎的媒介了。

从调研结果来看,“00后”儿童的数字媒介使用呈现“三级跳”的特点:

在幼儿园时期,“00后”儿童就具有较高的媒介接触率,三大媒介(手机、平板电脑、电脑)的接触率已超过80%,分别达到91.8%、83.4%和80.6%,其中44.1%的幼儿园孩子开始玩网游。儿童玩游戏越来越低龄化,他们自主选择性强,甚至会向父母要钱打游戏,也会积极加入各种联盟工会等虚拟社团。

在小学时期,儿童初步发展到和成人使用行为相差不多的“用户”阶段。近半数小学中年级学生拥有自己的QQ,近半数儿童拥有社交媒体账号,并且开始玩大型游戏、社交类游戏,35.8%的儿童在网上发表内容,23.1%的儿童拥有网友,更有8.3%的儿童拥有陌生网友。

到了中学时期,儿童新媒介接触和使用技能进一步提升。调查发现,初中生拥有QQ的比率达91.8%,90.0%的儿童加入了QQ群,其中46.4%的儿童加入了6个以上的QQ群,81.8%的儿童拥有了自己的社交媒体,28.6%的儿童拥有了自己的“粉丝”。


| “在数字世界,儿童走在父母前面”

在上网知识方面,65.4%的儿童和70.9%的父母认为现在的初中生懂的比大人多

“我自从有了这个平板电脑之后,基本上就是用三大类型的软件——游戏类、拍摄类、QQ微信聊天类。”志志是广州市一名小学5年级的孩子,一年前开始用美拍(一种短视频网络社区)。

随着年龄的增长,像志志一样喜欢社交媒介的儿童越来越多。调查显示,小学中年级时,近半数的儿童(47.5%)拥有自己的社交账号,其中超过35.8%的儿童在网上发表内容;而到初中时,81.8%的儿童拥有自己的社交媒体,其中有64.1%的儿童会在网上发表内容,28.6%的儿童在社交媒体上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粉丝”。

调研人员还观察到,相较于儿童媒介使用能力的不断攀升,他们的父母在媒介使用行为上存在停滞和固化现象。儿童在数字化技能的很多方面都超过了他们的父母,家庭中出现了一种数字鸿沟现象。

调查报告显示,在娱乐和交往方面,儿童普遍比家长使用媒介时间长而且主动性强,特别是网络交友。参与调查的初中生样本中,有57.2%的儿童有陌生网友,而家长有陌生网友的仅为39.1%。

调查人员发现,随年龄增长,儿童和家长普遍认为,在上网知识方面,孩子懂得的比父母越来越多。在小学低年级时,有12.9%的儿童和14.9%的家长认为儿童懂的多,而到初中时,已有65.4%的儿童和70.9%的父母认为孩子懂的比大人多了。

“新媒介加速了儿童社会化进程,拓宽了孩子学习的渠道、领域,增加了孩子交往的范围,提供了更多元便利的娱乐方式。所以,今天的孩子有可能比之前的孩子心理更成熟,自主学习能力更强,信息知识更丰富,交往更积极主动。”张海波认为,这对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都提出了挑战。面对这些数字时代的“原住民”,现在更需要学习和改变的是家长。

| 不良信息和网络欺凌影响儿童身心健康

超过60%的家长没有为孩子筛选过手机或平板电脑的应用程序

“家长与儿童如何协商管理媒介使用,家庭关系、亲子关系对儿童的媒介使用行为的影响等,都是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卜卫说。

调研发现,在儿童使用新媒介时,家长们普遍存在着各种担忧。71.5%的家长主要怕玩游戏耽误学习,另有68.7%、66.1%、47.8%的家长担心孩子上网会影响视力、接触不良信息、交上坏朋友。

腾讯安全管理部副总监冯凌云说:“根据用户举报的数据来看,儿童上网常见的挑战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一是网络存在的各类不良信息,如暴力、色情、赌博等,在儿童辨识力不高的情况下,可能对其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二是网络视频娱乐资讯、游戏等趣味性较强,儿童在自制力欠缺、未获得有效引导的情况下,可能沉迷其中;三是在使用网络社交软件过程中,可能间接接触到不法分子,受到网络欺诈等不法侵害。”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小学生遭遇网络欺凌的比例也不断攀升。小学时期,大约有3.5%的小学低年级学生表示被同学或朋友在网上恶搞过,到了初中这一比率增至18.3%。当在网上被人骂时,9.7%的小学低年级儿童选择直接骂回去,这一比率到了初中升至21.8%。

从统计结果上看,61.7%的家长没有为孩子筛选过手机或平板电脑的应用程序,而有近一半的家长不是自己孩子的QQ、微信好友。而在许多孩子的印象中,爸爸妈妈在家里最喜欢玩手机、玩微信、网购,但不怎么看书。孩子们遇到学习问题问父母的比例也越来越低。

| 成人没有成为儿童使用新媒介的表率

一些年轻父母自己在家里整天玩手机,但一看到孩子玩电脑就指责

仅仅是陪玩仍然不够,今天的父母还应做孩子“数字时代的榜样父母”。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一是要求父母在屏幕前陪伴孩子,和他们一起娱乐、学习、玩游戏。二是约定。应从小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自我管理的能力。比如把手机、平板电脑交给孩子时要约定玩的时间、玩的内容。三是示范,家长平时在家里要注意自己的媒介使用行为,现在有些年轻的父母,自己在家里整天玩手机,但一看到孩子玩电脑就指责,这就是很坏的示范。”张海波说。

“网络使得儿童能够更便捷、平等地获得资讯,有助于消除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域之间的信息鸿沟,并丰富少年儿童的娱乐和生活,但由于儿童辨识力不高、自制力欠缺或未获得有效的引导,儿童在线也会遇到一定的风险。”冯凌云说,“为此,我们积极配合国家‘护苗行动’,在青少年使用较多的产品平台优化防控策略,设置防沉迷机制,尽量减少儿童在线风险。”

针对这些问题,调研报告提出建议:首先,要将网络安全和媒体素养教育列入学校教育的必修课、通识课中,同时政府应出台保障儿童网络安全和提升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相关的政策、法规;其次,要调动全社会力量,采用多元形式普及“网络安全和媒介素养教育”知识,促进家庭、学校、社会和媒体形成合力,对构建健康文明的网络社会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欢迎来稿

[email protected]

广告合作

[email protected]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