弑母不是终点 从辛明珊命案拷问亲子关系

2015年11月13日 加拿大第一生活


多伦多台湾商会前会长辛明珊的命案,爆出震惊本地华人社区的破案进展,1111日,被皮尔区警方拘捕并控以一级谋杀罪名的三个嫌疑犯中,竟然有一个是辛明珊最疼爱的儿子Eric



据城市新闻最新报道,就在今天早上(1112日)皮尔区警方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警长 George Koekkoek确认,Eric确实是杀害他母亲的疑凶。同时表示,Eric也介入了母亲的SPA生意。


就在同一天,Eric通过律师签署协议将SPA生意转让给另外一个女人,相信是辛明珊的妹妹、Eric的阿姨。


Koekkoek没有公布Eric的杀母动机是不是因为金钱或者对生意的控制权,又亦或其他原因。


加拿大华人社区近年接连发生子女弑杀双亲的伦常惨剧。



案例一:万锦市越南华侨Jennifer Pan买凶杀父母 父母管控过严 沟通过少


Jennifer Pan曾是个好孩子,她聪明、刻苦、听话。最后,她却雇了三个人去杀害自己的父母,谋杀行动一切按计划进行,唯一意外的是她父亲没有死。Jennifer被按一级谋杀罪判处无期徒刑,25年内不得假释。




法官还下达两项禁止交流的命令,一项禁止5名被告之间相互交流;另一项是Jennifer家人的要求,禁止Jennifer和家人交流,这意味着她基本永远不能再跟自己的父亲和弟弟说话。



案例二:仍待判刑的温哥华汤远熙弑母案 母亲管控过严


来自中国广东佛山市的28岁男子汤远熙,涉嫌在20126月以锤子攻击母亲郭炼结头部,再以枕头床单蒙头闷住将她杀害。事后汤远熙把母亲尸体装进行李箱带回公寓住处存放,再返回案发地点假装陪父亲寻找母亲。根据检方描述,被告向卧底警员承认使用残忍的方式杀害母亲。




汤远熙对警方提到的弑母动机是不满自小受母亲控制,怨恨父母将他在中国的初恋拆散。他希望父母从这个世界消失,这样他便可以不受父母控制,还可以用父母留下的钱让他和女友平静过生活。


目前,汤远熙的案子仍在审理之中。



案例三:辛明珊命案 情杀?财杀?嫉妒杀?动机不详


今年四月份,多伦多台湾商会会长辛明珊被报失踪。两天后,警方于一停车场内发现一辆黑色宝马,车内一具女尸,经尸检确认为辛明珊。


419日,葬礼举行,200人送别,辛明珊的儿子Eric手棒母亲遗像,神情哀伤。




现如今,案件有了最新进展。


本周一(119日),警方拘捕本案的第一名疑犯——21岁的多伦多男子Mark Doorham


周二(1110日),警方逮捕第二名嫌疑人——25岁的涉案男子Justine Ordonio


昨天(1111日),警方逮捕第三名嫌疑人,而此人身份令民众震惊不已。第三名嫌疑人便是受害者的独子Eric Lu


这扑朔迷离的案情令人云里雾里,其中关系必然盘根错节。


Eric Lu弑母的背后究竟有何动机和心理因素?我们可以从其母子关系中窥得一二。


Eric Facebook主页上的图片显示,他与母亲的关系极为亲密。在数张照片中,辛明珊都挽着儿子的胳膊,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但据称,辛明珊被害前正与一名年轻男子热恋,原计划在58日公布婚讯,但没想到宣布喜讯前一个月惨遭不测。


据往年案例分析,很多弑母案的原因都是儿子感觉被母亲控制拘束,最终反抗过度,夺走母亲的生命,比如前面提到的Jennifer 和汤远熙,但这一点显然不适用于辛明珊的案子。


第二种可能性是财产纠纷。辛明珊死后,她的“心满意足”按摩店生意全部交由儿子打点,但据说儿子在短短数月间已经亏损数万。这些都是潜在的可能性,仅从目前的信息来说,Eric似乎更有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恋母。



拷问亲子关系


我们所提到的近几年发生的杀父弑母案子,分为两个极端。一种父母期望值太高,管控太严。无论孩子的学习、生活等等都要插一杠子,这是华裔父母的通病,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还有一种就是不健康的亲子关系,比如Eric,种种苗头都指向恋母。



弗洛伊德曾指出:"我们所有人的命运,也许都是把最初的性冲动指向自己的母亲,而把最初的仇恨和原始的杀戮欲望针对自己的父亲。"




倘若Eric恋母情结严重的话,那么他很可能接受不了“母亲再婚”这一概念。在他的心目中,母亲极有可能是神圣的,是他的全部依靠,不可以被别人夺走。


所有弑母案都有一大共同点:母亲让儿子产生了极大的心理落差。这种落差可能是因为一件事而失望,有可能是忽然间的愤怒,也有可能是堆积的恐惧。


这种心理上的反差虽然不会促使Eric立刻犯罪,但却会在他的心中植入一个危险的种子,最终发芽,形成一个极端的,挥之不去的念头。


Eric想要挽留住的并不是母亲,而是曾经的母亲的形象。而为了达成这一点,他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本地相关提供家庭辅导的非牟利机构表示,移民二代在加拿大土生土长,无论教育背景与接受文化薰陶,都与父母迥异,父母如果不能与子女好好沟通,矛盾激化,便容易发生悲剧。




近年父母因管教子女出现问题而求助于社会的个案明显增加,显示父母对在本地生长子女的管教方面,出现无力感。


尤其是移民来加,可能为生计而奔波,未必有时间,又或懂得如何管教子女,往往以打骂了事,又或对子女管教过分严荷,期望值过高,但年幼子女未必明白父母的苦心,长期积压下来,只会对父母心生怨恨,甚至产生报复心理


一般来说,8岁至12岁的儿童最易受朋辈影响,若他们在此时误交损友,长大后便会衍生各种问题。


因此,从这一点上来说,杀父弑母案件频发,令人扼腕,也敲响警钟,弑母不是重点,真正要做的是从辛明珊等一系列案件中,拷问亲子关系。


移民的父母来加后,为生活打拼,无可厚非,但工作的同时,也要抽时间陪伴子女,在教导子女时更应付出爱心,别忘记他们当初决定移民时,都是为了下一代。还有,父母来加后,自身融入本土文化也很重要,如果仍然以自己当年的经历来教育自己的子女,那也失去了移民的意义。




从移民子女的角度来说,一方面在接受西方自有文化的同时,也要理解自己的父母。毕竟,子女接受的西式教育,而父母接受的依然是中式教育,没有魔法棒让自己的父母一夜变身。


这中间的磨合值得深思和探研。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