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什么时候起,
我开始不再愿意和别人分享?
芥末微报编辑部:大国手
01
朋友问我最近听什么歌,我说随便听,其实播放器里私藏了几百首刚刚整理出来的歌单。
朋友问我最近看什么,我会说就你看的那些,都一样,其实2T硬盘里高清待看电影做了隐藏文件设置。
我开始不再想要知道别人有什么,也不想别人知道我有什么。时间这么有限,挑点自己喜欢的吧。最钟爱的我不愿意分享,我自私。
某日,朋友家里放起了我喜欢的一首歌,很小众,我脱口而出:
“唉,这不是我的歌吗?你怎么也听?”朋友说好听呗,我有点不高兴,感觉自己的宝贝被偷了一样,我知道这很幼稚很可笑,可是感觉不会说谎。
是的,感觉不会说谎,对于别人好心分享给自己的也一样。
02
几天前,坐在开往南方的火车上,朋友发来一首歌,痛痒的《再见杰克》。听了一下,没有什么感觉,甚至还觉得有点难听。
她问我怎么样,我说:“还可以吧,歌词不错。”说这句话的时候,我是违心的。紧接着心里一阵懊恼,我违背了自己的心,假装和她产生共鸣,就像假装高潮一样。最让人厌恶的是,两个人的友谊只能靠所谓的“理解”和“共鸣”来维持吗?人是会变的,人变了之后,共鸣就没有了,理解就少了,是不是就不要做朋友了?
很多人跟我分享他们的东西,分享他们的审美,分享他们的感情经历。于是我在他们的分享中没有办法快乐地做自己。我太过熟悉他们,知道他们的一切口味,交往中便不自觉地迎合他们的口味以寻找“共鸣”和“相似”的假象。假与真融合在性格当中,他们了解的我喜爱的我是这种模糊的性格。
到了后来,自己的经历不断增加,一个人的时间越来越长,自己的性格也更加真实起来。以前的朋友告诉我她失恋了,让我安慰一下她。我说:“怎么安慰呢?以前你失恋的时候,我也失恋,现在你失恋了,而我已经四年不谈恋爱了,我不能感受到你的感情和痛苦。”她自然会很伤心,可我不愿意凭借想象捏造出一种情感来敷衍。
后来,她就说我变得自我,她不喜欢。她开始跟我分享她的人生观价值观。
“你这样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太自我了,不是我以前认识的你了。”
“不是我不考虑,是我真的无法感同身受,更何况,人总应该学着自己忍受一些什么的,人生而孤独。”
“生而孤独,你太悲观了。”
“嗯,我一直都悲观,只是以前表现的少罢了。”
“你变了。”
其实,我一直没变,只是朋友对我有期待罢了。他们期待我成为一个作家,因为他们是我最好的朋友,所以我走在他们的期待上,可最后发现,我想当一个画家。于是他们就觉得我变了。所以呀,如果一开始就不要让我感受到他们的期待就好了。
现在,我变得不想分享他们的情感和期待,我只想自由地,像野草一样随意生长,长成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
朋友说:“如果有一天你在自我的路上一去不返,那么我尊重你的选择。”
我说:“说句可能会让你伤心的话,我不需要你的尊重。你欣赏我,就走近我,不欣赏我,就远离我。”
03
朋友之间,最重要应该是了解和欣赏。钟子期难道不是因为欣赏伯牙的琴艺,了解伯牙琴声里流出的情感才能和伯牙成为知己的吗?
而尊重的另一层含义是理解,但理解不是了解,不是欣赏,是很见外的一种态度。
大家说“理解万岁”,那只是对外人来说。你向别人借钱,别人没有,你可以说你理解他。可是如果是我们的父亲找母亲商量一件事,母亲会说:“我支持你”,因为母亲了解父亲的性格,不用问,不用解释,就能达成共识。作为一个妻子,是很少会对自己的丈夫说“我理解你”的。理解是理性的,了解是感性的,而情感一定是感性的。
所以,为了让你真正地认识我,我是不会再分享你的东西了。
其中,谁也没有错的。是他们不应该改变我干扰我,还是我不应该迎合取悦他们呢?都不是,友情作为感情的一种,是感性的,如果能用理性来支配,那就太不美妙了。
生活会带着钟爱的物件随着时间的流逝褪色,你听的歌,看的电影,哪天连你几岁的小弟弟小妹妹也挂在嘴边,我就知道这些东西不再独特,不再独特的要来干嘛;我听你喜欢的歌,看你看的电影,于是我自己也不再独特。
所以,我讨厌这个披着“美好”外套的“分享”。
—END—
➤ 点击“阅读原文”追逐你的英国留学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