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托鲁瓦:地热之城

2015年01月27日 凯特旅游新西兰


作为《爸爸去哪儿》第二季收官之作的拍摄地,新西兰北岛城市罗托鲁瓦赚足了人气。去年八月末的一天,突然有一大波北京牌照的节目用车空降新西兰,行驶在罗托鲁瓦的街头。市民都奇怪的盯着这些怪异的外来车。原来是为了录制节目,中国的节目组特地把节目用车从中国运输到新西兰。左舵车在右舵车的世界里出现引起舆论一片哗然。甚至有人说,连警察都拦下这些“怪异”的车辆。当然了,这些车并非真的贸然闯入,而是按照流程申请并且缴纳了新西兰路税后合法上路的。

就这样,罗托鲁瓦在新西兰的冬天火热了一把。这个城市离奥克兰不远,从古至今,一直是奥克兰的后花园。在新西兰流传着一句名言:“没到过罗托鲁瓦,就不算到过新西兰。”

在一百多年前,就有奥克兰人耗费一个月的路上时间来罗托鲁瓦度假。两个城市之间巨大的区别是,当你厌烦于奥克兰的亚裔化,那罗托鲁瓦就是窥视本地人生活的地方。这个城市不大,但有一个美丽的罗托鲁瓦湖,经常在周末的时候,湖畔会举办一些活动,缤纷的烟花闪亮在夜空里,是这个湖滨小城的魅力。关于这个美丽的湖泊曾有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大约20万年前,这里发生了一场巨大的火山爆发,火山喷发后,罗托鲁瓦地区下面的一个岩浆房坍塌。这次坍塌形成了一个宽16公里的圆形火山口,当这里充满了水之后就形成了北岛的第二大湖。

这是一个空气里都弥漫着“臭鸡蛋”味道的城市,刚进入城市时候,会非常不习惯,但是时间久了,竟也习惯到甚至依赖了。当然并非真的臭鸡蛋,是因为这里是火山爆发过的的地方,空气里充斥的其实是硫磺的味道。走在城市里,时常发现某个角落的地面上正在冒着烟,或者抬头往远方望去,说不定哪个地方正在冒着蘑菇云。罗托鲁瓦就是这样一个到处都有着地热奇观的地方,火山活动的迹象无处不在。人们在冒着热气的温泉,咕咕冒泡的泥地间,正常的生活。

在火山喷发之后,政府部门就一直致力与开发旅游。多少年来,地热始终是一个吸引游客的特点之一。在有着“毛利之乡”美誉的罗托鲁瓦,不仅可以领略到独特的风土人情,还可以在一年中的任何天气和任何时间,体验特殊的地热现象。

在二十世纪初,旅游部门建立了一个大型洗浴房,宣传以地热天然加热的矿泉水治疗各种疾病的疗效。这吸引了大量英国贵族,在一站时期大量负伤的英国和新西兰士兵都到这里疗养。一直以来,丰富的地热景观,以及别有风情的毛利人文化,仍然不断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造访。在20世纪50年代,大街上经常能看见裹着浴袍、穿着拖鞋的游客。

如今,这样的光景总算不太常见了,因为现在大多数的宾馆、汽车旅馆,都有了各自独立的地热温泉池。对当地人而言,地热资源的另一大益处,是它提供了丰富的温泉池资源,很多家庭后院都有自家私人温泉池。

当年给士兵治疗的疗养院被改造成了罗托鲁瓦博物馆,是一幢非常具有地标意义的建筑。附近学校的地理课被安排进了博物馆,孩子们在这里上课,了解不同的地质现象和地理知识。它的意义不仅仅是一个旅游景点,而是代表了罗托鲁瓦的一段历史。

来到罗托鲁瓦,就不能不提到毛利人,因为这是他们最大的聚集地,自然而然的也充斥着他们文化的印记。 毛利人仅占新西兰总人口的百分之十五,但在罗托鲁瓦,毛利人口就占到35%,毛利文化根深蒂固。

毛利人在当今新西兰社会里的舆论地位不高,尽管他们是这片土地最早的主人。在罗托鲁阿附近毛利人居住的法卡村里,房屋虽然狭小但是色彩却很亮丽。毛利人喜欢在热水池里烹制食物;其他池子则用来在傍晚洗澡,劳做一天后轻松一下身体。他们的工作主要是为游客提供服务,或制作精美的传统手工艺品。

罗托鲁瓦的生活悠闲而充满诗意,渐渐连臭鸡蛋味都闻出惬意的感觉。和朋友经常开车去罗托鲁瓦最高峰的山顶的餐厅吃饭,老板是香港人,喜欢收藏各种古董,在餐厅门前升起两面国旗:新西兰国旗和中国国旗。在服务台不显眼的位置还摆放着老板与习近平的合影。餐厅外的山坡上放养着羊驼、山羊、鹿,坡下是碧波荡漾的湖面,一眼看过去便轻易感受到这个世界的和谐,宛如世外桃源。

周末时候,城郊的红树林里到处是进行户外运动的当地人。在新西兰有个特别奇特的现象,如果天气不错,商家的生意会很好,但如果是个特别好的天气,生意反而冷淡,因为各家各户都忙着出门郊游去了。红树林是《指环王》的取景地之一,是电影中精灵公主的家。生活中是户外运动的乐土,这里像是一个超级大的国家森林公园,却不要门票随意进入,事实是在新西兰,大部分自然景观都不收取门票参观。有人在这里徒步,有人沿着山路跑步,有人骑行,还有人骑马,在山路上“狭路相逢”时,彼此都会打声招呼。有人问:为什么新西兰本地人身材都那么好,有人回:除了健身他们倒是有地方可以去啊。

好山好水好寂寞,大家都这么形容新西兰的生活。对于在当地生活着的人们,他们早已经习惯极简的生活构成:工作,家庭,运动,旅行。


咨询方式:[email protected]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