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把申请文书比作写给大学的情书,然而我却想说这是写给自己的情书。
在写essay的时候,许多人都会想:我要了解学校,了解学校的喜好。从历年录取案例分析学校的录取喜好,比如Harvard特别重视GPA,也喜欢很有活动能力和领导力的学生;Yale录取的侧重点是高中时候有什么奖项,在非学术的领域有没有取得高级别的成就,是不是一个多元化的学生;Stanford最主要的标准就是学术成就……
然而幸存者偏差又告诉我们:根据在申请战争中幸存了的数据得出的结论往往有很大的逻辑谬误。积累的经验也许可以让我们在申请中找到规律,提高我们的生存几率,但是这些结论无法给我们带来确切的结果,反而有可能让我们在追求学校“喜好”的路上事倍功半:学校的需求每年都在变化,今年申请成功的essay明年有可能被拒绝。
除此之外,在根据学校的喜好重新包装自己的过程中,我们从来都没有看清楚过自己。Harry Bauld在《On Writing College Application Essay》书中写道:There isonly one route to getting in (thecollege of your choice), and that’s going through– through the self. Anything you take to “look good” almost infallibly does theopposite. 这位在美国高中和大学从事录取工作近30年的作家、教师和演讲者这样告诉我们:了解你自己,展现最好的自己,以不变应万变,比迎合学校的需求更重要。
因此我更乐意把写essay当作一个自我反思,回顾,深入了解自己直到充满自信的过程,然而对每一个人来说,了解自己却并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在忙碌而千篇一律的高中生活中,很少有人还有心力回顾自己如此深奥的哲学问题——我是谁?
以下的小建议也许能帮助你在准备essay之前了解自己的独特之处,让essay展现一个真实的你、有活力的你、思维严谨的你、天马行空的你、有梦想的你。(部分建议取自《The Follow-Through Factor》)
▌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热情,发现自己的特长与天赋。
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这是美国教育教给孩子的第一件事情。
在一个不被打扰的环境里,拿出纸笔,回忆以前触动你的事情。问问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你最喜欢做什么?在你做哪些事情的时候,你内心是快乐、满足和充实的,这种快乐与结果无关,与外界的反馈和评价无关,你只是很单纯的喜欢这件事情。
以下问题也许可以触发你的灵感:
1.小时候当人们怎样评价我,我最自豪?
2.回顾自己的生活经历,让我信心倍增的事情是?
3.当我感觉信心不足时,我依旧没有放弃的事情是?
4.我对自己最满意的地方是?
这些事情体现了一个怎样的我自己。
这是一个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你会从你经历的事件中总结出你的个性和特点。除了你自己的思考以外,你还可以和身边的朋友讨论,看看他们眼里的你是什么样子的。回味他人对你的赞美和鼓励比对批评念念不忘更有好处,因为和愤怒时人们所讲的话不同,表扬从来都不是无心之语,一定是你带给了他人某种积极的影响。对自己的清晰认识,对自己成长经历的回顾,是你在essay中体现自己的第一步。
▌为了你的兴趣或天赋,你可以付诸的行动
这一步是将梦想变为可以实现的理想的过程,也是你初步构造自己申请文书大方向的过程。联系你的兴趣和特长,构造一个大体的计划框架,并和今后的学习方向联系起来。这个过程可以让你在清晰认识自己的同时,明白你追求某个专业方向的意义。这个步骤不仅仅对我们写作专业文书有很大的帮助,也在帮助我们开拓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
▌“我是否足够优秀”是一个有害的问题
在没有实现计划以前,这个问题很容易就会扼杀我们的热情,因为这个问题要求我们根据外部的评判标准来衡量自己,而真正客观的标准是不存在的。更有效的问题是,问问自己:“我是否拥有进一步发展的知识基础?如果没有,我愿意打好这个基础吗?用什么方式?”
在对自己有了清晰的认识以后,essay如何表现你自己已经不再是很难的事情。你回顾的每一件小事都有可能折射出一个真实的你,在成长的你,在思考的你。我相信发掘自己的过程比写作essay更有趣。没有内容的essay,即使辞藻再华丽,文笔再优美(何况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后期的反复修改润色达到完美的)也只是没有内涵的空壳。
所以何不从另一个角度看待申请essay,挖掘出essay写作本身对我们的意义呢?何不在这个紧张的申请季,静下来写一封先打动自己的“情书”呢?
本文系啄木鸟教育徐蔓老师原创,禁止转载!
推荐《杜克招生官:如何写出我眼中的优秀文书》,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