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号的挺梁示威,我可以说,从来没在美国看到过这么多华人聚集在一起,这股力量让人感动。
今天早上,我的同事分享了一篇赫芬顿邮报的博客,作者是一个二代华裔女孩,她开篇就说,自己是个自豪的华裔美国人,但她对包括自己父母在内的华人参加挺梁示威感到失望。她问爸爸,如果格雷是他的儿子,无辜被枪杀,他会怎么看?她爸爸没听完她的问题就反问,可如果梁彼得是你的儿子呢?这位华裔女孩认为,非裔抗议游行的时候,华人都躲得远远的。只有在族人遭受不公时才会关注,好像其他族裔的生命都不重要。下面的评论中有很多反对声音,其中一个人说,要知道,你的父亲去参加游行,不只是支持梁彼得,更是为了你和华裔下一代。
是啊,有很多示威的海报上写着,“今天我们沉默,明天我们的孩子就要继续做替罪羊。”但是,我们的发声,我们的下一代真的知道丶真的理解吗?如果我们的努力,在子女看来不屑甚至反对,我们又该怎么办?
不是没有人给出办法,前几天一篇《如何就梁彼得事件和你的孩子谈政治》就仔细地分析了从法律丶伦理道德丶种族关系上怎么看梁彼得事件,并提出许多问题引导孩子思考如何为华裔维权,虽然文章很全面,然而我总觉得,还缺少一点什么,直到我今天看到了赫芬顿邮报的博客华裔女孩写的文章,才觉得恍然大悟。在梁彼得这件事情上,华裔第一代移民和第二代之间,是会有代沟的。这个代沟不仅仅是年龄和处事经历,更有身份认同上的差异。
试想一下,如果赫芬顿邮报的博客作者的父母也曾和孩子讨论过非裔维权运动,或是在餐桌上,讨论过对梁彼得案的看法,双方是不是都会更加理解彼此呢?许多华裔新移民,对美国社会的了解也不全面,为何不去和我们的孩子去学习其他族裔的文化,关注其他族裔在美国的生存现状,拓宽自己的世界观,而不是带着我们五千年文化和成人的傲慢丶优越感,封闭在自己的思维方式里。或许这样,这可以让我们更容易理解子女的想法。
同时,如果我们更多地带孩子感受中国文化,了解华人在美国生存的历史和现状,理解华人的视角,是不是也可以帮助他们成为真正的华裔美国人丶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定位呢?
我们站出来了,作为华人群体发出声音,进行思考,大胆质疑,也为华人父母和子女之间的代沟打开了一扇沟通的门。那篇作者结尾时说,在梁彼得和格雷的悲剧中,有一件小事让她高兴,这是第一次,父母愿意和她沟通,谈一谈社会话题。或许,这样的沟通可以延续下去。这样,当我们站出来的时候,可以确定,我们的下一代也和我们在一起。
来源:美国中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