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胖三斤,何况是春节加寒假,简直是“小胖墩养成记”的最佳上映期。假期接近尾声,身边的小胖墩呼啦啦多了一群,愁坏了爸爸妈妈。
为让小胖墩瘦下来,爸妈们采用的普遍手法,一是管住嘴,少吃点;二是迈开腿,多锻炼。因为大家都觉得,孩子长胖是因为吃的多,动的少。但是鹿姐姐今天收到的最新线报是:儿童时期就暴露于多种抗生素环境中,可能是儿童肥胖的因素之一!
这则消息,来源于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与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是青年研究人员王和兴、王娜等人,经过3年多研究得出的结论。
为找到直接证据,研究课题组从2010年起就着手设计该研究相关方法;2012年起每年收集江浙沪三地学龄儿童尿样约1500人份,该采集工作持续至2014年。
在此之前,世界科学界一直没有找到婴幼儿时期抗生素的使用,与儿童时期肥胖风险相关的直接证据。为研究两者的关系,课题组在国际上首次采用抗生素生物监测方式——
对2013年采集到的上海地区的586名8至11岁学龄儿童尿样进行研究,结果测定出尿中含有21种抗生素,包括5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2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3种四环素类抗生素、4种喹诺酮类抗生素、4种磺胺类抗生素和3种氯霉素类抗生素,其中79.6%的学龄儿童尿液中检出上述21种抗生素中的一种或几种。
研究人员按照尿中兽用抗生素浓度将儿童分为由低到高3个组,在校正了性别、年龄、家长的教育程度、收入水平、膨化食品摄入、亲友的吸烟状况等因素后发现:
研究人员认为,兽用抗生素的环境来源,主要通过污染水及食物进入人体。
抗生素的增重作用在家畜养殖业早有应用,一些兽用抗生素常常以低于治疗剂量的形式用于促进家畜快速增重。
课题组表示, 2013年中国抗生素使用一年达16.2万吨,约占世界用量的一半,其中52%为兽用,48%为人用,超过5万吨抗生素被排放进入水土环境中。
本次研究未观察到肥胖或超重,与医用抗生素有显著性关联。课题组认为医用抗生素使用实质上是短期高剂量暴露,而来自食品或环境中的抗生素暴露是长期低剂量暴露,该结果提示抗生素的暴露模式可能是影响其促进脂肪生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是医用抗生素就一定天然无公害了吗?NO!
最近,自然出版集团旗下的《国际肥胖杂志》(竟然还有这样一本杂志?!) 发表了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者布莱恩•施瓦茨及其团队的发现。他们借助研究,再一次肯定了幼年使用抗生素会令儿童增重更快,而且这一作用具有累积效应——即使用抗生素次数越多,增重也越快。
施瓦茨发现,儿童每使用一次抗生素就如同给“增重引擎”轰了一脚油门。在纳入研究的儿童中,有大约21%(约3万名)有过7次及以上使用抗生素的经历,数据显示,这些儿童年届15岁时,要比未使用过抗生素的同龄人重3磅左右。
所以,儿童应当尽量避免输液等全身性摄入抗生素的治疗手段。
抗生素的使用需要谨记四大原则:
抗生素进入血液,要达到一定浓度后才能发挥抗菌作用,为了迅速使抗生素发挥作用,可以在首次服药时按常规剂量的两倍剂量服药,起到尽早抗菌的效果。
原文来源:via澎湃新闻、南方周末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