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题目下方美国高中生,最齐全的美国高中资料整理
这些精英已关注我们
总会有留学生的妈妈们抱怨:孩子离家时还小,但是短短几年,就感觉跟他们交流不来了,他们总会用:我大了,您不用总是像管小孩一样管着我“来塘塞我的关心。做母亲的确实希望他能早点儿自立,但是也对于他的生活十分关心,想给他些指导,可是他在国外,总是鞭长莫及,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段话,确实说出了留学生家长们的心声。
天下父母都是伟大的,但是伟大的父母辛劳的程度不一样。留学生父母一方面在为小伙伴们上学辛勤工作无私的奉献着一切的物力财力,一方面又因为不能在孩子身边担心更多,想念更多。但是,即便留学生家长们再怎么努力,还是会觉得在与小伙伴们交流上力不从心,本身家长跟孩子之间就有年龄代沟,异地生活,又不能切实感受,亲自照顾留学小伙伴们的生活,自然更加赶不上留学小伙伴们的成长变化。
其实,留学生家长们在平时也应多多学习一些心理学以及一些沟通交流技巧。换位思考一下孩子的处境以及他们这个年龄层的心理状态,对症下药找到症结所在,那么与孩子交流起来其实也不是很困难哒~
我们来分析一下中学就出国留学的小伙伴们的那些心理状态吧。
首先,中学就离家出国上学的学生们,因为年龄小的原因,在离家的时候其实还是孩子,还很单纯幼稚的,中国独生子女多,这样的孩子从小家境又好,自然受家里的保护比较多,之前应该也不会遇到什么大的波折和挑战。大家都知道,异国求学的学生,是要面对许多挑战和艰辛的,而心理和能力方面的准备不足则会使这些挑战带来更多的更加曲折坎坷的经历,许多在美国求学的学生在初入美国学校学习的时候甚至会出现抑郁情绪,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作息和休息。
身在国外求学的学生面对异域文化和生活中的种种Shock的时候,许多负面情绪也随之而来,各种紧张,慌张,不知所措,负面情绪等等,有时候甚至会在情感上受到伤害,而这个时候,父母的角色不应该是不理解,埋怨甚至于愤慨,而应该是那个能够体谅他们的慈爱形象。许多留学生父母因为不能在孩子身旁照顾,自然是担心很多,可是表达方式出了错误。过多而抱怨与愤懑只会让身在国外接受挑战的孩子们反感,许多留学的小伙伴们甚至会冷处理与父母的关系,不打电话,不通话,因为“与他们没什么可聊的“,遇到这样的情况,为人父母的就应该反思下自己的教育方式,自己的角色定位是不是出了差错。
在父母的幻想里,孩子在国外留学的生活是很美好的,但是无论准备的多么充分,身在国外的留学生小伙伴们还是要面对一大些困难和挑战的,国外的独立的生存环境并不会是一帆风顺的。父母的认知与学生面对的现实的不同说明了,国内的父母其实对孩子国外求学生活存在一些“认知偏差”。而不去做功课去了解,去改变这种偏差,一味的抱怨,只会把孩子推得越来越远。
为什么短短几年就不能与孩子友好的沟通了呢?留过学的小伙伴们都知道,异国求学就像是“催长剂”,人在国外独自生存,人的成长就特别快,心智还有思想的成熟可谓是突飞猛进。而国内的父母呢?无非工作生活,每天面对的环境基本不变的,父母的年纪也在那边,生活基本稳定,哪里需要像留学在国外的小伙伴们那样,接受越来越多的新事物,新挑战,新冲击呢?这种现象其实有种很时髦的说法,那就是,几年的异国求学生活其实让孩子们和家长们生活不在“一个次元”啦。
所以说啊,不要抱怨什么不能与孩子交流了吧?留学生的家长们也该拿出点儿实际行动来改变这种“0沟通”的相处模式了。这就要求留学生家长们以年轻的心态,多多接触新事物,多多了解新闻时事,关心留学生家长群里的新动态。总不能留学的小伙伴们抛出一个包袱,家长们接不住啊,接不住,还有什么可聊的呢?
其实,说这么多,关于与孩子交流的文题,最基本的还是要求留学生家长们改变自己原有的教育态度。端正态度是友好交流的第一步棋。中国的家长们普遍“闷骚”,有爱不表达,关心也不说,整天一副母上大人父上大人的威严模样,有的家长还以那种“大家长”的态度去教育孩子。但其实不管是留学在国外还是现在就在国内学习的小伙伴们最渴望与家长相处的模式应该还是朋友关系,这种朋友关系可不是说不尊重家长,而是说渴望家长能与自己平等对话,在生活和学习中多了解自己体谅自己,思想上同步一致。所以,留学生家长在关心留学小伙伴们的时候呢,可否放一下架子,换位思考一下,端正下态度,多多理解,多多体谅,把关心和爱表达出来,如果思想上也能和这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们保持一致,以朋友的态度跟他们友好交流,那些什么交流代沟还是问题么?
留学在外的孩子不与自己交流,是不是父母也要负一部分责任呢?家长们该好好反思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