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作家艾德華.葛雷分(Edward Griffin)在《無癌症的世界》(World without Cancer)一書中,透露了美國現代醫學的轉變,以及醫藥學界對疾病的觀念。
話說1950年代,一位生化學家小恩斯特‧克雷布斯(Ernst T. Krebs, Jr.)分離出一個新的維生素B17(Vitamin B17),又稱為"力而卓"(Laetrile)、"阿米達靈"(amygdalin)。他當時不清楚自己掀起了什麼樣的漣漪,雖然至今許多人仍相信克雷布斯找到了癌症的療法;然而跨國際的大製藥廠因為無法申請專利或壟斷維生素B17的使用,故而對維生素B17發起了空前的惡毒攻擊宣傳,即使事實證明它對於各種癌症有療效。
克雷布斯和他的父親也是將維生素B15(Pangamic acid)應用在醫學上的先驅。他在二次世界大戰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酵素及其在癌症治療上的應用等方面的知識,這些酵素包括:鳳梨酵素(bromelain),chymotrypsin,和木瓜酵素(papain)。父子兩位至今被仍公認為維生素B17(維生素B17)在癌症治療機轉方面的先驅。維生素 B17是一種水溶性、無毒性的醣化合物,存在於自然界約800種的植物中,許多種可以食用。含豐富維生素B17的來源,最常見於非柑橘屬水果的種子中,如:櫻桃、油桃、桃子、李子及蘋果等,而以杏子(apricot)的種子含量最豐,約有百分之2至2.5。
根據葛雷芬斯《無癌症的世界》一書,克雷布斯研究之脈絡溯源自二十世紀初葉,愛丁堡大學教授約翰‧畢爾德(John Beard)提出癌症的營養細胞球(trophoblast)推論。畢氏的研究發現懷孕初期的原始胚胎細胞(pre-embryonic cells)亦即營養細胞球與惡性腫瘤細胞沒有區別。營養球細胞為胚胎成長所必需的,但是在懷孕期的第56天,胎兒的新胰臟開始分泌chymotrypsina酵素,從那時之後,營養細胞球的增生就被阻止。葛氏寫道:﹁營養細胞球在懷孕初期確實具有癌細胞的特徵,因為它會很快速地增生及蔓延,最後它著床於子宮壁上形成胎盤,讓胚胎可以得到母體的保護和營養。」
營養細胞球是另一種細胞經由一連串的步驟所形成的,葛氏將之簡化為"完全生命"細胞(total life cell)(有點像現在最熱門的乾細胞),它可以分化為任何一種器官或組織,乃至一個完整的胚胎。當完全生命細胞被男女皆有的動情激素啟發而開始製造營養球細胞時,有兩種結果可能發生。第一,如果是在懷孕的情況下,結果就會形成胎盤及臍帶;第二,如果營養球細胞是在修補的情況下被啟動,結果就是癌細胞的形成。葛氏補充: ﹁更正確的說法應該是,如果細胞修復工程沒有結束的話,就形成癌。」
營養細胞球分泌的絨毛刺激生殖激素(chorionic gonadotrophin - HCG),可以自尿液中測出來,準確度92%。假設檢驗呈陽性的話,葛氏說:﹁若是女性,她如果不是懷孕,就是罹癌;如果是男性的話,只有一種可能∣癌。」然而醫學界明知此檢驗法簡易卻棄之不用,而採用危險性高的穿刺手術,造成某些癌細胞因而擴散到全身。
克雷布斯自杏果種仁分離出維生素B17,將之合成結晶以供人體使用,並命名為﹁利而卓」。此化合物是由一分子氰化氫(hydrogen cyanide)結合一分子具止痛作用的苯乙醛(benzadehyde)加兩分子葡萄糖所形成的。雖然前兩者分開來的毒性很強,但是它們結合在維生素B17的分子裏卻十分穩定且無毒性。克氏發現,要將兩者結合鍵打開,只有一種叫beta-glucosidase的葡萄糖酵素;這種酵素雖然分佈於人體,但是在腫瘤處卻是含量特別高。所以癌細胞所分泌的beta-glucosidase酵素一旦打破了維生素B17的結合鍵,釋放出氰化氫及苯乙醛,兩者毒分子加在一起毒性更是超強,癌細胞就死在它們自己選擇的維生素B17手裏。
在治療與預防人類及哺乳類的癌症方面,利而卓(維生素B17)是第一,也是最後的希望,此真理至今未變。因為利而卓是一種維生素,屬於B群的第十七個維生素。
我們常聽到 維生素B17 大量應用在癌症末期,然而最好是使用於癌病未發之前,也就是現在。你現在就可以開始吃常見水果的種仁,比如:杏子和桃子的種仁含約 2 %的 維生素B17,而小如蘋果的種籽也有相同的含量;其他如棗子、李子、櫻桃及油桃亦有B17。北半球唯一不含 B17 的普通水果為柑桔類,這是人工選種、混種栽培的結果;而非洲大陸的柑桔類仍然含有 B17。
另兩種富含 B17 的來源為:榖類的小米(millet)及蕎麥(buckwheat)、珍貴的夏威夷豆(macadamia)、竹筍、綠豆、利馬豆、奶油豆(butter beans)及某種豌豆等也含有豐富的B17。最方便的來源則是水果的種仁。
宏薩族九百多年來沒有一個癌症病例,他們每天自天然食物中攝取到大約 50~75 毫克的B17。其所居住的地方歷來就被稱為杏子王果,每到杏子季節,宏薩人連吃三個月的杏子,其他時間則吃杏子果乾。他們不光只吃果肉,而是連果仁一塊吃,所以每日攝取量超過 50~75毫克。反觀我們西方國家的人一年都還吃不到這個量呢!以至於逐漸發展成嚴重的 維生素B17缺乏症。由於飲食裏缺乏這種抗癌變的 維生素B17,我們的社會每三個家庭就有一個人得癌症。而實際上的發生率可能更高,原因是等到癌症能被測出來,該病人其實罹癌已經很久了;也有很多病人身上早有癌症,但是在它長到被測出來之前,病人死於意外或其他因素。
癌症為慢性代謝疾病是無庸置疑的。它不是由病毒或細菌所引發的傳染病,而是源於代謝問題,和身體的食物利用有關。大多數的代謝病主要基於食物中缺乏某種特定的維生素及礦物質。讓我向各位報告一個明確的公理,它是不矛盾、科學的及有歷史性的。那就是:醫學史上沒有一種代謝慢性病可以被預防或治療,除非從屬於人類或動物正常飲食中的某些元素中求得。亦即在許多致命性的疾病尚未被瞭解前,人類可以由食物中攝取某些要素來補充及防止病發。
各位可能都瞭解歷史上記載的一種病--壞血症與大英帝國崛起的關係(請閱上期雜誌)。在VitC 尚未被加到船上的飲食時,常有 3/4 的水手於航海末期病倒,而在上岸後,因為攝取到新鮮的蔬菜水果,神秘的壞血症又治癒了。
惡性貧血的致死率曾達 98~99 %,當時的醫學界對它完全束手無策,直到莫非(Murphy)、薛波(Shipple)及敏諾特(Minot)醫生們開始他們的經典研究,發現惡性貧血與營養缺乏有關。他們在加州大學發現一種簡單的方法,可以預防及治療這種病。他們對病人說:『到市場肉攤買1/4磅新鮮的肝臟,把它研碎、稍微煮一下後,連續三天,每天吃一湯匙。』遵從醫囑的病人都康復了,但是這三位醫生卻得到庸醫的汙名。後來化學界研究生肝臟,發現維生素B12 及葉酸(如 B17 一樣,B12 分子也含有氰化物)可以治療惡性貧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