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最热门的话题就数上图所示的“高考”热点了。
高考作文火了、载着找不到考场的童鞋赴考的交警蜀黍火了、调补身体的保养品火了……一所“世界最大高考加工厂”也火了。
看完这三张照片请不要惊讶,这不是一个城市的人口迁徙,也不是欢送军人,而是毛坦厂中学的学生和家长。
也许你或者你的孩子没有见过这样的景象,也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情形,但是,它的的确确存在。
这所学校被数间大大小小的媒体杂志曝光、报道。“高考加工厂”,“出产应试机器的工厂”,“强化记忆的工厂”……这些成了这所学校的代名词和标签。
毛中在校生2万多人,每年参加高考的考生约8000人,今年则达到破记录的1.2万人(其中外地复读生约7000人)。在学习,考分是硬道理,据媒体信息,毛坦厂中学近年来的高考录取率在90%以上,本科录取率在80%左右,复读生平均提高100多分,有的高达300分。
我们先暂且不论在这复读的学生是否都可以进入自己梦寐以求的学校,也不去证实一个大学文凭是否可以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但是,将学生视为考试机器,一切只为了一个高考分数,不在乎学生的休息是否充足、健康是否得以保障真的对吗?中国需要的人才真的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吗?
最近一篇报道中,一位毛中的毕业生对记者说:“刚开始在教室里面待着,感觉非常厌恶毛坦厂,搞死不想来,放假之后,就是现在上大学了吧,感觉毛坦厂的时间真的很充足,大学真的很无聊。”这是不少毛坦厂中学毕业生对大学生活的真实感受。
其实,高考前的“忙碌”、“紧张有序”,和上大学后的“无所事事”,“无聊”,几乎是我国大部分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紧张学习学到高考就结束,高考前的最后一课变为“撕书”,暴露出我国基础教育严重的升学导向——一旦完成升学目标,就陷入目标迷失,以及大学对人才培养的漠视。
这是基础教育应试导向的必然结果。从小学到高中,无论是学校老师,还是家长,都教育孩子,努力学习,只要考上大学就好了。因此,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考大学就成为自己的目标,除了分数,没有自己的个体兴趣和梦想。在高考结束之后,大家所见的是,有的学生就开始醉生梦死,从高考结束到大学升学长达3个月的时间里,无所事事。
进入大学后,大学不重视人才培养,也是导致高中毕业生进入大学后,陷入迷失的又一方面原因。很多学生争相进985、211院校,但在入学不久之后,就会对学校的课堂教学、校园氛围感到失望,必修课太多,老师上课并不投入、堂内容并不精彩,有的学生开学不到一个月,就向高年级学长学习如何逃课。据统计,大学生退学,集中在大学一年级,占到70%以上,退学的主要原因是学习成绩不合格。
这令人嘘唏,可每年都有不少学生上演高考前奋发图强,高考后迷失彷徨的悲喜剧。而有意思的是,即便如此,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态度也是,高考前管得很严,目标是把孩子送进大学,而高考后,家长就开始甩手不管,学生想干啥就干啥。这令人困惑:我国社会关注高考,究竟要的是什么,难道就是大学生的身份吗?今年我国的大学毕业生达到756万,到5月底,就业的只有一半,对此,有一些人的理解是,就业的都是“好大学”的学生,没有就业的都是“烂大学”的学生,其实不然,大学生就业靠的不是学校身份,而是自己的能力,以为考进什么大学,就决定什么样的未来的观念是完全错误的。
在强调“身份”的社会,高考后的录取,会给学生一个“学校身份”,学生获得这个“身份”,就被视为成功。但这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高考对于学生来说,只是获得新的学习机会,能否成才,完全看自己。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之前接受采访时说了这样一些话:
1、大多数中国人在美国只能做些技术活
由于国内教育体系以及教育理念的僵化,绝大多数中国人再好也只能做些技术活,难以在美国社会或其他非华人社会出人头地,这些都很悲哀。原来没有全球化时不知道这些,但现在中国人也走出去了,跟其他文化、教育背景的人一在一起,就知道彼此的竞争优势与劣势了。这些问题的根子都出在教育上,包括正式的学校教育、家教和社会文化教育。
2、本科毕业就成了专家,是一种失败
中国的教育则侧重硬技术,由此产生的人才结构使中国即使想要从制造业往服务业转移,也难。产业结构也受到教育内容约束。在中国,从幼儿园到小学、大学、再到研究生,一直都强调死记硬背为考试,强调看得见摸得着的硬技能,特别是科学和工程几乎为我们每个中国家长、每个老师认同,这些教育手段、教育内容使中国差不多也只能从事制造业。
3、美国从幼儿园就开始人文、通识教育
在幼儿园的时候,我女儿她们每年都会有科学、一般人文社会、语言方面的内容,一共有三四门课程 (注:这我们介绍过:国外孩子从小就开始上 “社会研究”课,他们到底在学些什么?)。每门课程完全由老师决定用什么教材,教什么内容。比如,在人文社会课程方面,可能是今年重点了解一下亚洲不同的国家,以前的历史是什么样子等等;明年了解非洲、拉美等等。从幼儿园到小学,讲的深度会慢慢地上升,但差不多每年或者每两年会绕着五大洲兜一圈,这是一种非常广泛的了解。
4、美国思辨能力的训练也始于幼儿园
这具体表现在两方面:
其一是课堂表述和辩论,自托儿所开始,老师就给小孩很多表述的机会,让他们针对某个问题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谈谈自己的经历,或者跟别人辩论。
另一方面,就是科学方法这项最基本的训练,多数校区要求所有学生在小学四、五年级时都能掌握科学方法的实质,这不仅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研究打好基础,而且为他们今后作为公民、作为选民做好思辨方法论准备.
我们别小看科学方法训练的重要性,因为即使到现在,我经常碰到国内的博士研究生,甚至是所谓的科学家,从他们做研究、思考问题、写论文的方法上,很难看出他们真的理解科学方法的本质和基本做法。
5、有思辨能力,方有经济转型
正因为这种思辨能力的培养,现在我跟女儿讨论问题时,她们一听到任何话,很自然地就会去怀疑、审视,然后就看能否找到证据来证明这个话逻辑上或者事实上、数据上站得住脚。这种习惯看起来简单,但是对于培养独立的思辨能力,让学生毕业以后,特别是大学毕业以后,不只是简单地听领导的话的机器,这些是非常重要的自然的开端。
正因为这样,美国100个人里,随便挑80个,那80个人都可以把他的思想、想法和他要卖的东西表达得很清楚,能够给你足够多的说服力。这也是为什么市场营销这门学问是在美国出现、发生和发展的。
如果你认为耶鲁教授离你太远,如果你认为光看理论感受不到真实的力量,那么请来我们的女神分享会。
来自北野山高中的、被录取率和哈佛、耶鲁持平的纽约大学阿布扎比校区录取的Z同学携手被22个招生官全票通过、录取为2016年顶尖寄宿高中菲利普斯安多福新生的X同学,分享他们的成功故事,同时让您感受美国精英教育培养下的全方面发展型人才。
Z同学:
硬件成绩:
GPA : 3.93/4.0
TOEFL : 110+
SAT : 2200+
背景条件:
某新闻资讯平台发起者;
数学学习小组核心成员;
合唱队核心成员;
柬埔寨某志愿者服务参与者;
飞碟爱好者。
录取学校:
纽约大学阿布扎比分校
活动时间:
2016年6月19日 14:00
活动地点:
广州市越秀区建设大马路保利中环广场南塔3楼EF国际留学备考中心
报名热线:
020—38010605、3801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