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说 | 亲历英国私校4+考试

2016年06月01日 英国教育专刊


英国中小学的入学点跟国内有很大不同。英国是5岁上一年级(Year 1),而4岁的时候就可以上学前班(Reception)啦!通常来说,4岁、7岁、11岁、13岁、16岁是几个主要的入学年龄,进私立学校的话都要考试,考试内容和方式具体不一,这几个年龄段对应的考试就被简称为4+、7+、11+、13+、16+考试。


以下是一位在英国的华人妈妈,讲述自己孩子进行4+考试的全过程,希望对广大妈妈们有所借鉴!



英国私校入学有4岁,7岁, 8岁,11岁,13岁等等很多次机会。这么多的选择在给孩子提供了更多机会的同时却也给家长平添了很多烦恼。到底什么时候送孩子入私校最好?


我家老大多多今年4岁半。今年的九月份就要正式开始读reception成为一名正式的小学生了。所以去年开始就报考了几所优秀私立学校进行了4+ assessment,并拿到了全部报考学校的录取通知。 一所是3-13岁的男校(也是我们决定要去的),一所是高中部排名50左右的混校,和一所高中部排名150左右的。


我们之所以选择4岁assessment就是因为觉得四岁以玩为主的assessment不需要准备,基本就是听听故事啊,认认数字字母。考得上皆大欢喜,考不上也没所谓,就当去玩了。反而以后的7+,8+, 11+ 和13+ 考试就是真枪实弹的做题。小孩要备考压力大,万一考不上失望的心情可想而知啊。

4+考试的内容和流程

一般的英国私立小学有三种入学报名方法:


1.按报名顺序先到先得。好的学校基本是要怀孕四个月就要报名了。

2.在入学前一年进行assessment。这个一般是在assessment前半年报名即可。大部分学校都是这个方式。比如说The Hall, Dulwich Prep London, Alleyn’s, Forest School 等。

3.按报名顺序来决定是否有assessment的机会。也是要怀孕报名才有可能有机会参加assessment。比如说St Paul’s Cathedral School (4-13岁)

由于我们是大概三岁开始才决定要去找更好的学校去就读,所以只能选择第二种入学方式的学校了。


一般assessment是考察以下几个方面的东西:

小孩的行为举止(manner)

小孩的学习能力( learning ability)

小孩的知识(knowledge)


三个的重要性是依次排序的,也就是说行为举止最重要。我个人觉得行为举止其实就是看小孩能不能适应群体学习生活,比如说要会take turns,会tidy up等等。评估的具体内容其实每个学校不一样。有些学校会在网上公布比较详细的assessment方向。我从和哥哥的谈话中大概了解其实就和平时去学校的活动内容差不多。讲故事问问题,画画,数数,玩游戏等等。


评估当天家长带小孩去学校,学校都会准备一块玩的地方让小孩放松心情。之后每个老师带着1-2 小孩参加assessment。在小朋友被评估的过程,一些学校会带家长参观学校,一些就请老师或者现任学生的家长陪家长们聊天。大家通过聊天也可以发掘不少有用信息。一般45分钟到一个小时后,就会把小朋友送回家长身边了。

4+入学考试如何准备?

我们并没有专门的准备考试。因为对于那么小的小孩的确没有什么可以准备的。我个人感觉哥哥能够顺利拿到报考学校的offer ,应该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哥哥是一个比较自觉的孩子,他知道自己想干什么喜欢干什么。而且能很专注的一直干下去。第二,我家哥哥从小开始上nursery和preschool。其实评估的内容和平时去preschool或者nursery的活动内容差不多。那么如果小孩是很熟悉类似活动的话肯定会好很多。而且nursery和preschool会比较注重manner的培养。潜移默化中很多细小的细节都能发现有不一样。比如说我发现哥哥去外面玩基本上会把东西收拾好,做完凳子也会自觉推回到桌子里面等。


另外,在assessment之前先去熟悉学校环境并且不要给压力给小孩。报名的学校我们都assessment之前参观过,并尽量引导哥哥觉得新学校都很好玩。Assessment day当天,我们都会很兴奋和哥哥说今天去新学校和老师玩啊,好期待啊等等。让小孩对assessment和学校都充满期待和好感。这样才不会在assessment离开父母的时候闹情绪。


从我们自己一贯坚持的教育理念来看,以下的几点经验也许对大家有所启发:

1)有规律的生活习惯,三餐定时,早睡早起,用以培养健康的小孩。并且不把小孩行程排的满满的,要劳逸结合。周末至少有一天在家休养生息。


2)尊重小孩,不以创造者的身份自居。父母只是小孩的引导者,引导他们了解认识这个世界,而不是告诉他们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小朋友需要的是充分的爱和充分的自由,成人需要尊重小朋友,并尽量创造条件让他做爱做的事情,不强迫他做不爱做的事情。比如说和小孩说话做事都是有商有量的,不要用命令式的口气和小孩说话;小孩喜欢爱做的事情除了危及生命的基本都应该鼓励,我经陪着哥哥蹲在马路边看了两小时来来往往的汽车;不干涉小孩做事,尽量放养,但是要留心观察他们的敏感期,看汽车,我就陪他专心看直到他有问题或者和我说话我才说话,知道他喜欢汽车就给他无数的汽车玩具模型。其实就是把小孩当作一个成人一般尊重他,爱护他。


3)尽量全家人一起陪伴小孩,并尽量创造更多的陪伴时间。父亲和母亲在小孩的生活里面有不一样的角色,缺一不可。而且小孩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时间。所以我家出行基本都是一家子出动,很少只有单独一方带着。也没有参加太多的兴趣班,既是为了让小孩劳逸结合,也是为了让父母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小孩,而不是把小孩交给各种各样的兴趣班。

为什么选私校?

我们比较看重私校小班授课,学生受到的关注程度高。私立由于一个班学生比较少,所以老师可以更好的照顾学生,学生的受关注度也会高。另外的好处就是选择性入学。公立小学是按距离收学生,所以学校无法控制收取什么样的学生。而一般好的私立由于人多报名,会通过评估入学。通过老师的评估入学的学生一般来说行为举止不会太差。这样可以给小朋友一个更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对此我自己有很深刻的体会。我的小学同学中学去了比较差的学校,她就对抽烟喝酒翘课打架习以为常,因为大家都这样干的。而这些行为对于我这个在相对好一些的中学来说都是匪夷所思的事情。正如我之前提到的学习成绩好坏还是次要,同学的行为举止对小孩的影响最重要。


另外,从孩子自身角度看,我感觉更适合我家老大的是因为私立在学习上比公立更加pushy。我家哥哥他是一个喜欢keep himself busy的人(老师评语)。一般带回来的数学题什么的,老师都会写着“he wanted to do more”然后再给他更多的题目做。哥哥现在一早起来就自己看书听故事,晚上睡觉前会主动要求认字,读书和做计算题。送他上学也要求我出计算题给他算。所以我觉得如果去了比较轻松的公立学校,他自己可能会觉得无趣。


总体而言,我的想法其实很简单,不是希望小孩长大一定要读名校,去名企业工作成为成功人士,只是觉得既然负担的起就去读。想法和我父母当时送我出国一样,负担得起,小孩又愿意,就去吧。


相关阅读

英国私校攻略 | 有关7+考试你必须知道的一切(上)

英国私校攻略 | 有关7+考试你必须知道的一切(下)

英国私校攻略 | 有关11+考试你必须知道的一切


回复关键词查看

1001    【干货】伦敦及周边2016暑期班盘点,体验英式教育的不容错过!

1002    英国首相要将儿子送贵族私校,英国人怒了

1003    能否上好中学与居住地有很大关系!英国中学GCSE最新排名

1004    英国男校、女校OR混校,头疼怎么选择?!

1005    哈罗公学校长专访 | 我们喜欢什么样的学生?

1006    450位英国顶级私校校长在一起谈了哪些话题?

1007 【必读】这些是全英最一位难求的公立小学和中学!

1008    英国教育部最新出炉年度小学排名!前100名单

1009    看了英国小学生必读书单之后,终于知道为什么中英教育有差异了!

1010    英国小升初11+入学考试,不得不知道的事儿

1011    为什么在英国体育特长生比学霸更受欢迎?

1012    预备学校:英国顶尖中学的秘密通道

1013    最新英国小学、GCSE、Alevel TOP100名单


2001    英国Top10学区大盘点(一)伦敦Kensington&Chelsea学区

2002    英国Top10学区大盘点(二)伦敦Hammersmith&Fulham学区

2003    英国Top10学区大盘点(三)伦敦Westminster学区

2004    英国Top10学区大盘点(四)伦敦Barnet学区

2005    英国Top10学区大盘点(五)伦敦Redbridge学区

2006    英国Top10学区大盘点(六)伦敦Hackney学区

2007    英国Top10学区大盘点(七)伦敦Camden学区

2008    英国Top10学区大盘点(八)伦敦Sutton学区

2009    英国Top10学区大盘点(九)大伦敦Tower Hamlets学区

2010    英国Top10学区大盘点(十)曼城Trafford学区

2011    【拉格比择校故事】如何成功申读英国九大公学?

2012    【英国探校故事】伦敦市中心的英美混搭风

2013    【英国探校故事】富人区伦敦里士满的好学校


欢迎添加主编安妮微信:annie_huyue交流探讨。


英国教育专刊原创或整编自网络,转载请看“转载须知”。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