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儿童节,让我们谈谈:生活在美帝,我们的孩子面临着哪些食品安全问题?

2016年06月02日 走进美国CheerinUS


曾经我问过朋友,移民美国的主要原因?

朋友回答的很干脆:“因为美国没有毒奶粉,没有地沟油,没有各种有毒食品,美国的食品让孩子成长得更健康,美国的食品让人活的更久!”




我们不能界定每一个人心中对食品安全的判断标准。但不可否认的是,事实上,西方国家的食品安全问题一点也不比中国的少!前阵子的冷冻蔬菜召回事件也力证了这一点。


在美国,使用瘦肉精是合法的。

在美国,疯牛病是禁止检测的。

在美国,激素使用最泛滥,没有之一!


如果你问美国政府,媒体,甚至普通百姓,如何看待当年震惊中国的毒奶粉事件?他们最关注的问题一定不是民众的健康是否无碍,而是中国的奶品公司们该如何收拾残局。这就是深深依赖于食品制造工业的大多数美国人的反应,不知不觉地被工业化的食品生产系统所操控了。




然而,食品业内的“潜规则”,与政府和相关监管局的联合运作模式,却是大部分美国消费者所不知道的。


所以,今天,我们来严肃地说说一件事情——生活在美帝,我们的孩子面临着怎样的食品安全问题?




那些每天摆在餐桌上的食物,真实的样子是什么?

为什么有些竟会如此廉价?

廉价的背后我们要付出怎样的代价?


我们想起了几年前一部美国的纪录片《食品公司》,揭露了美国食品系统惊人的真相。




纽约时报对此纪录片的评价是:“这是当年最让人感到恐怖的电影之一。”专业影评人则建议:“观看此影片前请不要吃任何东西,以免恶心造成不适。”


鸡肉,牛肉,和猪肉是美国食品中最常用的两种原材料。我们就提取此纪录片中关于这三样的镜头及论述,看看美国的食品生产系统背后如此强大的金钱推手。


1.鸡肉


美国人爱吃白肉,所以美国的鸡肉产业可以称得上行业的顶端。食品工业彻底改变了鸡的饲养,以Tyson为首的食品公司,为了获得的更大的经济效益,通过选育和基因工程,改变了鸡,让鸡胸肉长得更大,也改变了鸡农,鸡农们不再拥有自己饲养的鸡,而是不得不被这些大型肉类供应商控制,从而按照高度商业化的模式运营。




这是1950年鸡的饲养,对比现今鸡的饲养。现在的鸡从开始饲养到宰杀,花的时间只是几十年前的一半,不过它们却长到2倍大。


用49天就养大一只鸡,每只从农场出来的鸡,都是差不多一样大小。这样的鸡,你吃的安心吗?




鸡舍里的鸡可能打从生下来到被送上餐桌都没有见过阳光。鸡舍里通常是一片黑暗,肮脏至极,到处是围栏,尘土飞扬,与其说是养鸡农舍,倒不如说是生产线工厂。




雏鸡从孵化,到长到5磅半重只需要7周,它们的骨骼和内脏没法跟上这种生长速度,因而生理畸形地发育,没走两步就容易摔倒,这种鸡死亡率很高,不过对于鸡肉公司来说,反正养鸡“效率”大大弥补了死亡率上的缺陷。




而那些让鸡极速增长的饲料里,混合了抗生素。鸡食用后就传递给人,人体内的细菌则易形成了抗药性,抗生素就失效了。抗生素失效,对治疗一些症状则毫无作用,严重的症状无解就极易导致死亡。




一位农舍的鸡农曾对拍摄者说过:“我已经对所有抗生素过敏。再也不能使用抗生素了。”








2.牛肉


信不信由你,超级市场的食品,90%都含有玉米或大豆的原料。玉米对于我们,是可以制成食物的万能原材料,而对牲口,亦是有效。




本来是该好好吃草慢慢成长的牛,现在几乎全部被喂了玉米。因为玉米的廉价,还因为玉米能使牛长得更快。同时,正因为有如此众多售价低廉的玉米做牲口饲料,肉类的价格才得以降低。




但违反事物本身的自然发展,通常是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牛的胃部构造原本就是为了消化草而形成的,但用玉米饲养牛,使得牛体内的埃舍利希氏大肠杆菌增加,而这些细菌会因为持续的增加而引发变异,导致了新菌种“0157-H7型埃舍利希氏大肠杆菌”的出现。这些细菌易导致牛生病甚至死亡,而人吃了这种病牛肉,也大大增加了生病和死亡的危险性。




而且这些牛成天待在满是粪便的牧场里,只要有一头牛感染了,其他牛也会感染。当它们送去屠宰时,粪便粘它们的皮肤上。你不能保证每一头牛屠宰公司都会精细处理,所以牛肉制品粘上粪便不是没有可能,因此送入你口中的肉类也会这样被带有细菌的粪便所污染。




曾经美国有一2岁儿童由于牛肉堡中的大肠杆菌致死,令人心痛不已。此事的败露,也让美国不得不召回140吨碎牛肉。




事实上,只要让牛暂停大概一周玉米饲养,改换青草,它们就能排出体内大部分的埃舍利希氏大肠杆菌。但食品巨头根本不会考虑从生产系统上解决问题,而是寻求科技改良以便玉米饲养继续存在。但是食品加工厂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科技运用于食品生产过程,其实则是成为了有害微生物的感染和传播的“帮凶”。




就这样,在30%的耕地被用来种玉米的美国,大型跨国公司为了自己的利益,通过其强大的资本游说国会,仍就大量生产廉价玉米并随心所欲地决定这些玉米的用途从而获得利润最大化。



3.猪肉


猪肉,也是一个不得不提及的话题。美国猪肉市场由为屈指可数的几家大公司垄断。美国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允许使用瘦肉精的国家。




瘦肉精可以使动物增加10%的瘦肉,使价格提高,从而供应商利润增长。瘦肉精在肌肉组织残留要比在内脏中的少得多,所以西方人基本不吃猪的内脏,而华人则多爱食用。人食用含瘦肉精的猪肉内脏,易造成心跳过速,肌肉颤抖,头晕恶心,腹泻呕吐等症状,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危害更是尤为厉害,严重者易产生猝死可能。


美国最大的屠宰厂位于一个叫塔希尔的小镇, 这里每天有32,000只猪被屠宰。这些工厂每小时要处理2000头猪,里面的工人们因为整天处理内脏,跟血、粪便、尿接触,他们的指甲,还有其他地方都被感染了。




肉类生产现在是美国最危险的工作之一。肉类供应商现在还雇佣了一批新的移民工人,包括非法移民和新近从墨西哥移民到美国来的人。多年以来,政府对肉类供应商这种招聘非法劳工的做法视而不见。




但是现在,当反移民运动兴起,政府就开始采取严厉手段,不是对付食品公司,而是对付工人。移民局的大队人马荷枪实弹赶来押走成批的这些肉类供应公司的工人,却完全没有碰与此有牵连的管理人员。这些工人在这里工作了10~15年,生产了大量肉制品,如今却像罪犯一般被抓走。


所有发生的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字:钱!




垄断全国80%的四大肉类供应商,一环扣一环,一步一步实现其成本最小化,利益最大化。


让农民用统一化的生产方式在最短的时间内生产出最多的肉,再在加工环节上雇佣廉价劳工及简陋配置以压缩成本,与食品监管部门狼狈为奸(1972年,FDA对食品安全检查的次数为50000次。2006年,降为9164次。),最后还有政客们,他们的任务是: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得让消费者不知情!



于是,这些危险的食物,以低廉的价格大量流入市场~




所幸的是,该纪录片上映之后引起巨大社会反响:


许多人参与到不吃快餐牛肉的行列,也有更多的人积极宣传这些真相。曾超过10万人签写请愿书,要求在政府资助的学生营养项目中移除垃圾食品和苏打水。


而在2011年,奥巴马还亲自签署了关于“政府有权取缔不合格食品工厂”的法案。而法案的前身,正是另一部一直没有被通过的法案,以那个吃了毒牛肉汉堡而逝去孩子命名的“凯文条例”。




美国虽然号称法制健全,但商人重利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在如此注重利益的资本主义世界,监管部门“退居二线”也是常有的事。


近年来美国发生的著名食品安全事件回顾:




1.2006年“带菌菠菜”事件:

2006年,发生在威斯康星州的“带菌菠菜事件”震惊全美,大肠杆菌使26个州200余人感染生病,其中3人死亡。疾病是由于O157∶H7大肠杆菌引发,根源是袋装菠菜。


2.2007年““沙门氏菌”事件:

2009年1月,美国一家花生公司因在其一批花生酱中发现沙门氏菌而遭受指控。自2008年年末至2009年3月初,沙门氏菌已经导致9起死亡案例,另有677名来自45个州的受害者。因生产条件不够卫生而引发花生酱带有病菌的事件时有发生,因为很多花生制品在购买后即可马上食用,但如果最初的加工程序有误就会造成病菌的快速传播。


3.2010年鸡蛋召回事件:

2010年8月,美国全国范围内爆发的沙门氏菌病毒被归咎于地处爱荷华州的两大鸡蛋厂商身上,莱特郡鸡蛋公司和希兰代尔农产双双主动召回了5亿枚问题鸡蛋。早在6月至7月期间,疾病防治中心每周都会接到200多份病例,比历史同期的平均水平还要高出4倍。在一项旨在降低沙门氏菌的新鸡蛋安全法实施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两大厂商召回的鸡蛋隶属于24个品牌之多。


4.2014年“赛百味”事件

2014年美国知名食品品牌Subway被披露,其三明治面包中含有一种名为偶氮二甲酰胺的化学添加剂,而这种作为面团改良剂使用的化学物质,同样用在皮鞋塑胶和瑜伽垫等化学品中,以增加弹性。


5.2015年Blue Bell李斯特菌事件:

2015年4月9日,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宣布,美国至少8人因食用美国Blue Bell公司冰淇淋产品后,感染单增李斯特菌而患病就医,已经导致3人死亡。


6.2016年冷冻蔬菜李斯特菌事件:

疑受李斯特菌感染,总部位于华盛顿州帕斯科市的冷冻食品品牌CRF Frozen Food于近日在美国和加拿大召回 15款冷冻蔬菜包装,其中包括全美各大超市售卖的多款。


美国总感觉自身农业现代化程度高,监管环节法律完善,完全可规范各种食品添加剂或激素的使用剂量与范围,而不必彻底禁止。但是庞大的食物生产线都被少数几个利益至上的巨头公司所操控,处心积虑地节省其所谓的成本,谁又能保证食物的供应链条中每一环节都不会出错,或是出错了也不会刻意隐瞒真相呢?


(特此声明:本文仅为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关注走进美国,我们用心推送北美最实用资讯


走进美国 CheerinUS.com

美国旅游、购房、买车、投资、教育

本地商家黄页、分类信息、社区论坛


投稿 / 合作 / 广告:

[email protected]

微信联系人: zoujinmeiguoqun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