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友友 | 异乡人们,何以为家?

2016年06月11日 美国中文网


提示点击上方"美国中文网"↑订阅本微信推广平台


什么叫
什么叫故乡
也许只有离开出生和成长的地方
才能找到答案
漂泊在外
“家”变成了一个遥远却又亲切的字眼
在忙碌而充实的日常中
它被妥帖收纳
偶然闲暇或困倦之时
它又大张旗鼓地涌上心头
家对异乡人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有一个人
用音乐给出了独一无二的答案
他曾为8位美国总统演奏
奥巴马称他是自己见过“最快乐丰富的人”
乔布斯为他的音乐热泪盈眶,赞叹此曲只应天上有
他是世界顶级大提琴家
马友友
他的答案就是
丝绸之路音乐计划 
不少华人对马友友最深的印象也许来自于《卧虎藏龙》中千回百转、大气磅礴的配乐。其实,这位生于法国巴黎,长于美国纽约的华裔大提琴家从未停止在艺术中探索的脚步。
图片来自《陌生人的音乐》预告片
常年奔波于世界各地演出,“我在世界上究竟处于什么位置?文化归属何方?家对自己的意义是什么?”这些问题常常萦绕于马友友的脑海。
2000年,马友友发起丝绸之路音乐计划借此将来自二十多个国家,不同种族和文化背景,演奏不同民族音乐的音乐家们集结在一起,以乐会友,走遍世界各地。
这段独特的旅程被奥斯卡获奖导演Morgan Neville记录下来,成了讲述世界顶级华裔大提琴家马友友与他的丝绸之路音乐计划的记录片《陌生人的音乐》,6月10日起在北美公映。

6月6日,《陌生人的音乐》在纽约首映。首映式上的马友友谈笑风生,见到熟悉的华人面孔还兴奋地用中文打招呼。


“面对恐惧,有些人会筑起高墙。而我们在丝绸之路计划中做的则是搭建桥梁。我认为搭建桥梁是更好的方法,因为这样你会寻找到创造、革新和理解的机会。害怕的对立面是爱。每个音乐家在演奏前都会感到一丝恐惧,驱散恐惧的唯一方法,就是了解你关心和深爱的东西,这样你才能上台与听众分享你的感受。”
本片导演是曾曾凭《离巨星二十英尺》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导演的Morgan Neville。
Morgan Neville与马友友
在《陌生人的音乐》中,Morgan Neville结合个人专访、现场表演和历史影像资料记录了这一跨越全球的精彩旅程。

Neville说,马友友原本是希望他拍摄音乐会,但长谈了丝绸之路音乐计划后,两人一拍即合,就此开始了长达四年半、跨越7个国家的跟踪拍摄。
我乐于拍摄对事业有激情的人,这是一群我所能想象的最棒的音乐家。我去了很多之前没想过会去的地方。比如约旦的难民营、西班牙,有很多动人的故事。
参与丝绸之路计划的艺术家们虽来自不同国家,讲不同的语言,演奏不同的乐器,却都因坎坷的个人经历对继承传统和跨文化交流有执着的热诚,被马友友称为殊途同归的兄弟姐妹。
曾是中国皇室尊崇的传统琵琶流派嫡传弟子的吴蛮1990年移居美国,在不知琵琶为何物的社会中,从唐人街表演起步,尝试与西方各派乐队跨界合奏
伊朗的Kayhan Kalhor在革命中失去自己的家人朋友,为避难背起乐器卡曼贾离开故土四处流浪
叙利亚的Kinan Azmeh在纽约最高音乐学府求学,911事件后体验阿拉伯裔人民所受的歧视,时刻为动乱中的祖国人民痛心
西班牙人Cristina Pato的家乡文化丰富深厚,却因落后的经济被边缘化……
几位艺术家历经艰辛,却不约而同在远离故土的旅程中将自己文化中的传统音乐传播海外,并因此成长为世界乐坛顶尖的巨星。他们将这一精神带到丝绸之路合奏团中,与音乐学者、民族志研究者、人类学者探讨丝绸之路的音乐历史,打破思维中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高雅与民俗的标签化对立,在碰撞中磨合出前所未有的美妙和鸣。
这个项目更激发艺术家们去挽救更多濒危的民族传统音乐,关怀苦难中的人民,音乐因此迸发出继承传统、融合文化、重塑希望的强大力量。
 
至此,困扰马友友与这些异乡人们的问题终于有了答案:
家即是你不需为自己对它的付出做解释的地方
《陌生人的音乐》
纽约上映院线
Lincoln Plaza Cinemas
Angelika Film Center

♬送票
♪ 丝绸之路音乐计划时马友友何时发起的?
♪ 家对你的意义是什么?

留言告诉我们你的答案,我们将从中抽取三位,每位将得到两张《陌生人的音乐》电影票





(转载请注明美国中文网)

微信号:美国中文网
长按指纹扫描关注“ 美国中文网”


点击左下角查看

《陌生人的音乐》预告片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