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清华学霸、外资顶级投行banker,毅然跳下“金字塔”,开创属于自己的人生!

2016年06月02日 生命真谛


谈婧Maggie有这些标签:

清华学霸、外资顶级投行banker、Uber COO、回家吃饭联合创始人。


但也可以这样描述她:

航海爱好者、资深吃货、文艺青年、Uber亚洲第一女“车头”、放弃MIT MBA Offer、做过Uber所有职位、从又当HR又当PR开始的创业者。



谈婧Maggie目前身份:“回家吃饭APP”联合创始人


她所经历的,比许多同龄人多很多。

Maggie述说如何一路走来:

投行,跳下金字塔


为了获得大家的认可,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我就非常听话和努力,一直是第一名,高中的时候获得了数学竞赛的一等奖以后就保送到了清华,在清华我也是一个表现优秀的学生,成为了年级第一个获得了全球顶级投资银行的offer的学生。整个的人生轨迹一直都是“第一”模式。


加入投行以后,我成为了一名光鲜的banker,走上了大家都认为成功的金融之路,操作了很多非常大的项目,但实际上,在投行工作的几年里我却越来越感到痛苦。投行的几年工作经历,可谓是我的一个“失败”。


首先,这份工作其实不是我最想做的,我热爱旅行和探寻,我喜爱探寻事情的真相和原理、喜欢探索不一样观点和文化,而这一切banker的工作都不能带给我。对于这份工作我并没有强烈的热情,所以我也做不到最好,但是我又不愿意放弃投行很好的薪水和social status,在这两者之中我纠结地很痛苦。


更让我感到心虚和痛苦的在于,我觉得自己每天的工作就是做excel、打电话等其实并不那么复杂的事情,我觉得自己是没有能力的,我很担心自己离开投行以后一无是处(因为我就只会做表、打电话、写报告),但是也不知道自己未来应该往哪里去,我觉得自己在投行很失败。整个的在投行的这几年,我就像站在站在高高的金字塔上面,摇摇欲坠,觉得随时可能会掉下去,但是又不得不坚持。


申请MBA,成了从这个金字塔上跳下的一个契机,在申请过程中,我开始重新反思自己的人生和工作,在申请同伴、娟娟、劲波的敲打和鼓励下,我逐渐地意识到了自己的局限和障碍在哪里,我以前的这种想法其实并不正确。在这份释然下,我重拾了信心,申请到了MIT,也拿了哈佛的面试,也开始真的想去尝试一些脚踏实地的机会。


通过朋友介绍,我加入了当时全中国只有8个人的Uber,从投行金字塔上跳了下来,defer了MIT一年。我成为了一个什么都没有的人,我想在这一年,真正开始脚踏实地、重新开始学习和成长。


这次“失败”之后,我没有了束缚,再也不怕重新开始,心态也更看得开了。而曾经我不认可的投行工作,在之后显示出了它巨大的价值。


Uber,最接地气的实战




我是作为上海铁三角之一加入的Uber(注:Uber的每个城市都会派驻三人形成开拓团队),我们互相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工,手下也没有人,一切都要靠我们自己。


我第一天的工作就是拿着Excel表格给司机算钱,第二天则是拿着一堆手机去刷机,第三、第四天和司机各种套套近乎。。。和投行的工作相比,这份工作显得要多Low有多low。但这些事情让我觉得真的很开心,以前我特别害怕自己取得的成绩是运气或者其他因素,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我心里特别扎实,因为是我能够做好的事情。就这样,我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地建立起了自己的自信,一种真正的自信。


而做banker时候的体系化、计划性、未雨绸缪的思考方式和强大的执行力,在这里显示出了巨大的优势。


在Uber我被称为“亚洲第一女车头”,我负责管理司机的运营,在Uber的前半年的时间里,我采用了每场不超过8个人的形式去面对面给司机培训,我大概培训了有一百多场。在这一百场的培训里面,我进行了很多实验,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做法,不同的卖点,甚至是不同的笑话去观察司机的反应,逐渐的总结出来一套能够去推广Uber的方式。第二年我们就做出了纯线上自助培训平台,还带出了很多能够独立负责培训的实习生,这一套培训流程对于后来Uber在全国的推广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在业务量还不那么大的时候,我还是和以前一样,每件事情提前三个月、承载量按照现有量乘以十来做准备,培养很多能独当一面的实习生等等。所以当Uber在中国出现十几倍业务增长的时候,上海部运转非常流畅,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投行锻炼出来的强大执行力,让我可以做到过年七天时间里就带一个实习生,跑了四个social media campaign,将Uber的业务量在过年期间变成了七倍,新年以后业务量直接全球第一;我也曾经在3-4个月时间里连微信都没有时间回,往返于美国和中国,一人做了12个项目,可以说是“杀红了眼”(一般别人一年就做一个项目)。之后在两年不到的时间里,我就被升为了Uber中国区COO。


在Uber接地气又自由度很大的工作中,我清楚地看到了曾经投行工作的价值,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真正自信,人的状态也变得很不一样。我觉得自己其实也可以创业,也想去一个更大的平台带给社会更大的价值。在各种机缘巧合下,我这个资深吃货加入了回家吃饭,成为了联合创始人,成为了一名互联网创业者。


回家吃饭,边装零件边往前跑




在回家吃饭创业的过程中,我更加体会到,其实很多事情并不一定是全部准备好了才能实行,能够边装零件边往前快跑才是做成事的常态。


加入回家吃饭的时候,我有半个月时间全职做HR,从零开始做猎头,从零开始招人,2个月以后我们就开始做marketing,我写了第一篇稿子,和刚毕业的一两个人一起做social media。当逐渐凑成了一个勉强跑起来的队伍之后,我们马上就开始做投放,零件还没组合好车就已经要开始跑了。


做投放的时候,以前做banker时的经历又有了帮助。在banking中,有一个概念是基石投资者(Corner Stone),意思是卖股票的话如果有credit的人先投资你,就会给市场带来信心,从而带来其他投资人的跟进。对于回家吃饭的投放,我也用了一样的思路,我选择先去找有战略眼光的机构投资者谈,过程不容易,但还是成功了。最后结果是我们打了一轮业界最高水平的媒体战,一下子就有了知名度。招人和PR的工作也就开始顺利起来,在一年多时间里,我们的团队越来越大。


执行者到管理者的转变




回想这两三年,整个过程中我最大的一个转变就是,从管理者到领导者的角色转换,从professional做事到创业的转换。


以前在Uber的时候虽然自由度大,但其实更多是在做事,不是一个管理者。开始做回家吃饭以后,我发现做事和带团队完全是两个概念。


做事,单打独斗就行了,把自己事情弄好,确保有个progress on track,协调各个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关系就不会做差。而带团队的时候,我会发现每个人的出发点是不一样的,哪怕一个事情再正确,根本上还是要把团队做好,是要去满足每个人的需求点。团队的人和人之间的沟通通畅和几个人不同function之间的协调都很重要。


这也让我改变了一套思维方式,我开始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来带团队,充分调动每个人自身的能量,让他们拥有ownership。现在,我的工作基本就是定战略、抓节点,具体事情都是手下自己弄。


professional做事和你是一个owner也是非常不同的。professional工作,比如投行,业绩就是看KPI,创业则是会让一个人有ownership,人需要去做决定,每件事情可以不断做很多决定,这就能激发更多潜力。但创业的整个模式是没有借鉴的,我总是需要自己想,这是一个非常烧脑的过程,甚至有时候让我半夜两点打开电脑写下在脑中一闪而过的思路。


我乐在其中,有的事情,想做就别多想,直接去做好了。


小编和Maggie有过一些交谈,但当初只知道Maggie是清华出身、“回家吃饭APP”创始人,已经觉得她很厉害,后来才发现Maggie远比我想象的还要优秀!但相处时又是极其随和、平易近人,所以说,真正有聊的人,是深藏不露的!


从一个根正苗红、听话而保守的优等生,到现在敢想敢做、敢于承担失败和风险的创业者,人生的变化永远无法预测。不断寻找自我价值的过程,就会使人变成一个越来越明晰的人。


你也一样可以!


最后,送给大家Maggie的“经典名言”:


前方是一片蓝海,脚下是蓝色的跑道,明天又是新的征程,奔跑吧,骚年们!#work hard, have fun, make history#


福利:


谈婧演讲:一个吃货女创客的作业本




点击“原文阅读”,可查看演讲全文!


资料来源:BeBeyond,一刻Live

责编:三米






欢迎踊跃投稿!我们会给予一定的报酬!请直接留言至微信公众号,或发送稿件至[email protected] (注明“生命真谛”栏目)


关注“生命真谛”,思考生命的真正意义:

生命真谛

微信ID:TrueLife_Acnw
长按二维码关注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