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都是成功者,却也曾败在高考上 | 名人的高考轶事:人生的高度,从来不取决于高考

2016年06月09日 澳大利亚留学生服务中心


戳上方蓝色字体即可关注我们哦~


ACIC Melbourne祝各位端午节安康!




今天,全国高考又一次落下帷幕。有人说,高考很公平,它给了莘莘学子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不问出身出处,自有成绩说话;有人说,高考很残酷,一次小小的失误,让十余年的努力付诸东流……


其实,高考只不过是一次考试,它既不能完全概括你之前的努力,也不能决定你的未来。因为,人生的高度,从来都不取决于高考




余华:读卫校做牙医写小说



余华参加了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一次高考,不过他落榜了。


余华在《十九年前的一次高考》一文中写道:“高考那一天,学校的大门口挂上了横幅,上面写着‘一颗红心,两种准备。教室里的黑板上也写着这八个字,两种准备就是录取和落榜,一颗红心就是说在祖国的任何岗位上都能做出成绩。我们那时候确实都是一颗红心、一种准备,就是被录取,可是后来才发现,我们其实做了后一种准备,我们都落榜了。”


后来,余华在卫生学校读了一年,被分配到小镇上的卫生院,当了一名牙医。空闲的时候,余华呆呆地望着窗外的大街,突然不知前途在何处。就在那一刻,他决定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开始写小说,终于写出了《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以及后来的《兄弟》



罗中立:考区最后一个报名的考生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的消息传遍大江南北。“刚得到消息的时候也没怎么激动,当时我正准备成家呢,白天去山里买木材,晚上手工做家具,顺便画一些连环画,在县城也小有名气。身边的小同学都去报名高考,一些画得差的干脆拿着我的画去报考。”罗中立回忆道。


报名截止的那天傍晚,罗中立沿着大巴山脚下的周河,走了20里路,才来到县城,可白天报名已经结束。他来到招考老师的招待所,找到招生办的老师,好说歹说才让他们‘看在川美附中的面子上’,临时在报名表上添了个罗中立的名字,于是成为考区最后一个报名的考生


罗中立喜欢用“阴差阳错”来感叹自己的人生道路。就如同三十年前的那个夜晚,他在女朋友的劝说下,极不情愿地沿着河边走了20里路来到县城,挤上了高考报名的最后一班车。三十年后,他已是当初自己报考的这所西南重镇美术学院的院长。



钱锺书:数学15分也考入清华




1929年夏,钱锺书以外语和国文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清华大学,国文特优,英文满分,才华之优轰动整个清华。虽然数学只考了15分,但他的总分在清华大学正式录取的174名男生中,位列第57名。要不是校长罗家伦赏识钱钟书的国学和英文,竟要被拒之门外了。 


据《国立清华大学历年招考大学本科学生录取标准》刊载,1929年清华大学录取大一新生的总平均成绩为40分以上。可见,当时清华招生考试试题难度较大,考分处于40分以下的大有人在,钱锺书的数学考15分,不过是其中之一而已。




臧克家:数学0分,作文98分




1930年,臧克家以数学0分、作文最高分考取了国立青岛大学(今山东大学前身)。此时,臧克家已在青岛大学补习班学习了半年,是因病辍学后重考。当时闻一多为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新生入学考试的语文试卷他出了两道作文题,一题是《你为什么投考青岛大学》,另一题是《杂感》,考生可任选其一。


臧克家两道题目都做了,其中《杂感》只写了三句话:“人生永远追寻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作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正是这三句话打动了主考官闻一多,获得了最高分——98分。


闻一多先生极爱才,在其坚持下,破格录取了臧克家,成就了一代杰出诗人。




马云:豪气冲天要考北大,数学成绩就1分




1982年的时候,18岁的马云迎来了生命里的第一次高考。不过马云并没因数学不好而退缩,反而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举动,因为在他的报考志愿表上赫然写着:北京大学


当那年的高考成绩出来以后,马云也算创造了个小奇迹,他的数学成绩是——1分。


心灰意冷的马云和他一个表弟一起去宾馆应聘服务生,结果因为长得有点儿歪瓜裂枣的意思,愣是让老板给拒了。没办法,他通过找关系,才做了一份给出版社送书的活儿。也许一辈子也就这样了吧。


但是这时候路遥的《人生》改变了马云的想法,马云开始了艰苦的复读,并在19岁的那一年,再次走进了高考的考场。不过他的数学成绩嘛……高考成绩出来以后,马云的数学成绩实现了同比1800%的迅猛增长——19分


马云又开始了一边打工一边复习的日子。就这样,到了马云20岁那年,他毅然参加了第三次高考


在考数学之前,马云背下了10个基本的数学公式,考试开始以后就一个一个的往公式里套。用这种独门绝技,马云这次数学的考试成绩还真就及格了——79分。


虽然马云这回数学成绩大幅提高,不过他总分数比本科线还是差5分。马云心想,有个大学上就不错了,管他是本科还是专科,也算圆了自己的一份坚持。就当马云准备进杭州师范的时候,又发生了一件事。


那就是当年杭州师范英语系由于刚升到本科,以至于报考的学生竟然不够招生数。于是校领导做了一个令马云感觉是天上掉馅饼的决定,那就是让几个英语成绩好的专科生直升本科。于是,英语成绩很牛的马云光荣的以本科生的身份踏进了杭州师范。




马化腾:放弃天文梦选择计算机




马化腾曾经在接受采访时回忆道:


“我原来是准备走天文方面的路。经常想很多自然科学的东西,研究什么特异功能。1986年的时候观测哈雷彗星回归,我用学校的器材拍一些彗星的照片,我是当时深圳中学第一个找到(哈雷彗星),还去写观测报告,得了一些奖,获得几十块钱的奖励。还得到了参加观测比赛的机会。后来因为当时要考高中了,到海南的观测我没有去成。”


“考大学的时候,我问老师天文系毕业后的职业,当时只有南京大学有天文系,我了解到基本上那时候去天文台的少,很多都是去当地理老师。当时就觉得,别搞不好变成去当地理老师,后来又刚好开始接触到计算机,就觉得这个也挺有兴趣,那时候就考到深圳大学计算机系。毕竟天文太遥远了”。


马化腾在深圳大学计算机系求学期间成绩总是在前五名,他也渐渐地在编写软件和研究计算机网络中体会到了乐趣。马化腾表示自己学习编程 的方法其实是“用最笨的方式去领悟”——用抄代码来培养感觉


在大学里面,马化腾也并不是核心,技术也不是最强的一个,然而马化腾会找到比较互补的一些伙伴做成一些事情。马化腾看问题比较中立,但他会尊重比他强的人的意见。




李彦宏:从戏曲少年到高考状元




生于山西阳泉的李彦宏并不觉得自己小时候有多么大志向,像所有心都玩野了的孩子一样,每天看上去也都是忙忙碌碌的,但都不过是在“随大流”罢了。


父亲常常带李彦宏去看戏曲电影,为他还一度迷上了戏曲。他的舞台很小,只是家里的那张床。他常常把床单围在腰里做战裙,拿一根棍子当枪耍,一个人不断亮相。山西阳泉晋剧团招收学员时,他去了,剧院老师从一招一式中看到了一种灵气,决定录取他


但李彦宏对戏曲的兴趣很快就淡了。李彦宏的大姐在刚刚恢复高考的那年就考上了大学,引得四邻艳羡。相比于学戏,上学因为正统而更具有吸引力。


19岁的李彦宏考取了山西阳泉市的高考状元。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高中时参加全国青少年程序设计大赛的他,毫无疑问地喜爱计算机,但是第一志愿却不是北大计算机系,而是信息管理系,因为他考虑到:将来,计算机肯定应用广泛,单纯地学计算机恐怕不如把计算机和某项应用结合起来有前途




丁磊:第十名现象




1986年9月,丁磊考入浙江省奉化中学学习,成为当时高一(2)班56位同学中的一份子。


在同班同学的回忆中,当时丁磊学业平平,入学时在班内的排名只有四、五十位。“可喜的是,每次考试,他的排名总有进步。不过最好也只在第十至二十位之间,从来没有杀进班级前十名更别提在年级内的排名了。”


3年后的高考,丁磊交出的成绩同样貌不惊人:他以高出重点分数线1分的成绩有幸被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录取。只不过,这是丁磊喜欢的大学,他很早就被西部这所藏着大量电子类书籍的高等学府迷住了。


“教育界现在正热衷探讨‘第十名现象’,说的是,在一个班级里,学习成绩排在第十位上下的那几个,有望成为日后最出人头地的一个。我现在想想,丁磊这个个例也是符合‘第十名现象’的。”老同学这么评价他。




张亚勤:12岁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




曾任微软全球副总裁的张亚勤高考之路多少有些曲折。


距离考试还有两个月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这天,正在家里看书的张亚勤突然右上腹部剧烈疼痛,冷汗直流。到医院一查,诊断是劳累过度引起的急性肝炎,必须进行住院治疗。住院就意味着要放弃当年的高考。母亲安慰他,说他的年纪还小,可以迟一年再考。但张亚勤生平第一次反对母亲说:“不行,不考就等于彻底失败,一定要考。”母亲拗不过他,就这样,在医院的病床上,伴着消毒水的味道,张亚勤一边输液一边学习,准备高考


有惊无险。1978年7月,12岁的张亚勤和全国的600万考生一起走进了高考考场。


一个月后,高考成绩公布,尽管张亚勤的成绩十分出色,但比当年中国科技大学在山西省的录取线还是低了十分。就在他以为自己要和中科大失之交臂的时候,三位华裔科学家的一个创举改变了他的命运。


1978年3月,李政道、杨振宁和丁肇中联合倡导在中科大创建首期少年班。少年班有一个独立于高考之外的招生考试。


这时距离少年班考试只有差不多两个星期了,考试报名已经接近尾声。 那时候的少年班不像现在是统一报名,而是推荐报名,由老师推荐到学校,到市里,再到省里,一级一级上报。到真正报名时家人才知道报名程序,而这时候老师已经将考生名单上报了。离考试只有几天时间,报不上名,就意味着之前的所有努力都功亏一篑了。


张亚勤没有放弃,他和母亲直接找到了省招生办。由于时间仓促,他连考试科目都不知道,只能借来一些很老的习题集翻看。


张亚勤当时已经闻名山西全省,如果他能成为少年大学生,也将是山西省的一大荣誉,所以当母亲带着他向招生办主任说明情况后,对方马上爽快地答应将张亚勤的名字加进考生名单。


7月的一天,张亚勤领到了梦寐以求的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录取通知书。人们争相传颂着这个奇迹——“12岁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 。




白岩松:从全班倒数第二到高考第八




整个高一高二,白岩松在老师眼中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差学生,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最惨的时候,混到全班倒数第二。”直到高三,到了“之前陪你玩的同学都跑去复习”的时候,白岩松才意识到“是该冲刺了”。接着,他用了一年的时间,从倒数的位置追到了全班前10


白岩松有着独特的学习方式和规划,他把需要复习的书全都钉在一起,然后计算着日子,每天需要看多少页,到高考前,白岩松把复习资料从头到尾看了4遍。后来,他以全班第8名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广播学院


白岩松曾对母校的师弟师妹说:“为了让别人看到你卓越的才能,你必须先拥有优秀的成绩如果你说,我现在有很多卓越的才能,只有学习成绩不好,那么,在目前这个年龄段,你就拥有不了让别人接受你的机会。所以,我们要清醒意识到,在我们读初中、高中、大学时,我们的才能要通过我们的学习成绩去展现出来,尤其在高中阶段。”




俞敏洪:英语40分钟就交卷考95分




复习了10个月左右,俞敏洪参加了1978年的高考,英语却只考了33分。


1979年,俞敏洪再次参加高考,他的总分过了录取分数线,但英语只考了55分,而常熟师专的录取分数线是60分,结果再度落榜。


1980年的高考开始了,英语考试时间是两个小时,俞敏洪仅仅用了40分钟就交了卷。俞敏洪的英语老师大怒,说今年就你一个人有希望考上北大,结果你自己给毁了。他认为俞敏洪这么快就交卷,肯定没有考好。


但是分数出来以后,俞敏洪的英语是95分,总分387分。当年,北大的录取分数线是380分。填志愿的时候,老师对俞敏洪说,如果你想上北大,语文一定要及格,不然北大不会要你,但俞敏洪的语文是58分。俞敏洪不敢下笔填北大,还是老师帮他填的志愿。


录取通知下来后,俞敏洪一看是北京大学,当时就乐疯了,和两个考上大学的同学一起,跑到马路中间又蹦又跳,连大卡车都停下来了。




史玉柱:高考状元数学差1分满分




从初中开始,到18岁离开故乡,史玉柱不为了什么,就为几个要好的同学都去爬山,大家都爬山,我不去爬山,觉得好像太另类,就养成爬山的习惯。


初二之前,史玉柱成绩不好,贪玩爱看小人书,经常被妈妈训。1977年恢复高考,让史玉柱开始认真学习。此前,他高中毕业就“下放”了。


18岁之前,史玉柱随父亲两次见识过大上海的繁华,基本印象是“太大了”。最深印象是南京路上24层的国际饭店还有外滩,外滩的楼和怀远的楼是不一样的,非常洋气。


1980年,史玉柱以全县总分第一,数学119(差1分满分)的成绩考入浙江大学数学系。但在浙江大学数学系刚过了一学期,史玉柱就放弃了成为陈景润的理想。


“从图书馆借到《数论》,看了之后,我才了解到数学是那么的难。”和周围同学比聪明也让史玉柱压力很大。“尤其是长江以南的,成绩好的并不想上清华、北大,都去上了浙大,所以,我们那个班里聪明人太多,学习好的也太多了。”


我很想做成一件事情,但是很早地我又意识到我做不成这件事情,这是我理想破灭的主要原因。理想破灭后的史玉柱开始跑步,培养各种爱好。他每天从浙大跑到灵隐寺,18里,然后,再跑回来,坚持了四年。




徐静蕾:当年超水平发挥



“1992年,我报考中央戏剧学院舞美系化妆专业,没成。出来的时候遇上一位导演,把我误认为是表演系的学生,这使我猛然动了上北京电影学院的念头。”


“专业考试时,老师让我表演两个小品。一个是命题类的,题目是《二楼的女孩爱上了一楼的男孩》。我和同学设计的情景是,我刚搬到二楼,突然楼下的男孩来敲门,他说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就让我告诉他,我当时有点烦他。后来在我收拾屋子的时候,发现一只老鼠,我大喊了一声后,男孩就来了,再后来的事就是像题目里说的那样了。这个小品主要是讲人与人之间要多一些善意,这样才容易相处。”


“另一个小品是语言类的,要求我在表演时用到‘是你,是我’。我当时就假装在一个有电视的橱窗前停下来看电视,旁边有一个人一直在挤来挤去,我就瞪了他一眼,谁知道他就是我在电视里看到的那个人,然后我就说“是你”,和我配戏的那个同学接着说了句‘是我’。”


“当年和我搭档的两个考生和我一样,最终都考上了,但他们都是有一些经验的演员,我能考上有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对手很好。对我来讲,那次考试真是超水平发挥。”


*本文内容转载自“文汇教育”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