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奇观:奶牛“大迁徙” 集体“放寒假”

2016年06月09日 每日新西兰


  

关注每日新西兰,随时随地第一时间了解时事动态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关注每日新西兰,你都可以得到有关新西兰的第一手信息。

在新西兰南岛旅游重镇昆斯敦以南约120公里的莫斯本地区,雪山下草甸上牛羊成群(5月26日摄)。到非洲旅游,不可错过东非大草原每年七八月份的动物大迁徙。但不为很多人所知的是,在南太平洋岛国新西兰,每年5月底到6月初,也有一场蔚为壮观的奶牛大“迁徙”。新华社记者秦晴摄

    新华社新西兰昆斯敦6月8日电(记者 田野)到非洲旅游,不可错过东非大草原每年七八月份的动物大迁徙。但不为很多人所知的是,在南太平洋岛国新西兰,每年5月底到6月初,也有一场蔚为壮观的奶牛大“迁徙”。

    在新西兰南岛旅游重镇昆斯敦以南约120公里的莫斯本地区,瑞恩农场农场主麦克向参观者介绍经营农场的经验(5月26日摄)。到非洲旅游,不可错过东非大草原每年七八月份的动物大迁徙。但不为很多人所知的是,在南太平洋岛国新西兰,每年5月底到6月初,也有一场蔚为壮观的奶牛大“迁徙”。新华社记者秦晴摄

    “迁徙”之路

    6月1日是新西兰畜牧业传统的“吉卜赛日”。它标志着一个产奶季的结束,全国绝大多数奶牛进入“干奶期”,开始休养生息,为8月份新产奶季的到来储备营养。这一天,通常也是牧场主与奶牛主联营协议到期之时,如果续约,奶牛则原地休养;如果任何一方有更好的合作伙伴,奶牛就要跟随主人踏上“迁徙”之路。

    这时的新西兰已经步入冬季。6月1日前后几日,大批需要迁移的奶牛走上公路、钻进货车,汇入人流、车流,成为交通流量的一部分。这种季节性迁移貌似吉卜赛人游走四方,“吉卜赛日”也因此得名。

    在南岛旅游重镇昆斯敦以南约120公里的莫斯本地区,从主路转入小路驱车25分钟即可达到瑞恩农场。哈米什和麦克两兄弟运营着这家多样化经营农场。

    据两兄弟介绍,“吉卜赛日”后,这家农场奶舍的工作也将暂时停歇,往日一头头奶牛排队进入奶舍,等待工业化设备自动采集牛乳的景象不复存在。一直到8月下旬,农场才会恢复往日的繁忙。当奶罐车抽取出储奶罐中最后一批鲜奶后,储奶罐将空置大半个冬季。

    由于这种“迁徙”属于农户的个体选择,政府并没有确切的统计数据,但每年上路“迁徙”的奶牛数量足以影响这个450万人口的畜牧业大国。每到此时,交管部门都会提醒:谨慎驾车、“礼让”奶牛。

    这是在新西兰南岛旅游重镇昆斯敦以南约120公里的莫斯本地区,哈米什和麦克两兄弟运营的瑞恩农场(5月26日摄)。到非洲旅游,不可错过东非大草原每年七八月份的动物大迁徙。但不为很多人所知的是,在南太平洋岛国新西兰,每年5月底到6月初,也有一场蔚为壮观的奶牛大“迁徙”。新华社记者秦晴摄

    科学“放假”

    除了联营协议到期,新西兰奶牛集体“放寒假”并非偶然。

    对于奶牛来讲,“干奶期”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奶牛妊娠后期到产犊前大约60天的停止泌乳期。为配合牧草的自然供应周期,牧民通过人为调整奶牛配种期,让奶牛的数量变化与牧草生长周期保持一致,从而衍生出整齐划一的泌乳周期和“干奶期”,保证了奶牛每年都可准时“放假”,在不影响牛奶生产的前提下,按需“迁徙”。

    据资深乳业人士介绍,奶牛在产奶期不同阶段分泌的牛奶成分和营养物质并不相同,奶牛的产奶期和“干奶期”经过人工同步,就能确保一定阶段牛奶总体成分保持稳定,更利于工业化生产和总体质量把控。

  这是新西兰南岛旅游重镇昆斯敦以南约120公里的莫斯本地区的田园牧场景色(5月26日摄)。到非洲旅游,不可错过东非大草原每年七八月份的动物大迁徙。但不为很多人所知的是,在南太平洋岛国新西兰,每年5月底到6月初,也有一场蔚为壮观的奶牛大“迁徙”。新华社记者秦晴摄

    合作分成

    同样是超大规模,新西兰奶牛“迁徙”与非洲角马迁徙的区别在于,角马迁徙受生存本能驱使,奶牛“迁徙”则是一种经济现象,体现了新西兰畜牧业的一种基本生产关系:牧场主提供草场,奶牛主提供奶牛,双方从出售鲜奶的收益中分成。

    这种合作分成形式在新西兰畜牧业中广泛存在,运转良好,合作制是新西兰农牧业最基本的特征之一。

    在新西兰,约有三分之一的牧场采取分成合作制。牧场主负责牧草种植、培育、改良和管理,牛群的所有人负责牛群的繁衍、健康、生产和更新,在市场调节机制下,牛的主人“借用”牧场主的草场资源,收益与牧场主按比例分配,激发出高效的生产力。

  在新西兰南岛旅游重镇昆斯敦以南约120公里的莫斯本地区,瑞恩农场农场主哈米什(右)和麦克(左)向参观者介绍经营农场的经验(5月26日摄)。到非洲旅游,不可错过东非大草原每年七八月份的动物大迁徙。但不为很多人所知的是,在南太平洋岛国新西兰,每年5月底到6月初,也有一场蔚为壮观的奶牛大“迁徙”。新华社记者秦晴摄

    绿色经济

    畜牧业是新西兰的支柱产业,生产水平世界领先。近年来,绵羊保有量维持在4000万头左右,肉牛和奶牛将近1000万头,是全球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畜牧业发展模范。

    不过,新西兰畜牧业也走过生态弯路,经历过草场退化的危机。如今,在政府主导的“索取有度”原则下,新西兰成功避免了经济发展导致环境退化的困局,得以保持优美的自然景观,从而带动旅游业持续发展,也给各国游客留下新西兰畜牧业绿色环保的直观印象,直接提升了新西兰出口农产品的品牌形象。

    新西兰畜牧业的核心是四个字——“草畜平衡”,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依靠的是科学规划、精密执行、注重细节、不断创新和持续投入。从剪羊毛的小型实用工具,到不断创新的示范农场,甚至最简单的牛奶采集也充满科技含量。

    在北岛怀卡托平原和南岛坎特伯雷平原两大畜牧业产区,路上会不时遇到采集鲜奶的奶罐车,车上配备了精密的测试仪器,且自带卫星定位系统。在每一座牧场采集鲜奶时,奶罐车会自动执行首次检测,即时获取各种指标数据。抵达工厂后,奶罐车内的鲜奶会自动分装到红、白两色自带芯片的试管中,详细记录采集信息,进行后续成分和质量检测。这一流程从根源上杜绝了品质作假、作弊的可能,确保食品安全。

  在新西兰南岛旅游重镇昆斯敦以南约120公里的莫斯本地区,一名参观者和农场内的绵羊亲近(5月26日摄)。到非洲旅游,不可错过东非大草原每年七八月份的动物大迁徙。但不为很多人所知的是,在南太平洋岛国新西兰,每年5月底到6月初,也有一场蔚为壮观的奶牛大“迁徙”。新华社记者秦晴摄


新人入群请长按以下二维码: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