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育界对中国学生痛心疾首:英语能力下降,批判性思维断轨,自组小团体无法融入校园

2016年11月03日 美国留学妈妈圈





瓜妈的话:今年8月,美国【国际教育家】杂志的记者Dana Wilkie 跟我做了一次采访。说是美国学校现在的招生官对招收中国学生很为难。


一方面大家出于各种考虑还是想招中国的好学生,另一方面,现在中国学生有很多问题,比如英语综合水平下降很多,中国教育背景下的能力培养和美国老师对他们的要求相差太远,还有就是现在中国学生太多,都只和自己人交往,很难融入校园生活。他们希望了解中国留学市场的人给美国招生官出些主意。


今天看到这篇文章出炉。虽然有些美国人对中国学生的理解未必100%正确,有些话也不怎么好听,但我认为,这篇深度报道总体上是有水平的,我翻译出来,希望我们的家长和国内留学业界的专家能仔细读一下。


毕竟,这是美国教育界,美国大学招生官对中国学生最新,最真实的看法和认知。



中国学生现在是成群结队地去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留学。这对国际学生的招生官是大好事,但现在我们的学校是不是过于依赖从一个国家来的学生了?各个大学怎样做才能让众多的中国留学生与校园融为一体?


 对于中国年轻人来说,在国内上个好大学,是竞争非常激烈的,很多学生就把目光投向了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希望实现他们求学和职业发展的梦想。


来自中国中产家庭的留学生一直是很多美国大学国际招生官追逐的目标,但是随着中国学生人数在美国大学校园里不断增多,随之而来的挑战也越发严重。

其中一个问题就是一些招生官为了让国际学生多元化,开始减少中国学生的招生人数。


另外,美国的招生官也不断发现,现在的中国学生在报名申请的纸上可以看着很好,但是入学以后,由于英语水平欠缺,与人沟通等软性能力不够,致使他们适应美国大学生活的过程很困难。


再有,中美两国教育体系之间天上地下的巨大差别,让招生官很难识别什么样的中国学生出国之后可以在美国大学里成功。

Benjamin Waxman,是在位于波士顿的一家帮助美国大学招生的营销公司INTEAD 的CEO。他说,美国学习很注重学生的个人文书里能够体现的个人成长和对各种新知识的求知欲,好奇心,而中国学生往往主要侧重在学习成绩和考试分数上,对个人文书没有什么要求。


另外美国学校非常看重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和推荐,而中国的老师,一个人要教150甚至300个学生,根本不可能也不愿意给学生认真写推荐信。当中国学生找到迂回的办法完成美国大学申请时,我们这些老外就反应激烈地说中国学生在申请文件中作假欺骗。


中国学生是不是饱和了?

其实有很多国家和美国大学争夺中国留学生的,包括澳大利亚,英国,法国,加拿大和德国,但美国一直是中国学生最希望来留学的目的地。


从2008年到2015年,在美中国留学生的人数增长了3倍多,已经到了304,040。现在中国学生是美国所有国际学生中最大的一个群体。


根据美国外交部文化教育处资助的一个研究项目2015年11月通过国际教育机构发表在Open Doors 上面的一个报告说,现在在美国大学里,每三个国际生中,其中一个就来自中国。


对于有些学生甚至是招生官来说,国际学生的多元化就成了问题,特别是在那些中国学生更加集中的好大学里面。


Waxman 还说,很多学校认为跟其它国家的学生比,他们目前有太多的中国学生。所以可以说,招中国留学生的最新趋势是少招中国学生。这样在美国大学的教室里,能实现更好的平衡。


Jennifer Gruenewald,是威斯康新大学密尔沃基分校国际教育中心负责国际学生学者事物的总监。从2010年到2015年,这个学校中国学生的总数翻了4倍,从49个人增加到202人。


Gruenewald 说,很多学生都跟我们说,他们不想在一个中国学生特别多的学校上学。在国际学生的招募中,我们尽量平衡像中国和印度这种需求特别大的国家,和那些需要不太大的国家和地区的学生,目的是加强国际学生的多元化。


中国学生和家长的高期望值

Tracy Ren 1993年离开北京进入南伊利诺伊州立大学学习工商管理(MBA)。如今她是【美国留学妈妈圈 – Circle of Moms】的联合创始人和CEO。【妈妈圈】是一个以中国留学家庭为目标受众的电子刊物和线上媒体,有15万多订阅者和粉丝。


对于中国家长来说,大家很看重学校的排名,并不是特别清楚什么学校更适合自己的孩子。结果是美国的很多好学校,其实是还没有抓住吸引中国好学生的机会。


Ren说,中国家长最简单直接的办法就是看【美国新闻&世界报道】的排名,希望孩子进排名靠前的学校。但是目前失望的学生和家长越来越多,一个是这些好学校越来越难进,二是进去之后,发现未必是自己最适合的学校。哥伦比亚虽排名靠前,但工程学院有可能并不那么强,另一个好学校未必有最棒的心理学系。


其实对于大多数中国学生来说,他们可以在一个一般的大学学得很好,也会很高兴,不一定人人都盯着藤校。这就要求这些不那么知名的学校的招生官能够更清晰地表达和呈现自己学校的强项,特点和价值观,和怎样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学校要强调自己不同于别人的地方,并且把详细的自己学校各个专业领域的信息提供给家长。


现在中国家长面临的情况是信息太多,太乱,各种中介,机构繁杂,家长不知如何选择,不知所措。如果一个美国大学的策略是招收更多,质量更好的中国学生,那么他们的招生官需要更明确地呈现自己学校与众不同的特点。


快速跟踪学生线索

Waxman 说,学校要想有好的招生效果,需要更好的追踪手段。让人吃惊的是,很多招生官在和中国学生家长见面之后,后续跟进做得很不好。“应该建立好的学生线索跟进系统”,他说。很多招生官去中国好像就是要去看看中国什么样子,完全忘了招募学生的原则和方法。


Samuel Vetrak 是Bridge Education Group的CEO,帮助一些美国大学招募中国学生。Vetrak 的公司总部在奥地利维也纳,在中国天津也有办公室。


他认为,在中国,美国大学要保持自己中介体系“小,集中并且能力很强”才行。


中国帮助美国大学招生的中介数量2016比2012年已经增加了26%。这种形势让美国大学招生官难以把控应该跟谁合作才能有一个高质量的中介队伍。现在在中国有1000多给美国大学招募学生的中介,他们的质量,可靠性,资质,是否有执照,大小和他们的营销能力和英语表达能力,都参差不齐。


因为这样的情况,美国大学招生官应该更经常地到中国去。中国是深深地植根于”关系“的国家和文化,面对面的沟通是什么都替代不了的,多去中国去见学生和家长比远程会议好;打电话比发邮件更有效。




第三方面试的兴起

除了用各种机构培训SAT和托福之外,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开始用机构给孩子做面试录像,然后把录像发给美国的招生官。


这种“第三方”机构的面试可以起到几方面的作用:首先这种录像面试可以帮助无法亲自面试的招生官亲自看一下学生的“真相”,这样他们可以判断标准考试分数比较高的学生是不是真的能流利地表达,而且足以参与课堂讨论。


另外,学生申请材料里面的作文如果写的很流畅而无懈可击,但他讲话的水平磕磕巴巴和作文水平不相符,这样招生官就很容易判断这个孩子的文书是中介给写的。

2016年1月纽约时报发表过一篇文章,他们采访过一个叫 InitialView 的面试公司的CEO。他说在2013年的时候,有6000多学生用了他们的面试服务,到2014年,这个数字就到了17000人。纽约时报还说,据中国的留学中介说,美国前100名的大学里超过三分之一的学校要求学生进行第三方面试。另外大学招生官现在也更多地对学生进行视频面试。


“我们发现中国留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越来越差”。Tim Urbonya,威斯康星大学学院分校国际学生部的执行总监这么认为。这个学校5,6年前只有几个中国学生,而2016年秋季已经有120个中国学生入学。“我们录取了一个IELTS 5.5 分的学生,但入学以后,我们让他进行了iTEP测评,结果他只是英语初学者的程度。我们现在加强Skype面试的分量,来确认学生的英语水平”。


其它趋势

越来越糟糕的英语综合水平并不是中国学生让美国大学招生官揪心的唯一问题。更严重的是,招生官们发现,中国学生过去在如何学习,如何考试,如何参与课堂讨论的培训上,与美国老师对他们在这三个方面的期待,有严重的差别和短路。


一方面,中国的考试体系很偏重记忆,而不是分析和沟通。在中国被个好大学录取,学生要通过高考,这个考试通常要考很艰涩的知识比如17世纪的古诗词。


另外在教育机会的选择上,在中国也比较少。学生根据高考的分数被录取到某个大学,专业也定好了。校园生活很严格,几点熄灯,学马克思和军事理论等等也都是规定好的。


教育上创造性和多样性的严重匮乏让中国学生对美国大学所要求的批评性思维,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能力准备非常不充分。


中国学生到了美国校园之后,Urbonya说,他们看起来非常愿意和需要只和其他中国学生交往。“和其他大学一样,我们也观察到一些中国学生越来越没有和其他文化和语言背景学生交往的愿望,他们更愿意和其他中国学生在一起”。


所有这些问题,不愿意和其他背景的学生交往,死记硬背式的考试方法,和缺乏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中国教育背景,使Urbonya 这样的教育者认为,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看起来不知道他们将来想做什么,同时也缺少强烈的内在热情和动力。


“我们现在已经不能用过去中国学生的模式来期望现在的留学生了– 他们数学和科学都很好,总体学术水平都很高,非常用功,非常有干劲,而且有很好的阅读能力”。Urbonya说,我们现在不能以这种眼光认定中国学生了,这就让我们的工作更加困难。


“我从1987年到2001年在中国生活和工作了14年,但现在我发现很多中国学生对待学习和生活的态度让我很费解。”


Ren 说,她努力通过她的线上【美国留学妈妈圈】媒体,向中国的家长和学生强调美国大学对于“软性”能力的要求。“现在大家谈论软实力很多 –团队精神,领导力,沟通能力,演讲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但这些能力本身很难衡量,很难被量化,这让学生和家长很困惑,甚至很焦虑。大家不太知道怎样去准备,怎样去提升。我们建议家长尽早关注孩子软实力的培养,而不是到了申请大学前再考虑。”


让中国学生融入美国校园

随着中国留学生的人数越来越多,很多大学现在都在考虑让中国学生更好融入美国校园文化的方法。


Waxman说,很多大学是依赖几个主要国家作为他们国际学生的来源的。当很多国际生都来自一个国家时,他们很容易自己聚在一起,减少了他们融入校园生活的时间和机会。


虽然他们想提高英语能力,美国大学也希望这些留学生能把他们的国际经历和经验用来丰富美国的校园和教育体验,但人的愿意和熟悉和容易交往的人在一起的趋向,往往破坏了双方美好的初衷。






妈妈圈通知 ~

如果您的孩子在美国念大学或研究生,请加入我们的 “美东”,“美中” 或“美西”的大学家长群,参与在美专业及职业规划讨论。请加好友[mamaquanzhushou]








点击左下【阅读原文】,看英文原版深度报道From East to West, Trends in Chinese Student Recruiting

Read more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