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艺术教育交流 | 当英伦风遇上中国风,武汉纺织大学师生与朴茨茅斯大学碰撞设计灵感

2017年07月02日 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


回顾


2016年5月,来自武汉大学建筑系的8名同学和1位教授来到英国的雷丁大学,和英方师生一起开展了“2016中英艺术教育交流项目”。10月雷丁大学的10名师生来到武汉大学,和武汉大学师生一起完成了最终的成品并在“时代·新世界艺术中心”进行展出。


6月17日

武汉 to 伦敦

伦敦 to 朴茨茅斯

6月18日

7月1日

英国 to 中国


今年英国文化教育协会继续得到新世界中国地产武汉区域,时代·新世界项目支持,来自武汉纺织大学的师生们6月到访英国朴茨茅斯大学,两国的师生共同参加了一系列的讲座、工作坊、实地考察和参观访问,探索衣饰作为创意传播首要方式所赋予的信息和编码,在认同和尊重两种文化中衣饰差异的同时探讨中英间在时尚设计上的共通之处。


让我们通过武汉纺织大学学生的视角一窥这次中英创意艺术教育的碰撞!


鼓励个性的发展

Bao Lei

在伦敦简短的游玩之后,我们来到了了朴茨茅斯,感受过伦敦的繁华,这里确实给我们另一种感受,美丽的海景和微风,安静舒适的环境,随处可见的海鸟,连人的步伐都变的惬意了起来。我们来到了朴茨茅斯大学,这里的环境真的非常美,如果不知道完全不会想到它是一所大学,我们见到了Susan老师,去了图书馆,见到了我的搭档,从一开始害怕讲英文,慢慢的我们从生活琐事,聊到了家庭,学习,专业。



在朴茨茅斯大学,感触最深的不只是他们校园美丽的环境,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他们体系性的完整,在Sewing room,可以从设计,制版,立裁,印花,刺绣,3D打印这些全部在一个房间实现。



这种完整性还体现在他们做设计的过程和设计的最终实施方面,做设计的过程他们会将自己的设计细化到每一个程序上,这样来看设计的过程从一开始就变得系统而完整,而在他们的作品上也体现了完整性,里布的选择与服装风格相搭配,丰富了设计细节。



在朴茨茅斯大学,经常能感受到他们对于个性的发展和鼓励,在做设计的时候,不论你的想法怎么样,老师都会支持你的想法,这让你慢慢对自己有了信心,更加释放自己的天性。设计没有对和错,每个人的想法都是独一无二的。而在和自己的搭档刚开始沟通并不顺利,头脑风暴的时间很短,我们没有办法将自己的想法和对方很好的融合,加上语音不是完全能够理解,我们都感到很无力。但是当我给他看过我的moodboard之后,她竟然自己设计出了我想要的中国元素,我们开始有了信心,慢慢交流发现原来我们的想法一拍即合,我们将用西装和中国狮子刺绣相结合,在袖子上采用朴茨茅斯的建筑形状,将中西元素碰撞和结合。



碰撞的图案

Ke Sha

印象最深的就是一天下午,Susan带着我们去了教室,然后我们看到很多很多T恤在那。衣服的图案就是黄鹤楼和朴茨茅斯的标志性建筑的结合,设计的十分别出心裁,图案结合的很完美,中间还有用繁体字写的——武汉——武汉,我真的特别感动,当两种不同国度的人交流,不同的故乡的标志性图案结合在一起,这是怎么一种幸运,怎么一种缘分,才能碰撞出这样的图案。  




当我们都选了自己的T恤的时候,我们都很开心的穿着T恤去集体照。拍完后,当我们回到教室,Susan要求我们去设计这个T恤,用任何方式,编制,破坏,改变图案,改变长度,让我们随意的做。时间特别紧凑,在很短的时间里需要把一个很普通的T恤改成另一种风格的衣服,对我来说还是蛮有挑战性的。但是当我剪掉第一块布的时候,我就突然勇敢了起来,然后很大胆的在衣服上多剪一些洞,给底下剪了一片流苏。改变了整个衣服的长度。但是我在做的过程中我感觉衣服过于单调了,然后突然想起来那个剪掉的长度可以做一个拼接,会更有趣,然后我就找英国同学借了珠针,把那块定在衣服上。最后做出来的衣服还挺喜欢的,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能做成这样真的很开心!当我们都做完T恤的改造的时候,我发现同学们的脑袋里都很有想法,很有创造力,做出来的T恤的感觉都很不一样,Susan很满意我们的表现,给我们拍了每个人穿着T恤的照片,那天真的是充满了乐趣与头脑风暴的一天。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