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才是美国 |
用亲历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美国
编辑:荔枝。
我们往往不仅把美国想象成富裕、自由的天堂,而且把那些成功移民美国的人想象成拥有高职高薪、各项福利的生活,事实真是如此吗?针对这个问题,许多美漂过或者见证别人美漂过的网友纷纷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奔跑的小小喵
“出来的人,总是要面子的,只会给国内说在美国的好,自己真正过得如何,都是不会讲出去的,不然给人家笑话,所以国内人都觉得国外很好,都想移民。”
不似早年被“卖猪仔”的中国人飘洋过海赴美只是单纯为讨生活,1979年后由中国移民赴美的家庭与个人参杂很多经济以外的原因。
有的是为了孩子 得到更好的教育机会(美国只有直系亲属可以申请其父母子女和兄弟姐妹);
有的是希望父母赴美帮忙带孩子;
有的是希望父母来申请美国的老人福利以协助他们 的生活等。
这些人的经济情况并不宽裕,他们付不起高昂的房租,于是大多数人还是居住在中国城或中国城附近的“散房”内。
赵先生在居住于旧金山的哥哥申请下,携带妻子、儿子和女儿来到旧金山。夫妇俩已是40开外的人,他们赴美的目的主要是要让儿子能在美国接受教育。
因为夫妇俩不会英文,也没有什么谋生技能,只有赵先生一人在中餐馆做杂工,一家四口“蜗居”在中国城一间100多平方英尺的简陋“散房”内。
一张双人床与落在上面的单人床已占据陋室的大部分空间,床上除了有被褥外,还有报纸、书籍等杂物。
房间只有很窄的通道,通道另一边的角落摆放着一张小餐桌和两张折叠凳,餐桌旁的墙上钉了上、中、下三行木架,分别摆了洗浴用品、小电饭锅、吹风筒等物。
架下的三个塑料钩上挂着三人的毛巾等,餐桌下的墙角倒扣着两个半新不旧的脸盆,还堆放了一些杂物。拥挤的程度令人难以相信,也不忍目睹。
目前居住在中国城“散房”的家庭多是来自中国农村且文化程度低,缺乏当地需要之工作技能的新移民,为了生存,他们只有“蜗居”在中国城狭小的散房空间内。
当他们的经济状况得到改善,譬如在别的地区找到较高薪水的工作,或是其子女参加工作后,首先想到和做的事情就是改善居住环境,迁出中国城;而他们留下的空缺很快又被别的移民家庭所替代。
中国城除这些简陋的“散房”,还有一种名为酒店,实则是酒店管理式的简陋“散房”。由于房租相当低廉,很多从中国移民到旧金山的老人选择居住在这些简陋的酒店公寓内。
这些酒店公寓并非中国城专美,旧金山其它少数族裔聚居的社区,包括越南裔聚居的田德隆区,非洲裔和墨西哥裔聚居的米慎区等也有很多类似的酒店公寓。
这些“散房”和酒店公寓别说无法和中国目前城市内的房屋比美,甚至不及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多数城镇的住房。大部分“散房”和酒店公寓的居住条件和环境十分狭小而恶劣。
有的“散房”或酒店公寓一层楼就有二三十甚至更多的住户,狭窄的过道两旁是一间间不足100平方英尺的火柴盒般的房子。
稍大的房子可 以隔出一块空间做客厅,放上一张餐桌和两三张凳子;有些房子的双人床边只能容下一张小几和两张凳子。有些房间小到连一张凳子都放不下,一进门就上床。
张先生夫妇俩在中国退休后移民赴美,张先生在中国有房产,生活也十分惬意,却因为经济以外的原因到美国。
中国的退休金不足以支撑老两口继续过舒适自在的生活,为了省钱,他们租了一间酒店公寓的一个房间。
靠墙摆放的一张双人床已占据了房间的80%空间,床的另两边形成一个L字型通道,一边放了一张小饭桌,饭桌上放着电话,另一边则是一部电视机和堆放的杂物,经常看见出入其中的蟑螂。
这些“散房”和酒店公寓内的住房没有各自独立的厨房、浴室和厕所,只能使用公用的。
各家在公用厨房内烧饭、炒菜、煲汤,然后拿回各自的家内进餐;
餐后又把餐具拿到公用厨房内洗刷;洗澡和入厕亦然。
住在这里的人们必须互相迁就、互相忍让,但矛盾和纠纷还是难以避免。
随着新移民不断涌入,中国城的“蜗居”现象只会日趋严重。这不但是华裔的痛,也是社会的痛。
旧金山是全美房租最高的城市之一,同时该市的埃利斯法案(Ellis Act)也对租户造成不便——该法案于1985年生效,允许房东驱逐房客,终止租赁。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由于旧金山华埠房屋的租金只有其它社区的1/3,这里成为新移民的最佳选择。
李明党(Lee Ming Dang,音译)一年前与丈夫带着儿子、女儿从中国移居美国。现在一家四口住在长7英尺(约合2.1336米),宽7英尺的单间里,房里只有两个凳子和一 个上下铺。
全家人只能在床上休息、吃饭与睡觉。李女士和女儿睡下床,她的丈夫和儿子睡上床。
这个小小的单间月租为300美元,即使在华埠,这都是非常低的房租。李女士说,他们一家人只能负担得起这样的费用。李女士的丈夫没有找到全职工作,现在是一名门卫,拿着微薄的薪水。
像李女士这样的情况不是个案。
很多年前,华埠的新移民都是先住在廉价单人间中,等经济富裕就搬去大一些的住所。但现在由于房租上涨且薪水涨幅有限,即使是在美国生活多年的移民也只能一直住在这种小屋中。
李萍叶(Lee Ping Yee,音译:与李明党没有血缘关系)2004年来到美国,她和家人在廉价单人间中已居住了5年。每当女儿的朋友来访,李萍叶就没有地方坐,只能站在门口。
李萍叶说,这种廉价单人间经常停电,只能等到邻居做完饭,她家才能有电,开始做晚饭。作为在美国生活10年的华裔移民,对于自己现在的生活状况,李萍叶很坦然的接受。
李萍叶表示,自己没有钱买房,甚至养育女儿都很辛苦,但只要一家人能在一起她就觉得很开心。
像很多华埠居民一样,虽然他们英语水平和收入都有限,但他们对以后的生活仍充满希望。
矩
转一个文章,《老人投奔外国的儿女的,要慎重:“卖房投儿”赴美养老的悲剧》
(文/茕茕 海海)
———————————
朱力和刘晓莉夫妇是天津实验中学退休老师,朱显明是他们的独生儿子。朱显明很争气,1997年被美国圣迭戈大学录取。
在美留学期间,朱显明和东北姑娘柳婷婷相恋,两人大学毕业后决定在美国创业。当时朱力的弟弟已经在美国成家立业。
朱力夫妇表示支持,节衣缩食,补课挣钱,尽全力资助儿子在美国亚凯迪亚市买房、结婚、生子。
作为一对空巢老人,朱力和刘晓莉的烦恼难以启齿:
这些年儿子非但没有寄回一分钱美金,结婚和生子也要老两口换些美金补贴他,一辈子的积蓄已被儿子掏空;
由于家中只剩两位老人,每天毫无生气,水管坏了、灯管坏了也得去找邻居家的儿子帮忙。
2000年,朱力又查出了心脏病。老两口经常叹息:把儿子送到国外去,是不是错了?
朱显明在美的日子也不容易。由于他学的机械专业就业率低,工资也少,生活入不敷出。而妻子柳婷婷一直没固定工作,偶尔为企业做设计赚钱。
2012年底,朱显明携妻儿回天津过年。三代人聊起了各自的艰辛都感慨万分。
朱显明告诉父母,他想创业,经营卡车租赁。可由于曾经拖欠信用卡还款,现在他和妻子无法贷款。
朱力夫妇也没什么存款,但市中心的房子价值300多万。柳婷婷说:“天津雾霾很重,医疗条件比美国差,二老在这边我们也不放心……不如跟我们去美国养老吧。”
老两口终于动了卖掉房子帮儿子创业的念头——去美国养老,不但一家团圆,还能帮他们带孩子、卖房钱帮他们解决创业资金,一举多得……
但朱力和刘晓莉还是慎重,又电话咨询在美国的弟弟,弟弟认为:“在美国养老当然不错,离我也近。不过你们先把财产分清楚,省得发生纠纷……”
2013年夏天,朱力、刘晓莉卖掉房子,把300多万房款换成美元,然后飞往美国。
朱显明住的是一套联排公寓,倒也够用。白天朱显明跑业务,柳婷婷在家画图。朱力夫妇像国内退休老人一样做饭、接送孙子上学,其乐融融。
但朱力和刘晓莉在美住了半个多月,新奇劲儿过了,开始感到诸多不便。
虽然附近也有中国人,可大家并不熟识,很难交心。以前朱力喜欢在楼下找其他老头儿下象棋,刘晓莉喜欢跳广场舞,在这边都不可能。
且他们买菜必须去超市。虽然受过高等教育,可他们的英语早已退化,只靠认识的寥寥几个单词根本没办法生存,看不懂家用电器说明书,听不懂大家讲话,没办法看电视,没办法问路,慢慢地对出门产生了恐惧。
柳婷婷性子比较急躁。一天早上她和朱显明去办事,冰箱里没有食物了,朱力随口说:“你买了菜再走吧。”
柳婷婷不耐烦地叫:“哎呀,你们不会英语就不知道学吗?谁生下来就会英语?再说你们早晚得学买菜。实在不行买点牛肉罐头凑合一下算了。”
柳婷婷走后,朱力压抑多日的火气蹿了上来。
他问刘晓莉:“咱们来给他们当保姆的?又出钱又出力还讨不到好脸色?”刘晓莉虽然心中不快,但为了避免矛盾加深,只得安慰老伴:“想跟孩子住一块儿,这一点咱们就得有心理准备。”
更让他们无法接受的是,孙子也不太领他们的情,感情也不深,每次老人对他们说话声音大点,他们就会立刻跑到妈妈面前用英语告状。
朱力夫妇听不懂嘀咕什么,但感到柳婷婷安慰孙子的时候会说自己的不好,好像他们就是一些外人。
慢慢地,朱力和刘晓莉感到在这个家里,其实比在国内更加孤独。见老伴不开心,刘晓莉无奈地提醒他:“是咱们需要孩子,不是孩子需要咱们。再说到美国来也是咱们自己的选择。”
7月的一天,朱力邀请住在洛杉矶的弟弟一家过来做客。弟弟带来几张学英语的碟片,刘晓莉让他把碟片放自己卧室柜子上,免得被贪玩的小孙子弄坏。
结果朱力的弟弟推错孩子们的房门,大孙子和小孙子在房内“嗷嗷”地叫起来,大声让他出去。
媳妇柳婷婷也在房内和孩子游戏,但她既不阻止和安抚孩子,就连向叔叔抱歉的表示也没有。
朱力气坏了,找柳婷婷兴师问罪:“不管怎么说我弟弟是他们的长辈,你是怎么教育的孩子?”
柳婷婷却反问道:“是谁没有礼貌在先?”
朱力说:“朱显明是我生的,这房子是我们掏了大半钱支援你们买的,你们创业的钱也是我们出的,我弟弟开错一个门就是没有礼貌了?”
不料柳婷婷一点也不饶人:“这就是我们不愿回国的原因,你们始终不尊重孩子,他们是全新的个体,不属于任何人。”
一直不赞成双方吵架的刘晓莉忍不住,替老伴帮腔:“孩子需要尊重,老人不需要尊重吗?”
事后,刘晓莉曾向朱力的弟弟抱怨:“柳婷婷既想享受中国式的长辈为她牺牲,又想享受美国式的自由和不负责,谁能有她鸡贼?”
弟弟一家深表理解,说:“如果你们觉得生活不便,可以把卖房子的钱要回来,重新归国养老,谁也别指望。”
朱力和刘晓莉在失落之余,心中有些动摇。此后不久,双方再次爆发大战争。
那天早上,朱力推着两岁的小孙子去买东西,没注意小孙子拆了一袋饼干。店员在监控里看到,大声制止他。
朱力深感抱歉,就像小时候训诫儿子一样,呵斥小孙子把小手伸出来,在他的手上拍了两下。不料店员立马打电话报警。朱力好说歹说,店员答应先打电话让孩子的监护人过来。
柳婷婷和刘晓莉匆匆赶来,一见面就和朱力吵起来。
朱力解释:“我这么做一是训诫孩子,二也是做给店员看的,孩子的手轻轻地拍两下怎么了?”
柳婷婷大叫:“一是一二是二,孩子吃了饼干你买单就是了,做给店员看什么?你知道这对孩子是多大的伤害吗?”
刘晓莉见朱力委屈,也心头很有气,加入争吵阵营:“我和你爸爸从小这么教育朱显明的,不也照样把他培养到美国来了吗?”
店员见双方越吵越凶,再一次电话报警。警方赶到后,做了笔录,要求他们当面和解。
为防止事情闹大,刘晓莉再一次说服老伴忍气吞声。因为两人非但不通这边的语言,连法律也不懂,根本不知自己哪一步会惹来什么样的后果。
回家后,朱力和刘晓莉拒绝和儿媳说话,也不做晚饭。
朱显明听说此事,先和妻子谈,过了会儿他到父母房间叹了一声:
“我生意焦头烂额,对你们的矛盾有心无力。我跟柳婷婷说过很多次,让她别给我添乱,她就是不听,也只能求你们做出让步。要不你们去叔叔家住段时间,我手头缓一缓帮你们凑点钱再回国买一套房子吧。”
见40出头的儿子已经早生华发,刘晓莉心里也不是滋味,她和老伴接受了他的建议。
第二天一清早,朱力夫妇暂时搬到了洛杉矶的朱力弟弟家。自从到美国,他们经常感到心慌气短、焦虑抑郁。
有时打电话给天津的亲朋好友,一听到他们的声音刘晓莉就想流泪。天津的老头老太们都对朱力夫妇万分羡慕,他们的酸楚也不知道该怎么说起……恨不得立即回国的念头越来越强烈。
朱力和刘晓莉决定,只要儿子把卖房的钱还给他们,他们立刻回天津,以后养老也不需他负责。“与其死在美国养老院,还不如死在中国养老院。”一辈子没这么憋屈的朱力恨恨地说。
2014年1月,老两口回到朱显明家,和他商量回国的事。但朱显明告诉他们,他确实拿不出钱来。1月6日晚,朱力又和儿子、媳妇谈,没有谈好。
第二天朱显明出门上班了,大孙子上幼儿园。朱力和刘晓莉决定说服最大的障碍——媳妇。
没想到当朱力一张嘴,柳婷婷就用汉语夹着英语讲起来:“当初到美国难道是我们逼你们来的吗?卖房子的时候我们用枪指着你们了吗?”
她的刻薄和“装佯”瞬间将朱力的怒火点燃。双方大吵起来。柳婷婷在吵的时候说,在美国人们无需对父母生老病死负责,一切交给政府。
她又用英语说了几句:“当初我有机会嫁给某某某的,如果不是你儿子死缠烂打我过得比现在好多了。”朱力和刘晓莉听懂了大概。
朱力气得脸色发白。
突然,他冲进厨房操起一把菜刀,当着刘晓莉和2岁孙子的面一顿乱砍!柳婷婷的“机关枪”一刹那变成惨叫,立即就被砍倒在地,浑身往外冒血!
当吓蒙的刘晓莉反应过来,战战兢兢地拨打911报警。此时柳婷婷还在抽搐,朱力忽然又冲她踢了几脚,嘴里叫道:“你是活该!”
案发后,刘晓莉说:“我也能理解老头子当时的愤怒和绝望。我们不适应美国生活,和儿子媳妇不能共同生活,没法在那边养老。唯一办法就是儿子把钱还给我们,我们回国。但这条路也被媳妇堵死了,我们怎么过呢?老头子比我更急,心理压力更大,但我万万没想到他会做出这种事来。”
她告诉记者,老伴一辈子为人师表,口碑很好,性格爽朗,实在是把感情和精神全部寄托在儿子身上,最后过度失望,加上故乡的一切都被连根拔起,想回也回不了,无比绝望导致这样的悲剧。
朱力满身是血一边往路上奔跑一边给弟弟打电话。看到一位华裔邻居,他放下电话说:“我捅死人了,我要死了。”这位邻居未反应过来,几名警察已经端枪冲上来,把朱力按倒在地铐上手铐。与此同时救援人员在家中宣告柳婷婷已当场死亡。
朱力被扣押在洛杉矶双塔监狱内,警方要求支付100万美元方能保释。9日晚上9点左右,狱警发现朱力已经死亡。他将床单撕成布条,自缢身亡。
两个月后,刘晓莉处理完后事,心力交瘁地与儿子重新生活。朱显明感到已经无法在美国生活,决意带孩子一起回到天津。飞机上,四人一路恸哭。朱力和刘晓莉望断的归国路,倾尽心血的养老梦,在众人羡慕中以最惨烈的结局落下帷幕……
柳婷婷的父母也是千辛万苦将女儿培养出国,她同样是家中的骄傲、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活生生的女儿去了美国,回来却只是一捧骨灰,两位老人同样地悲痛欲绝,多次病倒。
2015年底,柳婷婷的父母委托天津君荐律师事务所主任郭文礼担任代理律师,准备向刘晓莉和朱显明要求民事赔偿。此时刘晓莉和朱显明的日子非常狼狈。
朱显明在美国投资和生意均失败,房子已抵押,又加上房里发生血案无法拍卖,资不抵债,已落得身无分文。
两个儿子要抚养、要读书,刘晓莉回国元气大伤,经常因高血压住院,和儿子、孙子同住一套简陋的出租屋,生活惨不忍睹。
据代理律师郭文礼介绍,这起民事诉讼案件的起诉程序很复杂,必须取得美国警方的相关资料和许多证明材料。目前律师已经向天津市南开区人民法院递交诉状和取证申请,获得受理,但尚未确定开庭审理时间。
当儿女亟须父母“倾家荡产”支援创业,父母怎么办?当父母把生活连根拔起,赴异国养老,他们传统的养老期望和儿女“中西合璧”的思维怎么磨合?这个案件给了我们很多思考。
孙笋隼飧
差不多30年前,我姨夫在谁也没告诉的情况下偷偷办了假护照和签证去美国,走之前留话,十年后一定接老婆孩子去美国,然后一个人在美国打黑工,一天工作12小时,每周6天,累死累活的玩命干活赚钱。
要说明的是,他在去美国之前,是厂里的技术标兵和骨干,因为他是学德语的,厂里特意专门进口德国设备,刚开始美国还好赚钱,美金汇率也高,中国人在外都是报喜不报忧,他打电话回来一直都只说那里怎么怎么好,东西怎么怎么便宜。
后来中国经济好了,大陆人也可以随便出国,家里人自然也明白他在那里过的什么日子,也终于拿到绿卡,好不容易接老婆孩子一起去了美国,我阿姨写了信回来,看的我外婆直哭,好好的一个人,如果留在国内、现在肯定比去美国过的好,这一辈子就这么过去了,他也不好意思再回国;
其实在外面的日子真的不好过,很多人因为这样那样的理由出去,骗家里人自己过的好,只能说量力而为,并不是所有人出去都能成功,努力错了方向还是一场空~
吃瓜群众在美国
来美国5个月了,说说自己的感受吧。
1.为什么来美国?
老公读博士。我俩是属于在国内工作几年再考出来的,双方家庭都属于不富也不穷,房子车子也什么都有了,事业发展也还可以,在国内可以过得很舒服了。
当时我们俩想换别墅想换车,到处看,我突然发现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满足过后又是一阵空虚,然后继续追求。我就想,既然对物质没多大兴趣了,那就追求追求精神吧。
于是我们俩辞职留学读硕士,现在老公又读博士。来美国是因为我们俩的专业在美国是最好的。我和老公有共同的价值观这很重要,都崇尚知识,渴求知识,尊重学术。现在的人太浮躁,大部分的人已经看不进去书了。
2.在美国生活就很好?
我辞职后在香港英国美国生活过,每个国家地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国内并不比美国欧洲国家差,只是自己生活方式的选择而已。
在美国,确实空气自然环境非常好,但无聊啊。国内呼吸着糟糕的空气,每天忍受着拥堵的交通,但大家同时享受着大城市生活的便利,快递的速度,外面的方便,是别的国家目前没有的。
更不要说丰富多彩的娱乐生活。我们现在是靠老公的奖学金生活,我也做点代购补贴家用,基本生活够,但还是很艰辛的,如果不是价值观相同,夫妻感情好,很难坚持下来。
3.想不想留在美国?
从学术方面考虑,美国在这个专业上还是世界顶尖的。老公毕业后能找到好学校任教当然好。不过我们也没想太多,说不定回国内发展更好,各有各的好处。
他要去其他国家,比如英国找到一个教职也不是很难。我们对移民没什么兴趣,更愿意做国际人,让自己有在任何国家工作生活的能力,到时候只是自己的选择而已。
在下不喝酒
提起这个问题,我有很多话要说。本人出国将近十年,现在已经回国,目前在一个三线城市做着一家企业的管理工作,这个城市也是我的家乡。
其实,国外的生活就像围城。里面的人想出去,外边的人想进来。因为大家都觉得触摸不到的才是美好的。
既然是所谓的美漂,能用漂这个字,就说明着经济实力不足以在国外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也就是说,漂的人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富二代或者官二代。
有的人出国就像旅游,有的人像探亲,有的人是过客,但我是出国拼搏的那种。那么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陌生的国家,且不说收到不公的待遇问题,就说各方面的人脉资源就已经处于输在起跑线上的一种状态了。
那种生活我懂,每天早上赶地铁,一日三餐随便将就,晚上下班了去超级市场上买一些便宜处理的东西。
其实那种日子在短期内会有一种满足感,但时间长了你会发现当年跟你一样大的同学他们已经买了自己的房子,车子,同时还有了自己的事业。
所谓你过得不错,只是你没有勇气去面对真正属于你的生活,其中道理就跟北漂是一样的。不排除有成功的,不排除有实现梦想的,但那才有几个?
很大一部分人在国内其实能过上不错的日子,但是出去了就没勇气回来了,因为大家都说你牛逼,你自己心里最清楚,时间长了,你也觉得你很牛逼了,自己都把自己骗了。
所以说,我看了这么多人和事,我相信大部分漂泊在外的人的日子不会好过,因为民族歧视,地域歧视,语言障碍等等都是摆在你面前极难逾越的大山,即使你越过去了,你会发现你的婚姻,你的生活,你的事业这些你拉下的东西还需要用很长时间去追赶,但人生有几个十年。
如果我二十岁的时候你问我国外什么样子,我会像打了鸡血一样告诉你,那里有梦想,但现在不会了,因为这是我三十岁的感悟。
奋斗的小蜗牛-
我在美国生活,我回答一下我个人的感受。早起来美的华人,不管是哪个省的,福建人也好。广东人也罢,那时候中国经济还没很发达,大家一些是想出去赚钱汇率高赚了换人民币回来花,改善家里的生活。
那时候的人也没几个文化水平非常高的,大家偷渡来美,做的是苦力劳动,做的是体力活,有钱赚就开心,后面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存款积蓄 有的人选择开店了,有的人选择合作开公司了,渐渐生活好起来。到现在2017年,那些早期移民的人基本有房子。
车子就更不用说,美国基本人人一辆车,不论好坏,美国的车相对国内来说便宜,如果来几十年没买到房子的要么这人打工钱都拿去赌场了,要么这人就跟老墨一样,好吃懒做,做一天班休三天,吃吃喝喝。这样的人有但不多。基本上华人都比较勤奋。
不论在国内国外 我觉得是人都应该勤劳奋斗,其实在哪里压力都大!老外有老外的压力,华人有华人的心酸,国内的人有国内人的无奈。
国外和国内其实没什么可比的,每个国家都有优势和劣势!比如这个人注重孩子的教育 她可能觉得来美国会好一些,比如这个人注重家庭的团聚,一家人热热闹闹上个班平平淡淡的就很好 ,她可能更喜欢国内。每个人都追求不一样,着重点不一样。
哪里好哪里不好,都不能一概而论。 只要适合自己 ,努力奋斗,这个世界不会亏待任何一个努力的人!
大大大流
我有几个同事,朋友,同学移民去了美国、加拿大。自己这几年也一直在考虑是否要移民,前几年还特意去欧洲和美国各住了一个月的时间来体会一下,毕竟是一个重大的人生选择,要是选错了,后悔就麻烦了。
平时也特别关注移民的动向和消息,喜欢看一些移民的人的经历。所以,我也来说说我的感受和结论。
先说结论吧:我是不想移民的。老婆还算喜欢美国,愿意移民,但是两地分居就不考虑了。不想移民是因为我真不习惯那边的生活。吃,住,玩,工作。我都不适应。
吃:去美国那一个月,看到中餐馆我就两眼放光。这个就不详细说了,那些喜欢吃麦当劳的国内小青年的肠胃适应力强,这一点可以不考虑。
住:我在国内的居住条件还可以,但是也只有一百多平,我不喜欢大房子。美国的大房子对我没吸引力,特别是带大院子,带游泳池的的,累死你。而且是强制性的,不能说我有个院子,我不管它,会被人投诉甚至罚款的。如果住市区的公寓,我也不太喜欢。其余的选项暂时没看到自己比较满意的。
玩:这个就别说了,我这个年纪(40上下,拖家带口),你就要抱着去美国坐牢的心态。生活圈子,朋友圈子,娱乐,爱好,都是在国内的。去了美国,那酸爽,想都不敢想。有个朋友在那边说,想打找朋友个麻将,要提前一个月预约。
工作:这个就算去了美国,我也只能拿绿卡,在国内赚钱,给家人花销。现在美国找一份现在的工作,不容易了。我脾气大,受不得委屈,也吃不了太多的苦。
治安和居民素质:这个我观察的结果是美国普通人大部分看起来礼让,开朗,乐于助人(内心怎么想我就不 知道了,或许他很看不起我?)。治安这一块,美国大城市治安应该和国内大城市差不多,但是实际的个人感受还是国内的治安要好。
为啥呢?因为在美国你有一种你是外地人,不敢惹事的心态。我在圣地亚哥市中心商业区,晚上天刚黑,才八点,遇到一个黑人流浪汉,问我要钱,我说没有,他就动手打我,还问我为什么没有。我吓得赶紧跑了。鬼知道他会不会突然掏出一把枪来呢?确实没有安全感。
教育医疗卫生:这个是最吸引移民的了。之所以当初动了念头,就是这几个方面。比国内要好,这个不争论了。前提是你有稳定工作。
总之,年轻人早点去美国是不错的,但是要做好变成香蕉的打算,要不你就没法适应。中年人,像我这个德行的,就在国内呆着吧,中国我觉得会越来越好,自己的家,还是比外面舒服的。
手机用户558
昨天的中国你爱搭不理,明天的中国你高攀不起。
有一回我问了问我美国的同学每年能剩余多少钱的时候,他告诉我一万美金,我告诉他中国的农村外出打工的人,每年能带回家6万元过年的比比皆是不算挣钱,带回20万过年的人,大家才觉得是挣到钱了。
在这里用农村外出打工举例,是他认为中国的农村还是他出国时候家徒四壁的样子,当我告诉他农村几乎家家有车,区别只是奥迪与奥拓的区别时他根本不信。
当他说一年只结余一万美金时我也愤怒了,真他妈给美帝国主义丢脸,真他妈给南开大学丢脸(南开大学物理系毕业),一万美金,6万多元也就是中国小老板的一个手表钱,小三的俩包包钱。
我不知道他说的真假,在美国高盛工作年薪15万美金,两个孩子,夫人不上班。
八十年代,曾经有一个年轻人卖了北京的四合院,拿着沉甸甸的几百块钱,誓死要去美国,做个“美漂”,心里暗暗许下承诺,不在美国混出息了绝不回国。
刚去的几年并不理想,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不温不火的,很快钱就花光了,就在他穷困潦倒的时候转机出现了。
他在一次车祸意外中救下了一位老人,老人没有儿女,无以为报,便把自己的几千美元的积蓄全部给了他。当他拿到这笔钱,他看到了希望,他心想一定不会辜负老人的,于是他拿这笔钱开了个餐馆,雇了几个伙计,餐馆越开越大了。
几十年过去了,他已经小有资产了,他在想,也是时候落叶归根了,于是他把餐馆卖了,拿着手里几千万的积蓄高高兴兴的回国了。
回到北京后,他发现了,他竟然买不起他之前卖掉的四合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没事儿别瞎鸡巴漂!!
大家看完后有什么感受呢?欢迎留言补充你经历过或者听说过的案例!
-了解更多美国,请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