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有天晚上,我载着8岁的女儿在回家的路上。白天繁重的工作,与客户之间沟通的不畅,再加上几天来被失眠所扰,听着交通广播里传来的悲伤歌曲,我已经快要崩溃了。要是没女儿在身边,我真想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场。然而希望女儿无忧无虑成长、免受负能量干扰的责任感让我不得不尽力压制这样的负面情绪。可就在这个时候,女儿开口了,“妈妈,你如果觉得不开心,就讲出来吧。我能接受,没关系的。”
这是一位心理专家自己的亲身体验。她说那一刻她感到特别的震惊,一方面她没想到孩子对父母情绪的感受是如此的敏感,另一方面她也惊讶地看到孩子竟然比她更早意识到抑制负面情绪是没有任何益处的。
可能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体会:心里有很多难过或生气的事情,也许来自工作的压力,也许是来自生活的琐碎,但在孩子面前我们往往要苦苦支撑,粉饰出“一切都很好”的假象,仿佛只有如此,孩子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拥有无忧无虑的童年。可是事实并非如此。
孩子远远比你想象的要敏感,掩饰负面情绪只会让他们感到困惑和无助。
我们经常会发现狗狗是尤其敏感的:如果主人心情好,狗狗就拼了命地撒欢打滚;如果主人心情差,狗狗就乖乖地趴在一边,一声不吭,尽力降低自己的存在感。孩子也是一样。跟成人不同,孩子的世界比较简单,父母绝对是其中最重要的。你以为你能够很好地掩饰负面情绪,其实未必。被隐藏的负面情绪往往会以其他形式表现出来,微小的面部表情,语音语调和肢体语言上的变化,而这些都会被孩子敏锐地捕捉到。他们会直觉地感知到爸爸妈妈生气了、难过了,可又不知道到底是为什么,于是他们感到困惑和无助。父母的情绪反应会让他们认为跟自己有关。“爸爸妈妈心情不高兴,是不是因为我今天做错事情了?”这是小孩子的思维。然后他就变得特别听话,尽力想讨好父母。如果父母情绪变好了,孩子会觉得这是因为自己听话,那之后再出现这样的情况,他还会如此应对。如果父母情绪并没有变化,孩子会觉得更加无助,到底怎样做爸妈才会满意?而在这样情况下成长起来的孩子通常会有很强烈的负罪感,觉得自责,过度关注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容易形成敏感自卑的心理。
我个人特别喜欢一部电影,叫《怦然心动》,里面不仅有青 春萌动的少年情怀,更有关于家庭教育的真知灼见。小主人公朱莉的家庭并不富裕,但爸爸依然攒钱承担起了照顾智障弟弟的重担,而妈妈本着对孩子的爱,本着对小家庭的责任,希望爸爸能将天平倾斜。于是,一场争吵在所难免。在目睹争吵之后,朱莉十分伤心,她觉得这一切都是因为她造成的。而爸爸妈妈在争吵后分别去安慰朱莉,告诉她不是她的错,告诉她爸爸妈妈可能有不同的想法,但在爱她这件事上是一致的。于是,朱莉知道爸爸是爱她的,爱妈妈,爱这个家,也爱智障的弟弟;妈妈是爱她的,爱这个家,也爱拼命维护弟弟的善良正直的爸爸。一味回避矛盾只是粉饰太平,而负面情绪的表达才能让人们了解到彼此的想法,进而去理解对方。有这样的爸爸妈妈,朱莉成长为一个勇敢、成熟、自爱、有责任感的小姑娘也就顺理成章了。
父母适当表现出真实的负面情绪,孩子才能知道如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我们都知道父母掩饰负面情绪是为了让孩子免受不必要的干扰,希望孩子能一直快快乐乐的。然而,这并不现实。无论年纪大小,人都是有情绪的。如果父母刻意掩饰负面情绪,只保留正面情绪,只会让孩子产生错误的认识,认为自己不应该有负面情绪。不管是否出于潜意识,孩子如何对一件事情做出反应往往是以身边的大人为榜样的。所以,一旦孩子感到难过、生气、沮丧或焦虑,他想到的不是如何表达出来,而是像他的父母一样去隐藏这些情绪。但情绪仅仅是被隐藏了,并不是被消灭了,因而总会在某一个时间点爆发。
就像之前湖南卫视热播的《爸爸去哪儿》,胡军的儿子康康一向以小男子汉的形象出现,热心帮助别人、细心照顾弟弟妹妹,仿佛无所不能、无所畏惧。从胡军的讲述中我们也能发现,他的教育理念就是要求儿子做一个“流血流汗不流泪”的真爷们。于是,我们在看到一个处处为他人着想的康康的同时,也看到了一个偶尔情绪失控的康康:用与爸爸唱反调来表达不满,用撕心裂肺的喊叫来表达不安全感,用一声不吭来表达委屈。虽然说人的性格千差万别,但康康的表现已经不是用性格使然能够形容的了。他似乎丧失了部分正常表达情绪的能力,他不会直截了当地告诉爸爸自己觉得他哪里做得不好,也不会坦白诚恳地说出自己在丛林里没有爸爸陪伴感到害怕,更不会明白地叙述出自己在完成任务中遭受到的委屈。他就像爸爸期待的那样,完成小男子汉的角色扮演。值得庆幸的是,在节目进行的过程中,胡军开始意识到康康的情绪问题,试着跟他去沟通交流,了解他内心的真实想法,鼓励他去表达。因此,在节目结束的时候,康康还是那个有担当的小男子汉,但却变得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情绪,也更健康快乐了。
正视负面情绪的存在并试图排解,孩子才能更好地去面对未来人生中的挫折。
父母在隐藏自己的负面情绪时,往往都是出于保护孩子的意愿,不想让他们看到人生中不那么美好的一面。“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真正的父爱母爱不是为孩子阻隔掉外界的一切风雨,而是教会他们在风雨中如何继续前行的能力。而尝试着去表达负面情绪就能够让孩子意识到人生并非一帆风顺,从而增强他们的抗挫折能力。
如同风靡全球的畅销心理书《少有人走的路》中讲到的,人生本是苦难重重。我们中国人也常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堵不如疏,当面临这些苦难和不如意时,我们需要的是一个通道来释放自己的负面情绪,允许自己愤怒、悲伤、焦虑,允许自己有个安静的环境来消化这些情绪,而不是一味的硬扛。
特别火并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美国动画片《头脑特工队》讲的也是这个道理。从明尼苏达州搬到加州的旧金山,Riley遇到了来自新环境的挫折,逼仄老旧的房子、陌生的学校和同学、远离童年好友、不能打冰球的失落,这些都难免让Riley感到悲伤。然而,Riley的大脑总部控制台被快乐情绪主导,她不希望悲伤去触碰核心记忆而影响Riley的情绪。可事与愿违,控制台的快乐、忧愁、厌恶、恐惧和愤怒五种情绪其实缺一不可,缺失掉任何一个只会使得个性岛屿瓦解崩塌。只有快乐的人生是不存在的,唯有让各种情绪有表达的渠道,人们才能拥有完整健康的情感,才能成熟地去看待挫折,而不会被挫折打倒。
当然,负面情绪要适当适度地表达,既不是长期不稳定状态的宣泄,也不是把所有争吵都展示给孩子。否则,孩子接受到的不是情商教育,那是家庭暴力。
最后,让我们回到文章的最初。那位心理专家最终接受了女儿的建议,讲了讲为什么她感到焦虑和难过,在讲述的过程中甚至一度落泪。可她的女儿表现得很镇定,实际上在平常生活中小姑娘并非总是显得如此成熟。妈妈在表达完负面情绪后,感到舒服了很多,也没有因为压抑情绪和伪装快乐而导致的不适。女儿则因为妈妈平和的讲述而体会到了“身教”的力量,既增进了亲子关系,又学会了如何合适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这就是父母成功的负面情绪表达,既教育了孩子,又建立起了健康的亲子关系。
暑假里,10节课让学生掌握美国最难劝导型文书写作
美国名师亲授
详解两本美国最流行的劝导型文书写作教科书:
【他们说,我说, They Say,I Say】
【谢谢你和我辩论, Thank You for Arguing】,
学习劝导型文书的结构和写法
学生亲自写两篇劝导型文书,老师一对一修改4次。
适合人群:9年级以上高中生,和即将赴美上大学,及低年级大学生。
在电脑端登陆www.usamamaquan.com,事先注册。扫码购课。
二人成团参与团购。享受85折。
击左下阅读原文,到【妈妈圈在线学堂】免费注册。请牢记注册用户名和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