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7年的尾声,时间好像过得更快,新鲜事儿层出不穷,从保温杯到中年职场危机,从辅导作业到中年男的油腻,中年话题频频刷屏。
这一定程度代表了在中国当前经济社会急剧转型背景下,中国中产阶层群体的集体焦虑和面临的全方位的危机,因而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实际上,中年的焦虑,岂止“油腻”那么简单。毕竟,油腻这个东西,扔掉盘串、减个肥、把自己打理干净就能快速避免。对于绝大多数中年,无论男女,更现实的焦虑根源来自于财富。
近日,平安财富宝联合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院长方方发布《2017国民财富焦虑报告》,数据显示,2000多名受访者有17.6%处于低焦虑状态,78%处于中度焦虑状态。关于未来,受访者最焦虑的问题首先是自己的养老,其次则是医疗。
中产缺乏“身份认同”
养老、医疗首当其冲
财富焦虑是因为国人穷吗?不是!
根据《2014年全球财富报告》,全球三成中产阶层都在中国,中国家庭财富总额仅次于日本,排名世界第三。2016年的数据显示,中国人均金融资产净值为1.2765万欧元(约合10万元人民币),全球排名从2000年的第40位上升至第27位。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中国的“中产”的身份认同度与实际财富并不匹配。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历年全国抽样调查数据显示,不论是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比较,还是与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人认同自己是中间阶层和中上阶层的比例都明显低于其他国家,而认同自己是中下阶层和下层阶层的比例则高于其他国家。
为什么收入和财富达到了美国中产标准的中国人不承认自己是中产?有多种原因导致了这一现象,但缺乏安全感和满足感是导致中国中产阶层身份认同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中产阶层的不安全感和不满足感,使他们感受到精神压力和焦虑情绪。他们的压力和焦虑最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购房、子女教育、医疗和养老。
▲ 平安财富宝供图
《2017国民财富焦虑报告》显示,所有受访者最焦虑的点是自己的养老问题,其次则是医疗问题。其中,29-59岁人群普遍因养老问题而焦虑,而60岁以上的群体则更关注医疗问题。
▲ 平安财富宝供图
谈及财富保值增值,89.21%的受访者认为,通货膨胀是最大焦虑来源,其次是投资收益下降(66.26%)。房价波动也是大量受访者焦虑感来源之一,房产税何时推出、以什么形式推出,没有人知道确切答案。
其实,中产阶层要解决购房、子女教育、医疗和养老的基本需求是没有问题的,但他们不满足于基本需求。为了与中产阶层身份相匹配,达到他们所期望的中产阶层生活状态,他们需要居住在宽敞舒适的房子里,他们的子女要上最好的学校、接受最好的教育,他们不仅要有钱看病而且还要保持身体健康长寿,他们还希望退休以后能维持较高的生活水平而不要降低生活质量。
由于我国的社会保障较为薄弱,大多数中产阶层认为要解决这些方面的压力就必须多赚钱,只要有足够多的金钱,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而强烈的挣钱欲望以及暂时未能满足的物质欲望又导致了心理焦虑。
从收入角度衡量,家庭年收入越低的人财富焦虑越强,家庭年收入越高,焦虑水平越低。
那么是不是钱越多,就越不焦虑呢?未必。
研究发现,当财富到一定层级,幸福感就触到天花板。当收入很高时,焦虑水平不再有明显变化。财富焦虑水平最低的群体是家庭年支出在50~100万之间的人,甚至低于支出100万以上的人群。
商界大佬们的财富观
梳理商界大佬们的财富观,我们发现大佬们普遍强调自己不在意财富,或者说财富并不能给他们带来幸福感……比如以下这几位:
刘强东:钱不能带来任何快乐,越多越糟糕
根据近期北京时间发布的视频,在泰国的一个创业者活动中,刘强东表示,钱并不能带来任何快乐。当主持人问道:“所以金钱并没有改变你的人生?”
刘强东回答:“事实上,金钱可以改变你的人生,但大多数时候只会变得更糟而不是更好。钱越多,越糟糕…”
“而它取决于你如何掌控你的钱,在中国因为中国人刚开始变得富有,所以很多中国人有了钱,但是不知道如何使用这些钱,所以这就像带着钱睡觉,带着钱工作,带着钱吃饭,带着钱旅行,但是钱真的并不能带来任何快乐。”
王传福:我对钱已经“无所谓了”
比亚迪的掌舵人王传福近期录制央视《开讲啦》节目时被观众提问:是什么支撑着自己数十年如一日地起早贪黑,“充电”的方式是什么?
王传福道出心声,“当年是为了让企业活下来,每个员工都是一张嘴,有的背后还有家庭,要对得起大伙儿。借着国家的改革开放和国内巨大的市场,比亚迪越做越大,我对钱‘也无所谓了 ’,但是企业大了,责任就更大了。”
马云:金钱、权力、光环这三样东西我不碰
马云在接受美国CNBC专访时曾表示,人要专注于创造价值,我相信有三样东西是不能碰的:权力、金钱以及头顶上的光环虚名。
其实,类似的话他不是第一次说了。马云还说过,他对财富没有任何兴趣。
曹德旺:我不是为了钱,不是为了享受
去年年底,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跑”路的消息曾甚嚣尘上,后来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应道:“我是在做一个伟大的事业,不是为了养家糊口。虽然我捐了百把亿,股票转手一卖还有百把亿,如果单纯为了享受,什么时候花完?我不会跑,我做生意不是为了两片钱。选择移民的都不是企业家,而是小老板。”
郭广昌:老想赚钱消费,那就很痛苦了
在央视《遇见大咖》节目中,当被中学生提问:“您的生活一定比较辛苦,您是如何苦中作乐的呢?”
郭广昌坦言:“对真正的企业家来说,他一定把工作当做乐趣,如果老是想着我赚钱了,然后拿钱来消费,那就很痛苦了。也就是说,你工作变成了一个痛苦的过程,过程完了再去享受。读书也好学习也好,你能一直看到新的东西,那是一种很幸福的感觉。工作也是这样。”
“焦虑” 在别处
真正的企业家常怀危机感
在这个大变革的时代下,许多企业,特别是传统企业,既面临市场的强力洗牌,又要防御互联网新贵的降维攻击,焦虑于“企业如何转型”,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如今知识老化的速度和世界变化的速度一样快。换句话说,你今天的知识和能力或许能hold得住企业,但是你一定不能保证昨天的方法能适应于你企业的今天或者明天。所以,总恐惧自己无法跟上时代,无法掌控未来,这就是焦虑感的来源。
“焦虑是正常的心理现象,不要完全没有焦虑,完全没有焦虑就没有追求。”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魏坤琳表示,“中度焦虑”有利于调动资源解决问题,消除不确定性。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最强大脑》科学判官“Dr.魏”魏坤琳现场解读平安财富宝《2017国民财富焦虑报告》
无论是组织还是个人,如果想活得更好,就要有足够的危机意识。持续领先的企业为什么强大?因为它们永远战战兢兢,没一天好日子过。
任正非总是说他没有成功过;比尔·盖茨经常说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0天;张瑞敏说他总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企业家要突破天花板,就必须终身学习,持续学习,不断实现自我超越,不断自我评判。任正非就是一个具有超强的学习能力以及不断自我批判、自我超越的企业家。
好的企业,自己打破自己的平衡。
不好的企业等外力逼迫,被逼转型。
真正优秀的企业家都具有自我批判精神,强烈的危机意识,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来讲就是第6个层次——自我超越的需求。只有实现自我超越,他才能真正激发变革与创新精神;只有自我批判、自我超越,才能突破企业成长的天花板。
参考资料:
中国中产阶层的不安全感和焦虑心态(文化纵横)
中年危机背后的90后危机(经济观察报)
“在乎钱咋滴?”来,我们来看看那些不在意财富的大佬(证券时报网)
刘强东:钱越多越糟糕 | 赚大钱的逻辑(秦小明)
陈春花:高层需要危机感,基层需要安全感(春暖花开)
伟大企业家必备四大特质:爱才如命、挥金如土、杀人如麻、学习如痴(华夏基石e洞察)
这届企业家很焦虑,我用了11年时间终于替你们弄清原因了(单仁行)
编 辑:叶开甫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