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凡人的经济学

2017年11月22日 加拿大读书会


这本书随着作者Richard Thaler获得2017年诺贝尔奖而名气大增,虽然盛名之下,这本书还是不错的。以时间为顺序,讲了作者几十年来在行为经济学领域的工作、经历与心得,在介绍其研究不同阶段的方向时,涉及了行为经济学的方方面面,某种意义上说,是作者的学术自传。

作者在书中称自己是个懒人,不过现为美国经济学学会主席,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教授,书中穿插了很多经济学界的名流的交往(布斯商学院现有6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居全球商学院之冠)。书中当然也屡屡提到另外一位知名的行为经济学家卡尼曼,他是前几年非常有名的一本行为经济学巨著《思考,快与慢》的作者。


什么是行为经济学

这门学问诞生不到50年时间,作者在书中也经常提到一开始乃至到现在都收到传统经济学的歧视。这门科学说穿了,就是认为人才是一切经济活动的主体,而人是不完美的,普通的,有思维误区的,会犯错误的,有时候甚至是愚蠢的;并不是传统经济学里极端理性、力求把个人利益最大化、极度自私的人。它结合心理学的发现,深刻的认识人性,主张把人当人看,而不是冷静理性的算盘或计算器来看。照此,我们在小到私人决策、大到制订宏观政策时要充分把这人的倾向和特点考虑在内,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因为它不容易建立华丽的数学模型、验证起来也不是那么简单,因此屡屡受到传统经济学的攻击。不过近年来行为经济学家接连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书中也提到英国首相卡梅伦、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班底中都有行为经济学家,而且有人有经济的地方就有行为经济学,从股市到球队选秀,从教授们分办公室到退税政策,万金油有着无尽的应用,可见这门学问苦尽甘来。


欧美政治精英们为什么喜欢行为经济学家?因为后者都是人精,可以为他们所用,更好地操纵愚民。而这门科学里的案例和道理其实都不怎么深奥,估计在中国没市场,上海弄堂里的大妈或北京朝阳区群众分分钟就能让这些诺贝尔奖获得者感慨自己智商还是太低,骗不了哪怕一个中国大妈或大爷。

书中有一张有名的S型图解释前景理论,比较了人讨厌损失更胜于获得欢喜的心理。这个S并不对称,相同的得和失,带来的乐与怒是不同的。Thaler说,这张图里充满了人生智慧。


人的追求,无非那么几种:钱、权、智慧。钱更多的是为了生存的安全感。权力更多的是一种心理满足。其实后者更像是一个手段而不是目的。只有智慧是无穷的,知道的越多,也就知道自己不知道的越多。尤其是像我这种追求不到钱和权的,更适合这样自我安慰了。


房价


书中提到年租金和房价的一个合理比例:1比20. 一套房子,如果每月租金两万,年租金就是24万,那么它的正常价值是480万,500万以内;这么看来,恐怕上海的房子绝大多数都贵了。相反,加拿大买的房子,一般都在这个范围以内。


有时候我会想,我究竟做的哪些事可以称为聪明的?大多数时间都被一些思维定势局限了,比如说,想给人留下好印象,想表现的像个好人。我很少做过很聪明的事。


我有时候是不是过度自信了?


是时候重新思考一下自己了:我真的有自控能力吗?我为什么40多岁了还像我两个月的儿子一样喜欢咬手呢?有时还在很多人前?还有挖鼻孔?很少能战胜生物钟?饿了像猴子一样急于进食?


说到自我控制、长线思考,我最近有了些新想法。虽然我马拉松跑进330,也练过内观,知道佛家说的一切感受都是无常的说法,但眼下的感受意味着眼下这一刻;如果一直抵制、不去感受,是不是意味着虚度光阴?当下都活不好,活100岁又又什么用呢?当然我这里有点偷换概念。


大家已经看到,这本书至少有助于反思人生。把禀赋效应、前景理论、心理账户、博弈论等等经济学术语深入浅出地说明白,而且语言幽默,虽不是畅销书,却绝对值得推荐。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