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粒粒,现居美国田纳西州。 正职妈妈,副职写作。 最好的家教是认真陪伴孩子长大,最美的文字是自己内心的真实表达。
脸书上看到一个朋友点赞了一段分享。是一对美国父子的对话。
孩子目测4岁左右,照片里的他头上戴了一个头箍, 上面有两朵粉色和紫红色的头花。他有一个2岁左右的妹妹,男孩看中了妹妹的这个头饰,爱不释手,于是决定戴着去上学。
“爸爸,这个太好看了,我要戴着去上学。”
“ 你戴上的确很好看呢。”
“ 我很喜欢。”
“ 儿子, 爸爸很开心你喜欢这个头箍。 你去学校后,有可能会听到别人的议论, 那是因为大家以为这应该是女孩子戴的东西。爸爸只是想让知道一下有可能会发生的事情和原因,真觉得你戴着挺好的,想戴就戴吧。”
小男孩开心,自信满满地走进了教室。
老师: 哇,你的头箍真好看,上面还有花呢!
小男孩笑了,心满意足地在教室里摆弄起了玩具。
小男孩的爸爸说, 他非常感谢老师对待儿子“不正常” 穿戴的积极方式的反应,而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想在这个充满固定思维和评判的世界里,寻找到自我平衡是一条非常艰辛的路。
对话不长,故事很短。美国爸爸分享了两张男孩头戴发箍的照片,孩子灿烂的笑脸与花饰相应成趣,的确好看。
然而,在这短短的对话里却看到了一个父亲的用心良苦: 尊重孩子的内心,顺应他的自然需求,不用固有的“陈规旧习”及自己的“经验主义”强迫孩子接受成年人认为“正常”以及对的道理。
世界之于孩子,一切都是新的,没有那么多的应该或不应该;人生之于孩子,一切才刚刚开始,也没有那么多的对与错。
生活中,有很多时候,孩子们的许多言行举止及穿戴打扮在大人的眼里总是“错”的,或者不合适宜的,而在我们极少以孩子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忽略孩子的感受,有时也只是为了自己的面子,而急于纠正孩子,甚至强迫他们接受大人的观点。
但往往事与愿违,孩子们很难理解到父母的道理,沟通若缺少耐心的话,孩子更容易产生抵触心理,往往大人气得暴跳如雷,孩子又委屈的嚎啕大哭,把原本极为简单的事变得复杂起来,使沟通变得更加困难。
两年前的时候,我和女儿之间也有一个类似的经历。那是夏天,我们人在上海,正是最热的时候。
某天出门,是正午烈日当头。女儿非要穿一件长袖的、比较厚的T恤衫,我说天热,穿短袖,并且她穿了短裤,配短袖更好。
我说的好似有理,但她并不领情,非得要穿自己选中的衣服。来来回回说了几次,我开始发火,她开始哭,大家都不好过。
其实,穿长袖、厚一点的衣服又怎么样呢?她要是热了,自然就会明白妈妈的用心,事实胜于雄辩。 搭配不好看,也只是我为了自己的面子而已,之于孩子,却没有丝毫的影响。
后来,还是朋友圆场,告许我可以带一件短袖在包里,孩子热了自己就会要求换。而至于其它美观、协调之类的问题,完全不应强加给孩子。
这些只是很小的故事,却在亲子关系中屡见不鲜,很多时候父母觉得孩子“不听话”, 与孩子发生冲突,起因也可能就是孩子没有按照成年人的固有思维去穿戴:冬天想穿夏天的裙子, 夏天突然想穿大棉袄, 男孩看中的妹妹的头花,女孩想要男孩的装束…….
这样的时候,我们可以学学这个美国爸爸的方法,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理解并尊重孩子的感受,他觉得很美,就是很美,而正是因为这样,他们父子的一天就在美好中开始了。
家庭教育中,品德无小事,穿戴无大事。身外的东西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千万不要为了顾及大人的脸面,而伤害了孩子纯真的心灵。
微信公众号:粒粒西游记 (ID:lamahen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