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保健品应遵循“在日常饮食的基础上,缺啥补啥”的原则,否则有可能因为超量而产生副作用。然而由于环境的污染,食品安全问题,工作繁忙等等实际原因,导致国内大多数人都是处于亚健康的状态,越来越多的人患上癌症等各种疾病,达到饮食均衡似乎可望不可及,所以保养成了一门必修课。
热门保健品前三位- 钙片、维生素、鱼油
有记者对广州市内10个小康家庭做了一次小调查,结果发现其中8个家庭每天消耗保健品在5种以上。而在这些家庭消耗的保健品中,钙片和维生素最普遍,几乎每家都在吃。其次是深海鱼油、螺旋藻、卵磷脂、维生素E、纤维素、蛋白粉……种类之齐全堪比药店。其中,钙片、蛋白粉最受有青少年的家庭欢迎,而有老年人的家庭则多数选择螺旋藻、深海鱼油,卵磷脂;此外,维生素E、蜂胶、月见草油胶囊则普遍受到女性的青睐。
而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发布的报告显示,2005年,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总额达250多亿美元,同比增长23.52%;2010年,我国保健品人均消费可达100元,保健品市场的消费总额达到1300亿元。由此可见,保健品已在不少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九成市民 服用前未咨询医生
然而,虽然保健品在人们的生活中如此普遍,但到底为什么要吃?哪些种类适合自己?怎么吃才科学?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消费者对此一脸茫然。
最近,香港进行的一项万人调查显示,中年、女性、教育程度高者服用保健品的比例较高。在这些人当中,50%的人吃过维生素补充剂类,20%的人服用过中药或中药制品,10%的人坚持服用鱼油产品。当问及购买保健品的目的,80%的人是为“强身健体”,10%的人希望“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然而在接受调查的人中,90%的人在服用保健品前未征求医生的意见。
“这种现象在内地也很普遍。”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潘丹峰告诉记者,目前营养科门诊的患者多数是由其他专科医生转过来的,多数是一些需要营养支持的糖尿病人、肥胖患者,极少有市民为了正确服用保健品而专门请教营养科医生。
中国人最普遍缺钙和B族维生素
潘丹峰指出,服用保健品关键要遵循“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因此,作为营养科医生,他们面对前来咨询的市民一般会先详细了解他们的饮食习惯,并由此分析出他们可能缺乏的营养成分,再给出补充的建议。根据潘丹峰的临床经验,中国人最普遍缺乏的营养素是钙和B族维生素。前者是因为中国人的奶制品吃得比较少,后者则是因为现代人饮食中细粮吃得多,粗粮吃得少。针对这些情况,中国人适当补充钙质和B族维生素一般不会有错。
相反,如果身体没有相应的需求而一股脑乱吃保健品,摄入了超出生理需要的营养素,就可能出现过量、中毒的情况。例如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A,会出现疲倦不适、嗜睡、皮肤干燥瘙痒、食欲不振、体重下降、贫血、骨和关节疼痛、头痛、恶心呕吐等中毒表现;长期大量使用维生素D会引起高钙血症,出现烦躁不安、食欲减退、心律紊乱、软组织钙化及肾脏损害等;蛋白质过量摄入,则会增加肝肾负荷。
服用保健品三大原则
是补充不是依赖
吃保健品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疾病,但不要对保健品产生依赖,尤其不要用保健品取代正常饮食。记者发现,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个别人把保健品当饭吃,以为自己已经摄入了足够的维生素、蛋白质,根本无需再按部就班地吃一日三餐了。实际上,无论是维生素还是矿物质都无法完全替代其他营养素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水对人体的作用,因此只服用保健品而不吃正常食物,人体无法获得所需的其他营养素,是无法获得健康的。
选择要讲究个体化
不少家庭买回一套保健品都会全家一起服用,但其实不同年龄层次、不同身体状况的人对保健品的需求都是不一样的。专家指出,服用保健品要讲究个体化。
以下是专家针对不同人群提出的营养素摄入建议:
儿童、青少年:可以通过饮食适当增加铁、钙的摄入,也可以考虑补充复合维生素。新生儿需要补充维生素和鱼油等。学生在备考的一段时间内,可以吃点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的膳食补充剂。月经初潮女生还可以适当补充铁质。
育龄妇女、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适当补钙和铁,除了食物之外还需要更多叶酸。
更年期女性:需要均衡的营养素,尤其是要保证优质蛋白质的供应,适当补充钙、铁、锌。绿茶中的儿茶素与多酚能够减少体内的自由基,前者对抑制肥胖也有帮助。豆制品营养成分比较齐全,优质蛋白质含量高,还有丰富的钙、磷、铁等和多种维生素B1、B2、胡萝卜素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其所含的类雌激素是更年期女性更安全的选择。
严格的素食主义者:需要维生素B12、维生素D、铁、锌
办公室一族:电脑电磁辐射与X线是促使自由基生成的因素,自由基是人体疾病和衰老的直接制造者。β-胡萝卜素、锌、铜、硒,还有多种植物活性物质如:类胡萝卜素、番茄红 素酚和多酚化合物、异黄酮类等,可以为机体建立防御氧化损伤的体系。
中老年人:鱼油、蛋白质、卵磷脂、ω-3多不饱和脂肪酸、钙、维生素C、B族维生素、胆碱、镁等综合营养元素都能帮助延缓大脑衰老。
做过临床实验的产品更可靠
很多市民认为,营养品不是“药”,选择起来不需要像选择药物那样谨慎。但营养学家提醒大家,市场上的营养品名目繁多、良莠不齐。
保健品怎样吃才科学
注意药物交互作用
维生素和保健食品经常会与西药发生作用,建议心、肝、肾有问题的人使用前,最好先和医生讨论。常见药物相互作用有鱼油、大蒜、银杏与阿司匹林同用会有出血危险。
保肝类保健食品,如菇类等会启动身体解药基因,让药物失效,因此最好与西药间隔3~4小时后再用。
不要超过每日建议用量
维生素及矿物质摄取,最好在每日建议范围内,且复合维生素会比单一补充剂安全。辨识营养素是否过量,可将包装上标识的每一种营养素含量与“中国营养推荐摄入量”对比(详细标准可登录中国营养学会网站查询)。如每天服用的保健品不止一种,则需注意各种营养素有没有重叠,相加的量会不会超标。
注意服用的时间
维生素A、D、E等脂溶性维生素,如果没有脂肪的参与则很难被人体吸收。维生素Bl、B2、C等水溶性维生素,口服后主要经小肠吸收,若空腹服用,很可能在人体组织尚未充分吸收就通过尿液排出体外,而起不到作用。因此,维生素类药品或营养品一般应饭后立即服用。
举例几种常见的保健品,一起来看看功效吧。
深海鱼油:有调节血脂,降甘油三酯、稀释血液等作用,婴幼儿生长发育期间,视神经和脑细胞发育的时候需要深海鱼油中的DHA。
维生素E:有抗氧化等作用,可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辅助治疗。
维生素C:可以防治坏血病、感冒等疾病。
卵磷脂:能够把人体内多余的胆固醇代谢排出体外,还具有降脂的作用。
螺旋藻:有抗辐射、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预防贫血和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对消化道疾病、糖尿病也有辅助疗效。
钙:是骨骼必不可少的元素,在血液的凝结、肌肉的收缩以及神经冲动等生命活动中起主要作用。
月见草:有抗血小板凝结、抗血栓、抗氧化、抗溃疡、调节血脂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