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卖私房菜在新西兰挣点小钱?对不起您已经触法!

2017年11月28日 新西兰移民家园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微信私房菜吧,



在中国的确火过一段时间,

美食达人吸引一帮吃货,

也能小规模风生水起,


而从去年中国食药监总局发布《网络食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网上卖食品应取得食品经营许可或备案凭证,食品监管也已经加强了。


其实通过社交媒体卖私房菜,

不光中国有,新西兰也有不少。


新西兰本地不少美食达人

都是通过facebook招徕食客

然后售卖自己家厨房制作的食物,


这是通过社交媒体卖的自家厨房做的传统毛利煮食类的食物(已申请执照):



这是新西兰一个很有名的美食达人专门通过facebook卖甜点的(有执照):


但是,也不可否认,

坊间还有不少没执照的私家厨房

尤其是蛋糕、甜点、汉堡这几类特别多,

其次是售卖organic或者gluten free这类特殊食品,


前不久,新西兰一家电视台还做了暗访,

他们找到了奥克兰一家专做糕点的私家厨房,

找来演员和偷录设备,上前敲门,



盘问女主人平时的生意怎么样,询问售卖食品的价格:



还了解到对方一天可以做几单,



没有防备的女主人均和盘托出,说自己是通过facebook找客源,



根据对方提供的价格和销量信息,

调查记者粗粗地算了一笔账,

这家私房菜女主人一周约可挣700刀


这个钱税务局也看不到,

也没有人检查她食物制作和储藏是否达标。



其实从去年开始(2016年),新西兰已经实行了新的食品安全的法律。


对于食品安全的要求得到了加强,对“私营家庭厨房”作出了明确规定。


从去年开始,媒体开始加强宣传,希望美食达人如没有按正规流程,最好赶紧收手:



新的Food Act要求,只要是出售食品谋利的(不包括学校的share food哈),都需要达到食品安全要求,不管是否有在政府登记注册。

就在本月,

新西兰初级产业部再次发布声明,

要求没注册的小作坊们前去注册,

因为已经触法。

初级产业部负责食品业规则管理的官员表示,社交媒体出售的食品相关投诉,已经增加


MPI食品管理经理 Melinda Sando  

“我们当然注意到了这个现象。不安全的食品会致病甚至致死。


“一些人抱着机会主义的心态,我们已经收到不少关于私制肉类食品的投诉……


“任何销售谋利的行为都需要登记,不管是肉类还是蛋糕,你需要地方议会当局认可销售营业,以避免巨额的罚款。”


视情节轻重,违法新的Food Act的罚款金额可以从几百元到50万元之间。


什么是例外情况


如果你制作食物并销售,是为了慈善性质,

不登记才是合法的。

在这种情况下,

你需要证明你个人没有通过销售谋利。


初级产业部官方建议:

为了您的安全,

在购买线上食品之前,

应该检查食物卖家是否已注册,



据了解,新法自去年实施以来,新西兰初级产业部并没有去主动清查目前的社交媒体私家厨房,目前发现和治理的问题主要来自于消费投诉


通常的情况往往是消费者食用后生病,对于卫生产生怀疑,投诉后由初级产业部官员去处理。


至于注册的费用,则取决于食品的规模和当地市议会的规定。


如奥克兰,在市议会网站上,对于home-based food business均有很清晰的规定。



有兴趣的美食达人应先了解这方面的规定,包括设备、食物储存等安全标准。


注册私家厨房营业的,应做好定期有卫生官员上门巡检的准备。


案例研究


汉密尔顿的Craig Jacobs原先也是从社交媒体做起的,开始也没注册,只是为了挣点小钱。


他发现传统毛利煮食类的美食,餐馆里卖的不多,觉得会有需求,就围绕毛利菜和hāngi做了起来。



不久他就发现,通过社交媒体做吃货广告,效果好得不得了。一传十十传百,比做电视广告还有效,家里的锅都快不够用了:



随着生意的兴隆,他又开始卖更多的食品种类,



新法实施以后,Craig知道这样下去不是事情。


于是在“开业”大约10个月之后,注册了公司,成为正规经营的私家厨房。


不过他仍然坚持只用业余时间做这件事,在周末的时候制作和送达他的私家菜,主要都在Waikato地区。



Craig说,他觉得还是注册了好,因为他也反对吃货们专挑便宜的买,


“如果你想到对方做菜可能都没有洗手,会不会吓死。”不管怎样,有执照、接受监管这个标准总会高一些。



朋友圈的美食家们,

是不是有点启发呢?



来源:新西兰微财经


想要 快速移民 吗? 

如果您对移民感兴趣,可在公众号后台文末留言,直接回复“意向国+称呼+电话”,会有专业人员为您服务!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