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财年的到来,新的自管退休金(SMSF)管理规定开始实施了,对相对富裕的高收入人群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重磅的消息。由于政策的改变,投资者们纷纷调整投资策略,力争收益最大化。
但对于大部分华人来说,自管退休基金毕竟还是一种较为“高端”的养老储蓄理财方式,对于收入不那么高,甚至生活条件相对艰苦的人群来说,自管退休基金的政策变动可能对他们毫无影响。作为中低收入人群,他们更关心的,应该是普通的强制性退休基金(Superannuation)以及Centrelink,联邦福利署发放的养老金(Age Pension)方面的政策信息。
在澳洲,退休和养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退休意味这你选择停止主要的日常工作,开始着手为自己之前几十年的职业生涯画上句号,但并不是完全退出工作环境,你可以选择适当缩短工作时间,调整工作节奏,把自己负责的事情交给年轻人处理,同时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和心态,为老年生活做好准备。
但是养老却是另外一回事情。享受天伦之乐当然是老年人的最大快慰,但是在照顾后代之外,老年人却也有自己的生活,当一个人的身体条件不足以支撑工作和其他要求较高的社会活动之时,人们才会选择开始“养老”。
为了让人更好地享受自己的退休和老年生活,澳洲政府在养老保障和福利方面也是想尽办法。退休金(Superannuation)和养老金(Age Pension)就是两个最重要的手段。
为了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保障退休人士的生活,澳洲政府立法强制企业对雇员进行退休金供款。企业或个人可以选择一定的退休基金运作公司,像购买相应理财产品一样,通过参与特定类型的组合投资,将募集的大规模养老金进行远期投资,在一定的年限之后,当条件成熟,时机合适的时候,再进行定期取款,在减少、或者停止工作之后,仍能有稳定长期的经济来源,支撑自己的老年生活。
如果一个人的赚钱能力很好,在满足日常所需、理财投资、缴纳税款、和参与退休金投资之后,仍有继续为老年生活投资的兴趣和能力的话,澳洲也有一套名为“自管退休基金(Self-Managed Superannuation Fund)”的体系。这套养老体系的参与者可以与拥有资质的理财规划师一起,把自己准备养老的费用自己组建一个投资组合,用小而灵活( 相对于大型养老基金动辄几十亿的远期投资而言)的方式,投资房产、信托、股票、债券等等各种手段,达到更理想的收益,以及实现自己管理自己未来的自由。
但是,如果一个人的收入远没有达到进行自管退休基金投资的程度,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年龄很大之后才来到澳大利亚,那么他很可能就没有退休金的投资,那么老年生活可能就不能自给自足。在这种情况下,澳洲联邦政府还是会给澳洲的居民提供最后的保护网,由联邦社会福利部提供的养老金就变成了他们最后的依靠。
根据联邦政府的统计,目前在全澳范围内,有大约30%的退休人士是靠全额养老金(Full Pension)维持生活的,这对于联邦政府来说,是一笔很大的财政压力。其实他们在很早之前就意识到了这种情形,所以早早地做好了退休金的制度计划,逐步实施并不断优化。
联邦政府在优化养老财政制度上,除了不断建设、完善退休基金投资市场之外,还按照当前及未来澳洲人口结构、国民身体健康和社会发展等状态与趋势,对整体社会生产做出结构性调整。
根据2015-16财年的预算改动,56岁以下的澳洲人没有享受退休金的权利,这个年龄被称为Preservation age,是一个人可以动用自己退休金的最低年龄,其实也就是实际上的退休年龄。根据每个人情况的不同,退休年龄也不一样,1960 年7 月1日之前出生的人的退休年龄为55岁,随着年龄的缩小,退休的年龄也向后推迟,最高为60岁。
这样一来,澳洲的法定退休年龄越来越晚,虽然人们有选择工作还是休息的自由,但是如果你的能力不足以满足60 岁退休的条件,那么就必须部分、或全部依靠政府发给的养老金生活。
从今年7月1日起,很多人正常领取养老金的年龄也向后推迟了。1952年7月1日以后出生的领取养老金的年龄将逐渐由现在的65岁推迟至67岁,如下表所示。
其实,养老应该是一个在退休和养老之前的几十年里,就精心准备,仔细计算的事情。但对于澳洲的很多华人老人来说,由于生活的变迁和移民的艰难,养老并不是一个在年轻时被首先考虑的问题,于是就不免有很多问题。带着好奇,《财富一周》采访了悉尼本地非盈利组织华人服务社(Chinese Australian Services Society, CASS)的社工Wendy Mo,她为记者解释了很多养老方面的问题。
华人服务社主要的服务对象是新移民群体,由于文化和语言的障碍,新移民在融入澳洲生活的时候往往都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华人服务社正是从这个角度着手,为包括但不仅限于华人的新移民群体,提供“从小到老”的服务。
覆盖的地区包括多个悉尼区域和五龙岗,服务对象有华裔、韩裔、越南裔、印尼裔人士及社会大众,每星期约有2,400个家庭应用其常规性的服务。
问:华人老人的主要经济来源?
答:因人而异。华人服务社工作中能接触到的,服务的主要是随子女来澳生活的老年新移民群体,由于他们的身份可能并不稳定,每个人在澳居住的条件都不一样,如果不能享受澳洲政府提供的福利,那么他们主要是靠子女的供养,和自己在中国国内的养老金、储蓄。
对于一部分稍微年轻一点的老年移民,他们拿到永居身份的时间较长,而且身体情况尚好,也可以找到工作,自己想办法补贴自己的生活。
问:新一代移民的父母的养老如何解决?
答:养老的基础还是生活。在融入澳洲社会上,澳洲政府首先就有提供英文学习的帮助。不仅包括510个小时的成人移民英文学习课程,AMEP(AdultMigrant English Program),还有很多交流、本地社区活动等方面的事情。-- 【想移民却又担心不会英语?【攻略】新移民如何克服英语障碍!教你享受澳洲政府免费英语课!】
华人服务社就会和其他社团一起组织一些活动、咨询讲座等等,话题涵盖健康、生活、理财、福利等等方面的问题。
养老和融入也是非常因人而异的问题,Wendy告诉记者,有的老人在前来澳洲几个月的时间内就能非常适应新的生活,但有的老人来了好几年,仍然还是感到格格不入。
记者前去采访的时候,正好赶上华人服务社的儿童日托班,一位南亚面孔的妈妈正在把她哇哇大哭,不愿离开的女儿交给日托班的教师手里。虽然机构的中文名字是华人服务社,但服务的范围是不仅限于华人而是面向社会大众。
在澳洲的文化中,并不提倡到了一定年龄就可以完全退休,此前本地媒体还曾报道过一位85岁的Coles超市老员工庆祝自己工作50周年的故事。
《每日邮报》报道,85岁的Brenda Palmer是Coles超市维州Malvern门店资历最老的员工,从门店最初开业时工作至今,已经连续工作了50年之久。在每周4天的收银工作之外,她还负责填写送货上门服务信息。她表示暂时没有退休计划,而就算以后退休,也希望能够定期光顾Coles超市。
问:养老金(Age Pension)的申领条件和金额?
答:在向政府申请养老金的时候,首要考虑的几个条件是你的年龄、住房情况、收入与资产、以及最重要的是需满足居住年期要求。
根据每个人生活条件的不同,政府会给每个人计算各自不同的金额。上面提到的四个部分不仅是政府判断一个人是否有权享受养老金的标准,同时也是评估一个人可以享受多少养老金的标准。
根据每个财政年度的预算,养老金的金额是会调整的,一般来说每年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目前来看,夫妇中一方的养老金最高申领额度是669.6元/两周,独身老人的养老金最高申领额度是888.3元/两周。
Wendy告诉记者,申请养老金的资产评估可以分为拥有房子和不拥有房子的人士。根据个人的不同情况,有机会可以申领到全额或者部分的养老金。
同时,记者在Centrelink的官网上了解到,在最高的申领额度之下,当你的收入或资产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养老金的金额就会逐步递减。在收入方面,单身老人的每两周收入达到168元之后,夫妻双方每两周收入达到300元之后,收入每增长1元,养老金就减少0.5元。在申请养老金的时候,必须满足在澳取得永久居留十年以上时间,其中五年不间断居住在澳洲,同时也要经过收入评估、资产评估等等筛选条件。
Wendy介绍说,在澳洲,有些福利是不和个人收入资产挂钩的,比如联邦老年人健康卡,这是澳洲居民在达到养老金年龄之后,没有申领或者不符合条件申请其他福利的情况下,老年人可以享有的福利待遇。交通优惠是新州的州层面的福利,老人可以通过申请新州老人卡(NSW Senior Card)来获得乘车公交优惠卡(gold senior/pensioner Opalcard ),每天最高花费只需要2.5元。申请条件是老人需要是新州的永久居民年满60岁或以上,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20小时,提供Medicare卡及新州老年人卡的个人相关信息便可以申请。
在采访的最后,Wendy还特别与记者分享了在新移民服务工作中的心得。Wendy说,澳洲是一个包容的,多元文化的国家。虽然在华人的生活习惯中,父母倾向于与在年老之后与子女生活在一起,但澳洲社会的文化环境和经济环境与中国毕竟有差异,是否移民来澳安度晚年,是一件需要非常谨慎考虑的事情。
Liz和Kim用10年的时间,最终拥有了自己的房子,所以有什么困难是自己不能克服的呢?
有些人认为,领取国家发给的最低生活保障的日子一定过得不太舒服。但在澳洲,联邦政府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仅让人们可以过上正常生活,还能在最大程度上让人活的有尊严。
最近,悉尼本地的媒体就报道了一位名叫LizHall-Downs的残疾人抚恤金申领人,用残障年金,和自己的辛苦努力,拥有了自己物业的故事。
20岁时,Liz Hall-Downs患上了严重的类风湿关节炎。从那之后她就失去了正常劳动的能力,而她的伴侣Kim为了照顾她,也成为照顾者抚恤金的申领人。
根据政府的统计,大部分残疾人士的收入远低于贫困线,只有13%的残疾人拥有自己的房子,或全款或按揭。但是Liz和Kim成功挑战了不可能,他们利用两个人的抚恤金,以及写作与音乐的一点兼职收入,在布里斯班城外自己造了一间房子。这所物业花了10年时间才建好,基本上是他们利用回收的材料,以及自己的创造力和朋友给的帮助,自己动手修好的。由于预算太紧,他们也不得不一次一次调低预期。但是最终,他们还是做到了。
根据Liz自己的说法,在2000年房产大热之前,她们找到了一块便宜的土地,然后过了一段艰苦朴素的日子。
过程其实也没有特别辛苦。每当有重要工程需要朋友们来帮忙,他们就会在周末举办派对,过去几年中,他们举办过“打桩排队”、“修屋顶排队”、“装坐便器和下水道排队”等等。他们会给朋友们准备啤酒,烤香肠,晚上围着篝火大家一起唱歌。
内部装修是Kim 自己一手搞定,怎么便宜怎么来。比如,他把老旧的木地板和木墙拆下来,做成厨房用品和橱柜。一个在建筑工地工作的朋友会给他们一些用过的木板,重整过后用于建造内墙。在这个过程中,最大的支出就是人工费。为了节能环保,也为了省电,他们的房子充分利用了阳光和风力,做到冬暖夏凉。
为了拥有自己的家,他们做出了很大的牺牲。几年以来,他们没有看过电影,没出去吃过饭,没添置新衣服,甚至连一杯咖啡都不敢喝。所有的日用品都是大批量采购,食物从不浪费,还自己养鸭子、种果树节省支出。他们的房子其貌不扬,但是饱含了自己的心血和朋友的美好祝愿。
新快独家 谢绝转载
推荐阅读
请翻阅11月21日《澳洲新快报》
或关注澳洲新快网 www.xkb.com.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