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一个笔记本,提高产品工作效率

2017年11月29日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 / BEGIN / ————


这篇是我很早之前就想写的文章,用来回顾我做产品经理以来,实际每天的工作、想法、思考、总结。


自打我做产品经理不久,就延续原来的习惯,记录每天的工作安排,8个月来这个本子终于走到了尽头,也算是陪伴了我做产品的初期阶段。


为此,我特地在家中,用了半天的时间,从头至尾的看了一遍,4.17~11.25,唏嘘不已,如果现在有人问我产品的发展历程,我想没有人会比我更清楚;产品每个阶段的战略重心,以及细节规划,没人能比我更了解;这个本子也让我知道了,过程的重要性!


那么,下面来说说这一段心得以及能够帮助到大家的经验!


记录从一个笔记本开始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话说得真的很对。


刚做产品经理的时候,当时事情很多,自诩记忆力还可以的我,发现各种各样的琐碎事情记不牢,时间观念不强,有时候安排的工作,忙一忙就忘记了,等到别人找我要资料的时候,一下子就懵逼了,不得已晚上加班给赶出来。


各类bug,总结报告,对接文档,说明规则等等每天搞得我焦头烂额,做工作就是抢着完成,谁要哪个就先做哪个。


那时,做的很多,可是质量很差,而且返工严重,为了减少这样的情况出现,我决定买一个笔记本,来做一些日常琐事的记录。


那么有的同学会问到:那该怎么记录呢?


我见过的产品经理,或多或少都会有自己记录的方式,有的人用电脑的各类专业软件记录,有的人用通用的office记录,有的人用传统的笔记本记录,总之各有各的好处,当然谁也不能完全替代谁,这些方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找到合适自己才是最好的,而今天我主要讲的是,用最传统的笔记本记录的方式。


笔记该怎么记录


1. 确定记录的目的


做笔记一定要目的明确,我想大家在初高中的时候,会在课堂上记录重点内容,这个“重点内容”就是我们的目的,因此我们在买回本子的第一天,就要明确,我要在这个本子上记录什么。


这个产品经理的职业天性有关,不同岗位所需要的重点也不一样,通用型的有:各类bug、每日/周工作计划、idea/创意、需求反馈、临时工作、特殊情况、会议记录+决策(这个必须说一下,撕逼利器,提前记录)


当然你也可以记录高端一些的,比如:行业头条、政策新闻、各类大事件、研究报告、数据分析、方法论等等,这些有助于你提高行业知识,拓展思维。


最后我要说一下,一个笔记本最好不要记录太多的分类,这样很容易误导你的思考,因为记录的内容和分类增多,你在回顾和思考的时候,就会变得异常艰难,思维发散的很快,往往一个还没有想清楚,就跳到了下一个。


就我的经验,平均分类在5个左右为好。


我的参考:每日/周工作计划(40%)、各类突发bug(15%)、idea/创意(10%)、会议决策(10%)、方法论(5%)、其他(20%)。


(括号内为整本的内容记录百分比)


2. 怎么通过笔记本进行记录


在这里我向大家推荐一个记录方法,大部分同学应该听说过,“康奈尔笔记法”,简称5R笔记法,简的来说就是记录、简化、背诵、思考和复习五步,来促进思考,提升效率。



对这个方法不懂的同学,可以自行度娘一下,这里我不做重点介绍。


这个方法对于听课记录来看十分有效,可是到了工作中,这样做起来非常麻烦,时间少,事情多,哪能事事都这样记录,所以要做一些改进。


  1. 首先,也是一样画成上面的三个格子,主要的区域,用来记录重点的事情,如:工作安排,以及工作完成情况。目的是记录日常中的工作安排以及跟踪结果。这部分是最重要的,所有的基础内容都源于此地,所以要重点对待。

  2. 左侧,用来记录一些灵感、想法或是参考资料。产品经理一天需要查询很多东西,有可能只是一个点,查到了,看到了,然后忘记了,这时记录一下这点内容,哪怕是几个字,在你回顾的时候,也能知道一个大概的方向,有总是比没有强,有的时候你可能发现,这记录的一个点帮我解决很大的问题。

  3. 底部,不用多说,总结、付息、重要事情的记录。几笔带过就好,也不用天天来写,预留一块地方,来写一些自己想要的事情,无论是日常复习,还是一周总结,都可以在这里写一点东西,我建议一周来看或写1-2次即可,用来回忆、复盘本周的工作。


方法是死的,人是活的,有同学问到,我想记录更多的东西怎么办,成体系的方法,或是资料,联系很多的总结这之类的,我说,你想记就写嘛!笔记本是用来记录的,何必拘泥于这些方法,最后你自己看的明白,加强了你的记忆、提高了你的能力,目的就达到了~


3. 对记录进行提炼和总结


前两点,主要介绍了记笔记的目的和方法,这里还有最重要的一环,那就是定期的提炼和总结。这里我拆分两个来说:


  • “提炼”,通过我们日常的记录,基本上来说都是一些表层的内容,所想即所记,很多内容没能仔细的思考,内容与内容之间的联系也没有建立起来,很多重复类似的记录,也没有得到统一的分类与归档,所以我们要对这些内容进行提炼,将提炼的精华,记在本子或是word上,用来拓展自己的思维,加强对事物的理解能力。

  • “总结”,日常的工作有很多,有的做的稀碎,有的做的圆满,到底最后的结果如何,需要时间的沉淀以及验证,所以等过了一段时间,我们来回顾之前的工作时,可发现当时的想法和此时情景是否相吻合,通过事实来总结,验证想法,修正自身理论,以及产品方向,这就是总结的意义所在。


这两个方法,适用于项目总结、项目复盘、撕逼研讨等情况,通过自己分析,来找到当前的症结,从而更好的引导团队,解决问题。


笔记本与实际应用情景


笔记本中的内容,可以在实际工作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帮助产品同学建立标准,完善文档,更能帮助团队分析当前情况,可谓是一举多得。这里我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1. 笔记本+PRD


笔记本竟然可以修正PRD!说的没错,在中小型企业,尤其是创业公司,初期的PRD,无论是在需求确立阶段,还是需求评审阶段,基本上就是走一个过场作用,有问题能够提出来那是最好不过,可以立即修改,但大部分时间,都是让开发同学看看要做什么,就草草了事,毕竟研发落地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日常遇到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信息不对称,在PRD中这样写的,然后开发没有仔细看,最后在阶段性验收的时候,发现不对,返工!延期!重做!


因此,我们需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需要多和技术交流、研讨,但不能每一次交流都要改一遍PRD,然后还要重新发一遍,对技术和产品来说都是一种煎熬。


通过笔记本的记录,可以阶段性的用小文档的形式补充给技术,然后定期在PRD中做备注说明,保证信息的统一。笔记本就起“化零为整”的作用,将零散的信息,通过文档的形式整合到一起,然后集中对给相关负责人,这样减少了重复查看PRD的次数,提高了交流的效率,减轻了双方的负担。


2. 笔记本+需求管理


这点,我觉得十分有必要的说,不管用什么方式进行需求管理,对于需求池而言,新增和解决的需求肯定是有一个标准的,不能任何的需求都放进在内。


产品经理通过市场、运营、老板等同事反馈的情况来看,必须要有选择的做出判断,然后将重要的建议或需要,作为需求进行归档管理,而其他的可能被pass或随意记录。


看到这里,有没有一种“灯下黑”感觉,谁来验证这些必须作为需求,如果产品经理犯了错,或是同事犯了错,导致重要的内容没有被记录,而一些琐碎无关紧要的却提到了最优先开发,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克制开发,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客观的看待问题!!!


  • 其一,通过各个渠道反馈的意见,需要产品经理进行记录,这是职责也是责任,可能当时被否掉的需求,过后看来是有必要的,但想不起来了。所以这种正式的反馈,责无旁贷,必须记录。

  • 其二,琐碎的事情,一些提议,一些思考,一些竞品功能,记在笔记本上,在日常管理需求的过程中,可以对某些需求进行补充说明。


3. 笔记本+复盘&分享


很多产品同学,几乎不会做产品复盘工作,做的话也只会自己看看、想想、写点文章记录一下。


很少有能够直接引导团队,做一次完整的复盘,这种情况也是多方面因素导致的,就拿我来说,创业公司10多个人,做完一版,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必须要全身心投入到下个版本当中。


改bug,不存在的,截至时间就在那,改多少上多少;复盘,不存在的,有这些时间还不如回家看两集电视剧;开会,你说想了解我的想法呵呵,我就看你在那装X,你说怎样就怎样……这是我们经常会遇到情况或是借口,本想是为了帮助团队找到问题个症结,但实际上各处碰壁,对此大多数人也无能为力。


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段经历,从复盘只有我一人,到产品、运营、测试、UI等都来参与。


最开始,每个版本结束后,我都会在下一周找个时间,拿着PRD来看看最终的结果,记录一些数据,来分析开发中的不足和自己没做好的地方,起初很有用,找到自己很多问题以及团队的问题,但是我很快发现,工作中依然无法改变他人的方式,不理解依然是不理解,我即使做了些尝试去使团队做的更好,但是,结果差强人意。


后来,我想到了分享,我们不谈论项目,利用下班后的半小时开个分享会,没有领导关系,也没有对错,就让各个岗位5min分享自己在本阶段的工作,以及希望其他岗位做的配合。如果没有想说的,可以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同样5min。最终的效果就是:从一开始的拒绝,到每个人都会说说自己的理解。


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悄无声息的~


各位看到这里,留个言吧!


———— / END / ————



↓↓↓ 点击"阅读原文" 下载APP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