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也限制了我破产的可能性。
一
双11您大采购了没有?反正我没有。
也许是离中国太远的缘故,也许是某些品牌本就不贵的缘故,加拿大华人似乎还没有在11月中旬的这一天就失去理智,一个晚上花上几千、几万甚至几十万。不过身在中国的朋友们恐怕就没有这么冷静了,一分钱都不花的人也许会被认为不正常。
虽然我们没有双11,但是我们有黑色星期五和Boxing Day啊,那些看起来很诱人的折扣有没有让您把根本不需要的东西搬回家?有多少次采购的理由仅仅是因为“它打折了”?
中国人也好,老外也罢,大家的消费心里都差不多:有便宜不占白不占。
不管这件东西是否是自己所需要的,是否是未来用的到的,只要价格便宜到一定程度就一定要买回家。而商家就是利用这样的消费心理将很多剩余卖不出去的东西在这个皆大欢喜的日子里推向市场。很多零售企业最后这两个月的销售业绩决定了这一年的成败与否。
淘宝的销售业绩是多少?1682亿人民币。超过10亿片纸尿裤,超过500吨奶粉,超过180吨枸杞,超过100万颗牛油果……当然也有数不清的“高仿“货。
可是真的有很多东西并非物有所值,比如说假货。不是早有人说过么?没有价廉物美这回事。
好的东西必然被沁注了大量的心血,从设计到材料、从生产到销售,注重每一个环节的结果就是成本上升,怎么可能用“跳楼价”甩卖?
没有非理性消费,就没有非常规利润。
消费没有错,只要不失去理智。
二
投资又何尝不是如此?投资者本应该关心投资回报率,却像买东西一样在关心价格。
人们想要找价格低、风险低、收入高、期限短的投资产品。
很多人不喜欢价格高的股票和基金,认为那些东西“不值得”。大家投资“仙”股的最大理由就是“便宜”,好像每股不到1块钱的价格就为未来涨到100块提供了基础。
但这是一个莫名其妙的基础。
一个不会带来赢利的公司,不论它的股票多低,未来都不会飞涨。相反的,一个在不停赚钱的公司,不论它的股票多贵,未来还是一样会上涨。
巴菲特的股票价格已经超过20万一股了,不还是在涨么?
为了迎合投资者喜欢买便宜货的心理,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的很多基金公司只要赚钱就将基金拆分,一分为二,这样就可以让基金价格永远保持在1块钱附近,这样广大投资者就会认为它更具有投资价值。
一种莫名其妙的价值评估方式,却被广泛应用着。
股市大涨的时候,人们发现可以轻易地从股票上赚钱,于是便开始使用借款投资股票。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加拿大,借款买股票买基金都曾经盛行,有些人甚至借了上百万、上千万,不惜将房子都抵押给银行。
结果呢?一招不慎全军覆没。有人甚至因此而走上绝路。
“唉,他应该拿来投资房子的。”我知道有很多人现在会这么说。
对于很多人来说,房地产似乎是永远都不会亏损、只涨不跌的宝物。人们选择性地忘记了中国海南岛上因为投资房地产而自杀的那些人,也选择性地忘记了美国房地产危机时被迫把钥匙寄给银行的那些人。
所以人们才会用房子抵押再抵押,投资再投资,然后等着自己的物业将自己带入千万富翁的行列。
没有非理性投资,就没有非理性借贷。
什么是理性的投资收益率?您还记得巴菲特的收益率是多少吗?据说50年年平均复合收益率20%。这应该可以算是计算收益率的一面旗帜了。
换句话说,如果您的年收益率可以超过20%,应该说是超高收益了,要么您承担了过高的风险,要么您运气特别的好,身处一个特别好的机会当中。总之,这样的高收益很可能无法长期持续下去。
有些人可能并不服气,20%算什么? 我炒股三个月就有这么好的收益。我几年前买的房子也赚了这么多。是的,我找对一只基金啥也不做也有这么好的收益率。
但您的收益率能连续50年么?您的股票每三个月都给您20%么?您去年年底买的房子到现在的收益还有那么高么?我们需要的是可以持续的长期收益率。
您找对一个独角兽,投资并且长期持有下去,利润可能是1000倍甚至几百万倍。但是找到这样机会的几率也不过是几万分之一而已。很多人的资本在找到独角兽之前早已枯竭了。
著名的资本运作管理公司KKR,44年平均符合收益率也不过接近25%而已,在扣除各种费用之后投资者拿到手里的也不过18%左右。
理性投资,是保命的原则。
三
如果说借钱买房子怎么都算是理性的,那么借钱花,而且借高利贷消费恐怕就难以贴上理性的标签了。
信用卡虽然在鼓励人们借钱消费方面贡献颇多,但它仍然有一个限额。它利息超高,但需要您偿还最小数额以证明您仍有偿还能力。如果您连续不还,再借就很难了。
国人在这个方面似乎又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民间借贷古而有之,不是什么新鲜事,只不过现在搭乘了互联网的东风,网络小额贷款后来者居上,甚至都做到在美国上市了。
过去曾经做的风生水起的P2P,说起来虽然很像旁氏骗局,但怎样都是打着投资的旗号,而网络小额贷款则完全干起了银行的营生,只不过它的放款审核要容易的多。
贫穷的人们忽然发现,现在“社会发达了”,可以不“劳”而“借”了。人们用借来的消费、用借来的钱过惬意的生活。你买二线品牌,我买一线品牌,你去吃喝玩乐,我就出国旅行。
过度消费?还不上怎么办?连本带息转借第二家,不久之后,转借第三家。还是老一套,拆东墙补西墙,跟互联网下的做法没有丝毫区别。于是洞越开越大,钱越借越多,最后还不上怎么办?
有人逼父母,有人卖色相。出来混,总要还的。要么自己还,要么家人还,要么用钱还,要么用命还。这是真正的“死”循环。
财富就算再有吸引力,但虚假的财富能将虚妄的梦想支撑多久?
贫穷有的时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穷人仅仅借用了富人的想象力,却没有借用他们的能力和自制力。
更多投资顾问孟珺丽(Jasmine Meng)的专业文章请关注公众号:天鑫金融服务(TF2517888),或联系本人@647-880-8108,或email:[email protected]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