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澳洲人不把财富留给孩子?中国穷人家的“富二代”却越来越多?

2017年11月18日 澳洲太平洋房地产



还记得,香港的电视剧,最多的剧情就是豪门争产案!

 

无论是警匪片、家庭伦理片甚至爱情片,都离不开一个主调,豪门最终的万贯家财该留给谁?


 

在中国,许多父母辛辛苦苦一辈子,省吃俭用,就是为了给子女留下一大笔财富,让他们日后的生活过得无忧无虑,不用受到金钱带来的压力。

 

这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思想。记得,我看过一本书,上面写着,人类之间亲密的关系,不应该扯上金钱。



“所有东西,一旦与金钱挂钩,就会变得不纯粹。


想想,如果父母不把累积下来的财富给你,你是否会觉得他们不爱你?


在你有工作能力后,过年过节,不封点红包孝敬父母,会否有人觉得你不孝顺?


不懂从何时开始,金钱,成为了衡量爱的唯一标准。”





或许这就是东西文化的差异,在中国,你很少会看到裸捐的新闻,但是在美国,这样的事件就屡屡发生。

 

他们认为,一个人到死,仍拥有许多财富,是一件很悲哀的事。



不愿剥夺孩子累积财富的过程



澳洲父母认为,累积财富的过程很有趣,人生就像是一场游戏,赚钱只是为了维持生活需求。


享受这个世界带给你的恩爱情仇,悲欢喜乐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每一个人都值得去享受这从0开始的游戏。


即便是自己的子女,他们也不想剥夺其累积财富,探索这个世界,这个社会的权利。



澳洲的父母认为,他们对子女的责任在于,从小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在求学时期,尽可能提供一切的条件让他们变成更优秀的人,拥有日后积累财富,探索世界的资本。

 

授之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虽说这句是中国的文言文,但澳洲人在教育子女上却做的淋漓尽致。


在中国,穷人家的富二代越来越多



当然,并不是说中国父母将财富都留给孩子不对。但是,近年来,中国社会上却出现了一个“病态”。

 

可能是出于补偿心理,可能是出于内疚,家境不好的父母,越是觉得不能亏欠了孩子,越是“富”着养。

 

于是,穷人家的孩子沾上了以前富二代的毛病,好吃懒做,全靠父母养。


相反,吃苦耐劳的富二代越来越多,因为父母想让孩子享受累积财富的乐趣,才不往此生。


 

想深一层,这就是教育带来的结果。

 

富人已经转变教育方向,让孩子自己独立探索世界。

 

跌倒了,没关系,再爬起来。要学会,面对,接受,处理,放下。

 

孩子“穷”着养,培养独立自主,坚韧不拔,能经受风雨的品质,在现在这个社会很重要。



澳洲人爱捐款 也是教育的一种



所以,澳洲人特别喜欢捐款,他们认为有多余的财富就应该捐出来,帮助有需要的人,而不是留给孩子。

 

据统计,澳洲每年有上千亿美元的捐款,其中80%是个人捐赠,而他们中70%是普通人。

 

去年,澳洲人自愿捐款额达到了300亿,81%的澳洲成年人即1490万澳人做过慈善捐款。

 

另外,每9个成年澳人中就有约4个人在2016年做过义工,人们做义工的总时长是9.32亿小时。


 

当然,并不是说中国人没有爱心,只是社会形态迫使国人不敢轻易捐款。深怕帮助的并不是有需要的人,而是养肥了一群只会动歪脑筋的骗子。

 

在澳洲,无论是个人还是机构,想要你捐款时,都会非常坦诚。


在发给你的信中,会清楚列明款项的用途,多少钱,给谁用,多少人用,怎么用。

 

重点是,有成效!!

 

你会在捐款不久后,看到有你一份力的儿童游乐场,有你印记的学校。

 

而且,澳洲慈善基金的透明度很高,任何一个公民都可以去查账。



结语



总的来说,东西方的传统思想确实有着很大的差异。

 

并非要讨论孰是孰非,只是从财富的分配来看,澳洲父母似乎给了孩子更多独自去探索世界的权利,同时也不用背负太多来自父母期望的压力。


如今,中国部分父母也已经给予孩子更多的自由,“穷”着养并非意味着吃不饱,穿不暖。


而是将他培养成一个有正确三观的人,同时,让孩子记得日后的道路还是要靠自己。


文章采编自:澳洲微报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