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我的群(五六三)婚恋疗伤的故事

2018年06月28日 新西兰生活


我的朋友我的群(五六三)

婚恋疗伤的故事

有一位群外的女士,经群友介绍,联系到我,讲述她与婚恋对象伤心的经历。我们基本上能想象到一位失恋的单身朋友,在失恋的初期,都特别希望向他人倾诉的心理感受。我们认真地听她诉说。


她的婚恋故事很简单,两个人从上大学就开始相恋,眼看要毕业了,婚恋对象安排见父母,遭到了对方父母的反对,两人不得不分开。她始终坚信对方依然爱着她,所以,她非常不舍的样子。她说,无论如何,她都会等对方,直到对方与父母沟通有结果了为止。


很多群友,看过我们的婚恋案例故事,对我们的很多分析非常好奇。其实,我们的分析也是基于单身朋友的信息提供与核实,很多结论都不是哪一位值班服务员刻意要得出什么样的结果。对于婚恋分析的对或错,都需要单身朋友的现实生活做检验。


以这位单身朋友为例,他们从认识到建立恋爱关系,再到希望见父母,一共只有两年的时间。男方因为父母的反对,提出与女方分手的结局,似乎是在外力的作用下导致他们婚恋关系的结束。但是,关键是要看当事人的年龄。如果双方有自主独立的生活能力,男方或女方依然屈从于父母做婚恋决定,这只能说明:双方的婚恋关系从一开始就不具有自主和独立的属性。即便是这次没有遭遇父母的干预,也会在其他外部环境的变化中宣告终结。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他们的分手与父母干预有关,更是由他们的婚恋属性决定的。


其次,婚恋双方都是大学刚毕业,在新西兰的生活不稳定,两人婚恋的经济基础不稳定的状态下,婚恋关系能走多远,并不是取决于父母,至少一方心里是没有底的状态。如其说是希望得到父母的祝福,不如说是某一方希望听到第三方反对者的声音。


这或许是伤感者从来也没有想到的问题。原因很简单:如果真的对双方的婚恋有信心的婚恋当事人,为什么非要坚持在缺乏生活稳定的状态下安排见父母呢?如果是征求父母的意见,大可不必非要让对方遭遇父母的难堪啊。所以,两人婚恋的变故一定不是在见了父母之后,而是在伤感者不经意的婚恋变故之前。


最后,婚恋伤感者之所以觉得对方依然在爱自己,仅仅是伤感者看到了对方也很伤心的眼泪,而没有看到对方的内心。这说明,这位婚恋伤感者是一位容易轻信于人的单身朋友,她在婚恋选择的过程中“为爱而爱”。她喜欢的只是“被爱”的感觉,而不是让对方感受到她的爱。


这也是很多单身女士容易产生的一种婚恋误区:一开始女士并没有觉得多喜欢对方。但是,经过对方持续不断地追求,建立婚恋关系后,对方经过一阶段后觉得,女士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值得爱。但是,这时候,女士已经习惯了对方的爱。这种爱的温差,会让男士骑虎难下或者犹豫不决。解决这种婚恋困境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找一个不得不分手的“理由”或者“借口”。这样才能避免成为女士口中的“人渣”的标签。


很多时候,我们分析的婚恋故事与当事人感受到的婚恋经历,是有差别的。这并非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而是婚恋当事人不注重对婚恋关系的客观环境条件及婚恋当事人婚恋心理的认知和分析。任何一个人的婚恋感情都不是无源之水或者无根之木。但是,婚恋当事人很多时候会注重眼中看到的或者心里感受到的,而忽视现实背后所展现的综合力量。


所以,对婚恋当事人来说,眼见未必为实,耳听必然为虚。要学会在婚恋生活中认识和了解对方,既不要活在想象中,也不要活在尘埃里。


具体到这位女士这里,这位女士未必需要知道以上我们分析的结论,这位女士真正需要的是疗伤。她可以进入新西兰婚恋群后,选择一些适宜的单身朋友,从人际交往的沟通和交流开始,让自己生活的舒心起来,再慢慢地接受分手的婚恋事实,而不是产生试图改变既定的婚恋结果的想法。


在他们的婚恋过程中,无论男士还是女士,都没有对错的。或者说,如其对一段不适合的婚恋坚持到底,不如以最小的伤害结束这段婚恋关系。至于婚恋当事人是假借父母之手,或是依凭算命之言,这都是不重要的手段。


婚恋疗伤,就是让婚恋当事人认识和接受一段感情的必然婚恋结局。无论婚恋当事人选择婚恋结束还是坚持婚恋继续,这样的婚恋决定才是有价值的事情。至少能让婚恋当事人心甘情愿或无怨无悔。这也是婚恋疗伤能够达到的基本目标。


祝福每一位单身朋友!

祝福新西兰婚恋群!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