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国,残疾人给我上了重要的一课

2018年06月30日 悦居英国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英伦流水账”,转载请注明


艾米的学校有两个校区,主校区离我家很近,步行约10分钟的距离。幼儿园至二年级的小朋友在较远的分校区,所以每天早晨我需要把艾米送到主校区的校车点乘车去上学。刚开学的一天早晨,我把艾米送上校车,看着校车离开后(这是艾米和我的约定,必须等到校车开离,我才可以走),便急匆匆往家赶,家里还有个不知着急的艾迪,我不当面催促的话,没准他上学又会迟到了。



疾步在人行道上,看到对面一位高个女子推着一个坐轮椅的小女孩走过来,只一眼,也足以看出小女孩残疾得很厉害,廋小的身体佝偻着蜷缩在轮椅上,我本能地赶紧垂下眼,不敢让目光在她们身上多停留半刻,生怕有“不敬”之嫌。



垂下眼睑的一刹那,耳边却响起热情的问候:“Morning!”“Morning!”女子和小女孩几乎同时发声,声音一样的清脆悦耳。再次抬起眼,两副笑吟吟的面孔映入眼帘,一样的真诚、一样的温暖。她们看着我,目光亲切自然,分明地透着友善。



迎着这目光,我以我最温柔的语调回应:“Morning!” 暗自惭愧先前那点敏感的“小心眼”,我不再刻意回避,一直微笑着看她们和我擦肩而过。小女孩穿着和艾米一样的校服,看起来10岁出头的年纪,稚气的面孔上寻不到半点自卑的痕迹,反倒有几分神气。高个女子应该是送她上学的妈妈吧,脸上也无一丝一毫的沮丧,穿着长裙和高跟鞋,昂首阔步,简直神采飞扬。她们的笑容明显发自内心,而非强作欢颜。



接下来的日子,我在送艾米乘校车的路上或送好艾米返家的路上,常常遇到这对母女。我们每每笑着互致问候,自然、随意。有一次小女孩冷不丁来了句:“你好!”语调里夹带一丝调皮。我不由呵呵笑出声来,回道:“你好!你们好!”



常在镇中心的街道和商店里看到一些身体残疾或智障的人,青少年居多,看起来很开心的样子,身边陪伴的家人也都春风拂面、谈笑风生。过往行人没有人多看他们一眼,不像是刻意的回避,应该真正是“平等视之”的心态



我问过自己:“为什么这里残疾人这么多?英国的医学水平不应该很发达吗?怎么还有如此多的残疾儿出生?”想来原因可能有这么几点(属于自己瞎琢磨,未经求证):很多英国妇女抽烟喝酒,甚至吸食大麻,势必影响胎儿健康。英国社会文明程度和宽容度较高,残疾人制度保障比较健全,残疾人家庭在精神和物质上承受的压力都相对轻得多,残疾人不惮出现于公共场所,因此才会有残疾人“随处可见”的视觉效应。



虽然我认为所谓强弱都是相对的概念,再强的“强者”遇到比自己还强的人,便成了“弱者”,再弱的人在比自己更弱的人面前,也可以“强者”自居。但是残疾人无论如何都应该算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身为“弱者”,英国的残疾人有着相当的自信和坦然,甚至生活得挺有尊严、挺幸福。这种“弱者”的自信和幸福源自何方?本人强大的内心、家庭的关爱和奉献、社会的保障和包容,三者兼而有之吧。最后一点应是根本、是源头,是前两个因素的强大支撑。



艾迪有次和校乐团去镇上的一所残疾学校义演,回来后感慨万分地告诉我:“妈妈,这个学校里的学生真可怜!老大不小的,有的不会说话,有的坐轮椅,到哪都要人推着,还有就知道傻乐的,啥也不懂。太可怜了!”



“他们不觉得自己可怜,就不可怜。”不知为何,我脱口而出。艾迪怔了一下,看着我,眼睛里写着大大的问号。但是忙着自己的事情去了,并没跟我继续“探讨”这个问题。



看着艾迪忙碌的身影,我暗暗想:孩子啊,等你稍空些的时候,我要跟你说说我遇到的那对母女,还有我在外面见到的那些残疾人,以及我的一些感受和体会。我要告诉你,至少在这个国度,残疾人不“弱”,不需可怜,相对应的,我们也不“强”,因此没有施与同情的资格和必要,平等待之就好


英国妈妈群、置业安居群

私校教育群、欧洲海淘群

吃喝玩乐群、英国签证群


入群请加居哥微信号:propertyuk 注明群名

收藏 已赞